溴鼠灵
溴鼠灵[1] | |
---|---|
IUPAC名 3-[3-[4-(4-Bromophenyl)phenyl]-1,2,3,4-tetrahydronaphthalen-1-yl]-2-hydroxychromen-4-one | |
别名 | 溴鼠隆 |
识别 | |
CAS号 | 56073-10-0 |
PubChem | 41736 |
ChemSpider | 1044466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VEUZZDOCACZPRY-UHFFFAOYAI |
RTECS | GN4934750 |
性质 | |
化学式 | C31H23BrO3 |
摩尔质量 | 523.42 g·mol−1 |
熔点 | 228 - 230 °C(271 K) |
溶解性(水) | 难溶 |
药理学 | |
给药途径 | 口服; 皮肤; 吸入(粉尘)(中毒) |
药代动力学: | |
100% | |
慢,不完全,肝脏 | |
慢;20—130天 | |
粪便; 非常慢 | |
危险性 | |
致死量或浓度: | |
LD50(中位剂量)
|
270 μg/kg(大鼠,口服)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Brodifacoum”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溴鼠灵 |
台湾 | 可灭鼠 |
港澳 | 溴鼠灵 |
溴鼠灵(英语:Brodifacoum)是一种高致死性的4-羟基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和抗凝剂毒药。 近年来,它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 它通常用作灭鼠剂,但也用于控制较大的生物,如负鼠。[2]
溴鼠灵在体内的半衰期特别长,长达9个月,需要用解毒剂维生素K对人类和宠物中毒进行长期治疗。它是哺乳动物和鸟类二次中毒的最高风险之一。[3]
合成
溴鼠灵是4-羟基香豆素的衍生物。图中的各自化合物旁边可以找到编号。化合物1是合成溴鼠灵所需的起始酯。为了获得该起始化合物1,需要完成氯乙酸乙酯与4'-溴联苯甲醛的简单维蒂希反应缩合。化合物1通过连续水解、卤化形成酰氯,然后与所需的锂阴离子反应,转化成化合物2。这里使用KOH和EtOH进行水解,然后加入氯化亚砜进行氯化形成酰氯,与加入的锂阴离子反应。然后用有机铜化合物转化化合物2,得到化合物3,其立体选择性良好,约为98%。通常情况下,将使用傅-克型环化来获得化合物4的双环系统部分,但产量低。相反,在干燥苯中三氟甲磺酸的催化环化产率良好。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酮,得到苯甲醇。在HCl下与4-羟基香豆素缩合,得到化合物5,溴鼠灵。[4]
毒理学
溴鼠灵是一种4-羟基香豆素抗凝剂,其作用方式与其历史上的前身双香豆素和华法林相似。由于非常高的效果和较长的作用持续时间(代谢半衰期为20–130天),它被称为“第二代”或“超级华法林”抗凝血剂。[5]
溴鼠灵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该酶是维生素K环氧化物在其循环中重建维生素K所必要的,因此溴鼠灵稳定地降低血液中活性维生素K的水平。维生素K是合成重要物质所必需的,包括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酶原。这种破坏会变得越发严重,直到血液有效地失去任何凝结能力。
治疗
溴鼠灵中毒的主要解毒剂是立即给予维生素K1(人类剂量:最初缓慢静脉注射10-25 mg,每3-6小时重复一次,直到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化;然后每天口服10 mg四次作为“维持剂量”)。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毒剂,前提是在发生大量出血之前发现中毒现象。由于高剂量的溴鼠灵会对身体产生数月的影响,因此必须长期(数月,与该物质的半衰期保持一致)定期服用解毒剂,并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6]
如果未吸收的毒物仍在消化系统中,则可能需要洗胃,然后使用活性炭。
要考虑的进一步治疗包括输注血液或血浆以抵消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严重的情况下,应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
参考资料
- ^ Merck Index, 11th Edition, 1368
- ^ Eason, C.T. and Wickstrom, M. Vertebrate pesticide toxicology manual, 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 ^ Rodenticides: Topic Fact She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Pesticide Information Center
- ^ van Heerden P. S.; Bezuidenhoudt B. C., Efficien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the Four Diastereomers of Diphenacoum and Brodifacoum, Tetrahedron, 1997, 43 (17): 6045–6056, doi:10.1016/S0040-4020(97)00254-8
- ^ Brodifacoum (HSG 93, 1995). Inchem.org. [201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 ^ Olmos V, López CM. Brodifacoum poisoning with toxicokinetic data. Clin Toxicol. 2007, 45 (5): 487–9. PMID 17503253. S2CID 33470724. doi:10.1080/15563650701354093.
延伸阅读
- Tasheva, M. (1995).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175: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eneva.
- Cabot Richard C. 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 near fatal case of brodifacoum poiso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 (2): 174–182. PMID 17215536. doi:10.1056/NEJMcpc069032.
- Bell, Cathy. Raptors and Rat Poison. Living Bird Magazine. July 15, 2015 [November 2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