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阮文藻(?—?),字領榮,號侯亭江西安福縣山莊鄉洢溪村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進士第17名(戴蘭芬榜),歷官安徽、湖南、貴州諸州縣[1]。初署安徽太和縣,嚴厲整肅社會治安,捕獲巨盜數十人,破獲搶劫楊孩兒案,時人稱頌。任涇縣知縣時,纂修《涇縣續志》九卷,道光五年(1825年)成書。知湖南臨湘縣時,廉政愛民,執法如山,將惡棍李弼祥繩之以法,保障民眾安全。並主持修建「培風塔」,振奮文風士氣。道光二十一年(1841)擢湖南平江知縣,時值崇陽民變,長沙協率官兵經縣境開赴湖北平叛,文藻組織軍需支持,衣不解帶,夜以繼日操勞月余。在他的帶領下,民眾亦不辭辛苦,未幾,平定叛亂,使平邑免遭侵犯。咸豐年間赴貴州先後任開州(今開陽縣)知州。咸豐6年(1856年),擔任清朝遵義府婺川縣知縣[2]。後由黃君澤接任[3][4]。後平定黃號軍起義,因功升定番州(今惠水縣知州。生平熟諳經史,才識過人。在官體曲人情,深受士民愛戴。著有《宛上同人集》、《聽松濤館詩鈔》。卒年八十,《江西通志》有傳。

參考資料

  1. ^ 《道光朝實錄》(卷之三十三):道光二年。壬午……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戴蘭芬、鄭秉恬、羅文俊、業經授職外。陳嘉樹、曾元海、翁心存、岳鎮南、李儒郊、陸建瀛、彭宗岱、曾望顏、陳憲曾、黃宅中、沈丹槐、文慶、舒恭受、汪於泗、蔡賡揚、王煜、滕子玉、顧元愷、李菡、胡霖蒼、王治、李棠階、宗室恩桂、葉桂、陶青芝、繼志、王藻、豫益、況澄、張洵、溫葆淳、舒夢齡、徐思莊、馬方鈺、許冠瀛、赫特赫訥、宗室受慶、陳熙健、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毛繡虎、張寅、白讓卿、宗室佛爾國保、黃德峻、周昇、林紱、徐棟、德山、恆祥、宗室保極、朱崇慶、王和中、顧椿、松福、萬啟心、俱著分部學習。於蔚華、黃塤、史積新、蔣敘倫、鄒堯廷、阮文藻、鮑承燾、何耿繩、呂龍光、王煦、李廷錫、孫家棪、龍載恬、王之道、鍾錫瑞、王汝弼、李希曾、李士林、李郁然、劉斯增、張春台、熊傳栗、蓋鈺、朱栻之、石家紹、王仲槐、沈其雲、盧昆鑾、諸豫宗、姚柬之、賴以立、陸我嵩、周鏞、史念徵、周日新、夏國琦、彭齡、李僡、黃浚、翟雲升、馬步鑾、胡筠、於尚齡、孫謙豫、楊以增、陳文衡、查炳華、奚澄、黃初、鄒鳴鶴、張維屏、邵勷、蔣啟揚、張霄、武耀曾、曹森、陳塏、吳登選、郭彬圖、沈鑒、何士祁、李式圃、謝興宗、霍宗光、蔡寵、吳浚、黃有華、蔡紹洛、姚肇仁、張應雲、毛鳳儀、魏駿猷、嚴長宦、楊上容、劉詩、彭定澤、何逢青、徐雲驤、文藝、蕭韶鳴、李世彬、楊時雍、何熙績、夏建謨、郭應軫、疏筤、郭熊飛、寇秉鈞、王承勛、謝體仁、彭翊、鄧射斗、周樹棠、唐廷詔、孫枝秀、周康華、陳紹型、楊紹霆、熊燮、何覲揚、畢光榮、施化理、劉廷棨、鄭允修、張相侯、梁鞏、王世荃、姚熊飛、歐文、秦錫九、陶沅、韓亞熊、胡維祺、何鵬霄、盛思信、黃杰、劉光斗、徐勛、書綸、喜祿、章雷、喬有豫、戴鈐、胡先達、田詔金、魏棨、劉遵海、劉文蔚、趙鵬翔、梅曾亮、那瑛安、吉達善、呂崇修、黃能、孫德升、張志彥、王世耀、陳炳、吉修孝、林張棨、郝文光、李登螭、朱汝衡、李濂、傅文炳、李培謙、段士聰、王光宇、吉年、劉函綱、李青選、章朝敕、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額外主事梁恩照、著以六部主事即行選用。余著歸班銓選。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務川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务川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務川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5-12: 3–10. 
  3. ^ 王明析編. 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 遵義康達彩色印務有限公司. 2010-03: 196. 
  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务川文史资料选辑. 政協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5-12: 13–18. 
官銜
前任:
陸用康
清朝遵義府婺川縣知縣
咸豐6年 - 咸豐9年
1856年 - 1859年
繼任:
黃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