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二十世纪的神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er Mythus des 20. Jahrhunderts. 1939 edition

二十世纪的神话》(德语:Der Mythus des zwanzigsten Jahrhunderts)是阿佛烈·罗森堡于1930年所著作之种族主义论书籍,该作者是纳粹党的主要思想中枢之一,也是纳粹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编辑。名义上依照乔治·索雷尔特殊定义的“神话”是“鲜血之神话在的标示下解开了种族世界的革命,这是觉醒之种族灵魂的比赛,经过漫长的睡眠其胜利地结束了混乱的比赛。” [1]

这本书被描述为“第三帝国的两本伟大的未读畅销书之一”(另一本是《我的奋斗》)。[2]希特勒在私人场合反对​​罗森堡的异端学说[3]:“我必须坚持,​​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不应被视为该党官方学说的表达。” [4]希特勒授予首批以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为首之德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奖,并在附有该奖项的正式文件中明确地称赞罗森堡是“以科学而深入的方式为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人。” [5]

启发

罗森堡的理论启发于阿蒂尔·德·戈比诺在1853年至1855年所著之《人类种族的不平等随笔英语An Essay on the Inequality of the Human Races[6]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所著之《十九世纪的基础》。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被认为是张伯伦1899年出版的《十九世纪的基础》的续集。[7]

罗森堡认为上帝创造人类是在贵族美德级联的体系中作为独立的不同种族,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或具有“空白”性质的实体。 罗森堡严厉地反对将自然界中的“球形”人类视为反事实,并断言每个生物种族都拥有离散和独特的灵魂,声称高加索雅利安人种与所有其他种族和种族群体相比是本质上的优越,而北欧日耳曼人则认为是由其前卫精英组成的,并以模糊的“本体论”的方式认定北欧日耳曼人雅利安人是人类柏拉图理型论的理想形式。

其他影响包括反现代主义、弗里德里希·尼采的“革命”思想、受亚瑟·叔本华新佛教论点启发之理查德·华格纳圣杯浪漫主义恩斯特·海克尔神秘主义、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哲学家埃克哈特大师及其继承人的基督教神秘主义北欧主义者的雅利安主义。

大纲

罗森堡对历史的种族解释集中在犹太人种族对雅利安人种族形成的负面影响上。他将后者等同于北欧的北日耳曼人民,还包括来自北非柏柏尔人和古埃及的上层阶级。[8]根据罗森堡的说法,现代文化已受到闪族人的影响而破坏(参见反犹太主义),这种影响产生了颓废艺术现代艺术以及道德社会的退化,相比之下雅利安人的文化是由先天的道德情感和对权力的充满活力之意志所定义的。罗森堡认为高等种族必须统治低等种族,而不是与它们杂交,因为杂交会破坏肉体遗传和精神的神圣结合。他对种族和国的使用有机物比喻,并认为纳粹必须通过消除非雅利安人的元素来净化种族灵魂,其方式与外科医生从病患的身体中切除癌症的方法一样无情且毫不妥协。

在罗森堡对世界历史的看法中迁徙的雅利安人建立了各种古老的文明,后来由于与少数种族的婚姻关系而堕落。这些文明包括印度-雅利安文明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他认为古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是“拯救”其文明,因该文明已因种族混合和“犹太世界主义”基督教而遭到破坏。此外他声称在法国对新教徒的迫害则是在这些地区中清除了雅利安元素的最后残余,这一过程于法国大革命中完成。在当代欧洲他看到接受新教教义的北欧地区最接近雅利安人的种族和精神理想。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和其他弗尔基施主义者之后,他认为耶稣雅利安人且特别是亚摩利人赫梯胡里安人原始基督教是“雅利安人”宗教,但遭到了圣保罗保罗基督教英语Pauline Christianity信徒破坏,且“神话”非常反天主教并认为教会的世界主义和基督教的“犹太化”是德国精神束缚的因素之一。罗森堡特别强调异端的马吉安主义和“阿约-波斯”摩尼教的反犹太教义作为更真实的“反犹太耶稣基督的代表,更适合北欧的世界观。罗森堡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视为重新确立“雅利安精神”的重要一步,但由于在建立另一个教条主义教会方面做得不够最终导致模棱两可的处境。

当他讨论未来帝国中宗教的未来时,他建议容忍多种形式,包括“积极的基督教”、新异教主义和“纯净的”雅利安印度教形式。在叔本华将宗教作为“民间形而上学”的教学方式之后,他认为所有这些宗教系统都是寓言寓意的,并且他怀疑北欧神话能否在其中立足现代,甚至没有承认这种可能性的可取性,因在解释性时代中,这些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解释的关键。

他赋予了“寓言性的”和深奥的信任的另一个神话是亚特兰蒂斯的封闭思想,他认为这可能会保留对古老的雅利安人家的记忆:

因此今天长久以来的假设成为了一种可能性,即从北部的创造中心出发,在不假设实际的大西洋大陆被淹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称呼亚特兰蒂斯,成群的勇士一度遵从不断更新和化身的北欧渴望征服的距离和塑造的空间。

