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陶克陶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陶克陶胡
反清抗墾起義領袖
孛兒只斤
陶克陶胡
封爵四等台吉
尊號剛毅英雄
其他名號陶王
出生1864年5月13日
 大清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
逝世1922年4月(57歲)
大蒙古國庫倫
親屬
父親恩和畢力格
母親巴應嘎
德力格爾、乃瑪、努特克圖

陶克陶胡蒙古語ᠲᠣᠭᠲᠠᠬᠤ鮑培轉寫Togtoh西里爾字母Тогтох[註 1];1864年5月13日—1922年4月),又譯為「陶克陶[1]孛兒只斤氏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人,內札薩克蒙古下級貴族出身,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墾起義的主要領袖之一,有「剛毅英雄」之稱。

生平

家世

陶克陶胡生於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的一個毫克台吉之家,家裏是無隨丁、家奴,財產也不多的四等貴族,俗稱「窮台吉」[1]。他的直系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薩爾[2],父親名為恩和畢力格,母親叫做巴應嘎,全家以務農為生[1]

陶克陶胡少有名望。在他18歲時,塔虎城努圖克以村民聯防為目的成立兵會組織,群眾公推陶克陶胡為兵會首領。在擔任兵會首領後,陶克陶胡在鄉里做了許多好事,民眾都尊稱他為「陶老爺」[3]

起義

反抗緣由

陶克陶胡(左二)與家人

乾隆年間起,不斷有關內破產的流民來到關外蒙古地區擇地耕種。清廷雖然對於這種行為予以嚴令禁止,但是蒙古各級王公考慮到吸納流民可以增收地租、旗餉,便無視清廷禁令,放墾旗地廣招流民進行種植。至嘉慶年間,哲里木盟蒙漢居民混雜的現象日益嚴重[1]。與此同時,包括郭爾羅斯前旗在內的幾個旗因為償還拖欠朝廷的債務還對下屬百姓進行加派,這一系列縮小當地蒙古民眾生存空間的政策招來了普遍的不滿[1]

自1905年秋起,任職哲里木盟盟長的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輔國公齊默特色木丕勒決定再次大量放墾旗地。在放墾的過程中,激起了蒙古民眾的強烈的反抗情緒。清朝墾務局的官吏甚至使用武力強墾的手段迫使民眾妥協。陶克陶胡所居住的村落也是如此。於是家鄉民眾推舉陶克陶胡為代表,向齊公[註 2]情願,停止放墾旗地。陶克陶胡允諾後,來到了公府,卻遭到了旗內官員的強橫拒絕,還未等見到齊公,就被府丁拿下打了五十棍後逐出府去[1]

回到家後,陶克陶胡召集至親好友策劃武裝起義。1906年9月23日凌晨,陶克陶胡帶領他的三個兒子德力格爾、乃瑪、努特克圖和親族奈丹扎布、哈達、扎木蘇、富桑等8人以及義友賽吉拉胡、那順巴圖、額爾德尼達賴等32人,正式宣誓起義[1][4],並隨即襲擊了二龍索口墾務局,繳獲槍支20餘條。又於當晚11時突襲茂林站,俘獲並處死12名日本測繪人員及負責保衛工作的清兵,又收繳了大批槍支彈藥與軍裝[3]。之後,他們迅速地在人煙稀少的昂格來、達爾罕一帶隱蔽起來觀望清軍動向,伺機再戰[1]

除了陶克陶胡之外,蒙古地區同一時期還有同為郭爾羅斯前旗的白音吐斯彰武縣白音大賚扎賚特旗綽克大賚科爾沁右翼前旗牙什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丹丕爾等反清抗墾武裝勢力。他們或遙相呼應,或會師一股對清軍的圍剿進行抗擊[5]

游擊反剿

1907年6月,剛剛就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着手對陶克陶胡等活躍於奉天西北地區的蒙古武裝進行圍剿。起義領袖之一的白音吐斯被清軍捕殺,餘部投奔陶克陶胡。此時陶克陶胡主要在大賚廳、農安、長春一帶活動[1]。同年9月4日,陶克陶胡襲擊盛京開通縣,擊斃1名、俘獲6名日本測繪人員,還繳獲了一批武器[1]。他還在洮南府一帶對日本測繪人員、清朝官員及商人進行襲擊。

後來,陶克陶胡進駐醴泉鎮一個叫「德隆」商號的釀酒作坊里。該作坊的鋪商大院周圍建有堅固的土牆,適合防守。這時,剛剛被清軍馮德麟部擊敗的白音大賚率部來到醴泉鎮與陶克陶胡會師,勢力稍有恢復[1]。不久,他們即遭到清軍張作霖部的圍攻。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憑藉堅固的土牆工事、依仗地利之便抵抗清軍進攻,雙方僵持至夜晚。張作霖身先士卒,親冒矢火率部猛攻,卻仍不得克。最後,張作霖從士兵中選出敢死隊若干人,扶梯攀垣,用排子槍來射擊,陶、白二人才因抵擋不住突圍而走[6]。而清軍在這次戰鬥中傷亡了700餘人之多[7]

