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恩-莱文症候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莱恩-莱文症候群
类型嗜睡症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神经学
ICD-117A22
ICD-10G47.8
ICD-9-CM327.13
OMIM148840
DiseasesDB29520
MeSHD017593
Orphanet33543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克莱恩-莱文症候群(英语:Kleine-Levin syndrome,简称KLS),又名睡美人症候群(英语:Sleeping Beauty syndrome)或复发性嗜睡症,是一种不常见的睡眠障碍,特征是持续的阵发过度嗜睡症及认知或情绪变化。许多患者会有食量变大、性欲亢进,或是其他症状;患者往往会反复发作症状长达十年以上,且日后可能会再发。患者一次发病会持续一周以上,有时候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发病会影响到患者私生活、职业表现和社交生活。个别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各有不同,患者往往会在十年内发作 20 次以上,每次发作可能会间隔好几个月。患者称,他们对所有事失去注意力,对声音和光非常敏感。女性患者中有部分会产生抑郁[1]

症状常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有数种已知特定病毒会触发此症候群。诊断仅能透过排除其他相似的疾病来确知,可以用核磁共振成像电脑断层扫描腰椎穿刺、毒理试验(Toxicology tests)帮助排除其他病症的可能性。目前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朗,但据信很有可能跟丘脑有关系,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SPECT)显示患者在发病期间有丘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克莱恩-莱文症候群非常罕见,一百万人里大约只会有一人,导致研究只能归纳出先天上的因素。主要患病的是青春期的男性,女性也可能患病但患病年纪各有不同。目前尚无已知疗法,也缺少药物治疗的证据。病例报告指出,有些患者服用后,发病降低、缩短发病长度及发病的间距时间,研究指出,兴奋剂可以用来弱化嗜睡症状,但无助于认知症状或缩短发病长度。克莱恩-莱文症候群的命名来由是基于威利·克莱恩(Willi Kleine)与马克斯·莱文(Max Levin),因为他们在20世纪初期做出此症的描述,而一直到 1990 年,国际睡眠疾患分类才收录了此症候群。

注释

  1. ^ Lisk DR,. Kleine-Levin Syndrome. PubMed. 2009,. 9 edition (online): 42–5. PMID 19151238. doi:10.1136/jnnp.2008.161950. 

参考文献

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