对世界历史的这种解释被用来支持他的人类经验的二元模型,正如尼采和那个时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作家所采纳的观点一样。

反应

由于受到纳粹的支持,到1944年该书的销量已超过一百万册,但是阿道夫·希特勒宣布它不被视为纳粹党的官方意识形态:

我必须坚持,​​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神话”不应被视为党的正式学说的表达。当这本书出现的那一刻,我刻意避免承认它是任何东西。首先它的标题给人的印象完全是虚假的……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应该确认,在十九世纪的神话中,他反对我们时代的信仰和科学……我本人只是粗略地瞥了一眼。[4]

据记者康拉德·海登英语Konrad Heiden称,罗森堡将手稿交给希特勒以待其出版,一年后希特勒仍然不予置评。希特勒把还没读完的书还给他说:“我相信那事可行的。” [9]约瑟夫·戈培尔在日记中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就称其为“非常好”[10] 并称这本书为“哲学之书”[11][12],然而阿尔伯特·斯佩尔记得戈培尔嘲笑阿佛烈·罗森堡。[13]

赫尔曼·戈林表示:“如果罗森堡决定……我们将只有仪式、会程、神话和这骗局。” [14] 纽伦堡审判期间的监狱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吉尔伯特英语Gustave Gilbert(Gustave Gilbert)报告说,他采访过的纳粹领导人中没有一个人读过罗森堡的著作。[15]

其公开的反基督教情绪声明使得纳粹上台时很难赋予罗森堡任何突出的地位。[16]即使在其据点汉堡1937年也只有0.49%的居民被确定为属于反基督教的新异教徒信仰运动[17],而德意志基督徒及其积极的基督教徒则有很强的地位。该书于1930年出版后遭受许多攻击都来自其明确的反基督教信息。罗森堡为该作品写了两个补编,回复了天主教新教徒的批评家。在第一篇《论我们这个时代的黑暗人:对二十世纪神话的批评者的答复》中,他指责天主教徒企图通过在该国天主教地区促进分裂主义来破坏民族特色。[18]他的第二篇,《罗马的新教朝圣者:反对路德的叛国罪和20世纪的神话》中,他认为现代路德教会天主教的距离太近了。[18]

参见

文献

  1. ^ Quoted in Viereck, 2003, p. 229.
  2. ^ Robert E. Conot, Justice at Nuremberg,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3, p. 216.
  3. ^ Roger Griffin. Fascism, Totalitarianism and Political Religion. Oxon, England, UK; New York, New York, USA: Routledge, 2005. p. 85.
  4. ^ 4.0 4.1 Hitler, Adolf; Hugh-Trevor Roper. Adolf Hitler's Secret Conversations 1941-1944, p. 400.
  5. ^ The Persecution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Third Reich: Facts and Documents
  6. ^ Snyder, Louis L. (1939). "Gobinism: The 'Essay on the Inequality of the Human Races'," in Race: A History of Ethnic Theories.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 Co., pp. 114-130.
  7. ^ Yahil, 1991, p. 41.
  8. ^ "The Berbers, among whom even today one finds light skins and blue eyes, do not go back to the Vandal invasions of the fifth century A.D., but to the prehistoric Atlantic Nordic human wave. The Kabyle huntsmen, for example, are to no small degree still wholly Nordic, thus the blond Berbers in the region of Constantine form 10% of the population; at Djebel Sheshor they are even more numerous", Alfred Rosenberg, The Myth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30), Hrp, 2004, p. 6
  9. ^ Feliks Gross, European Ideologies: A Survey of 20th Century Political Ideas, Philosophical Library, New York, 1948, p.773.
  10. ^ Irving Hexham, "Inventing ‘Paganists’: a Close Reading of Richard Steigmann-Gall's the Holy Reich",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January 2007 42: 59-78
  11. ^ Goebbels, Ralf Georg Reuth; Piper; ISBN 3-492-03183-8, p. 304; Original: "philosophischer Rülpser".
  12. ^ Eatwell, 1995, p. 119.
  13. ^ Albert Speer, Erinnerungen, Frankfurt am Main / Berlin / Wien 1969, p. 139
  14. ^ Goebbels, Ralf Georg Reuth; Piper; ISBN 3-492-03183-8, p. 304; Original: "... [wenn Rosenberg das Sagen hätte] ... gäbe es nur noch Kult, Thing, Mythos und ähnlichen Schwindel".
  15. ^ Michael, Robert. Holy Hatred: Christianity, Antisemitism, and the Holocaus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p. 177. ISBN 0230601987
  16. ^ Robert Cecil, The Myth of the Master Race: Alfred Rosenberg and Nazi Ideology p.105 ISBN 0-396-06577-5
  17. ^ Theologische Realenzyklopädie, Volume 8. Page 556. Gruyter Verlag, 1993. ISBN 978-3-11-013898-6
  18. ^ 18.0 18.1 Richard Steigmann-Gall, The Holy Reich: Nazi Conceptions of Christianity, 1919-1945, p.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