陶、白二人率部從醴泉鎮突圍後,張作霖仍繼續追擊。陶、白遂撤入索倫山,又分兵盤踞景星鎮,互為犄角[1]。1908年初,張作霖率部入山進剿,陶克陶胡指揮部隊憑卡阻擊。在清軍大炮的轟擊下,反墾武裝終於還是無力抵抗。陶克陶胡憑藉沿途蒙古族百姓的幫助,換馬乘騎突圍而走[1]。而白音大賚、牙什等人卻在此役中被張作霖生擒[註 3][8]。這對於蒙古反墾武裝勢力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敗走沙俄

陶克陶胡從索倫山突圍後,先後轉戰於科爾沁右前、後旗和扎賚特旗等地。由於陶克陶胡在這些地區擁有群眾基礎,使得他的抗清活動得以延續[1]。1908年秋,陶克陶胡輾轉回到索倫山,進而於哲里木盟北部出沒,對清軍進行騷擾。次年3月,徐世昌聯合眾蒙古王公大舉進兵,並嚴禁當地百姓給陶克陶胡報信,這使得陶克陶胡無處立足,被張作霖率部接連追擊800里[9][10]。最後,陶克陶胡經外蒙古車臣汗部北上,逃入沙皇俄國境內才終於將追兵擺脫[1]

結局

陶克陶胡(左)

1911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佈外蒙古脫離清朝,並稱「博克達汗」,建立大蒙古國。陶克陶胡聞訊從沙俄輾轉來到庫倫,受封為「剛毅英雄」(Jorightu Baatur),並被任命為兵部副大臣。博克多汗政府在內蒙西部的軍事行動取得勝利後,陶克陶胡被由台吉提升為公爵,以表彰其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陶克陶胡還負責博克多汗的禁衛軍,被蒙古人視為常勝將軍。

1915年中俄蒙協定簽訂後,中國北京政府歡迎陶克陶胡返鄉,並承諾仍將由他統治其所屬旗地。但陶克陶胡依舊留在自治蒙古,並於1922年病逝於庫倫。其後人現居蒙古國,曾造訪中國尋親祭祖[11]

評價

後世對陶克陶胡的評價非常的兩極化。一種看法認為陶克陶胡是站在蒙古民眾的利益上反抗強權壓迫的「民族英雄」,捍衛了原住民族的土地所有權,在蒙古現代民族國家構建上發揮了積極作用[1][2][3];另一種看法則認為陶克陶胡「危害邊疆穩定」,又「外結沙俄」,是企圖分裂中國領土的「蒙古分裂主義分子」[9],故而陶克陶胡亦有「蒙匪」、「陶匪」、「馬賊」之稱。

影響

陶克陶胡起義在蒙古人中影響較大,民國年間另一位蒙古族反墾起義領導人嘎達梅林就是受陶克陶胡事跡的薰陶下揭竿而起的[3]。此外蒙古人還根據陶克陶胡的事跡創作了蒙古英雄敘事詩《陶克陶胡》,影響力僅次於另一部英雄敘事詩《嘎達梅林》,至今仍為許多蒙古人所傳唱[12]

註釋

  1. ^ 有時也轉寫作Тогтохo(拉丁:Togtoho)。
  2. ^ 因齊默特色木丕勒襲爵輔國公,故有「齊公」之稱,詳見齊默特色木丕勒
  3. ^ 白音大賚被俘時已經受傷,不久傷重而死。詳見白音大賚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蒙古族通史·陶克陶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內蒙古社科院歷史所,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 ^ 2.0 2.1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政府官網:民族英雄陶克陶胡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04.
  3. ^ 3.0 3.1 3.2 3.3 松原文化網:陶克陶胡[永久失效連結]
  4. ^ ТОГТОХ Энхбилэгтийн.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2020-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5. ^ 辛亥革命網上博物館:辛亥革命與內蒙古政治[永久失效連結]
  6. ^ 《蒙古地誌》上卷第1532頁,柏原孝久著
  7. ^ 《剛毅英雄陶克陶胡傳略》,嘎·納旺納木吉勒著
  8. ^ 张氏帅府博物馆. [201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9.0 9.1 《張作霖傳》第12頁,徐徹、徐悅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
  10. ^ 新京報:辛亥風雲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4-24.
  11. ^ 蒙古「剛毅英雄」陶克陶胡的後代訪問故鄉
  12. ^ 中国民俗学网:少数民族叙事诗略论 作者:田茂军. [201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