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县 (北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临湘县,中国旧县名,设于北宋,是今湖南省临湘市的前身。

临湘春秋战国长沙郡地,西汉长沙国下隽县地,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馬希範析巴陵县东北部,在陆城王朝场,以便输纳和集散湘北、鄂南一带的茶叶。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改王朝县为临湘县,由该县地滨三湘而得名[註 1][1],隶属于荆湖北路岳州元朝隶属于湖广行省岳州路明朝隶属于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岳州府清朝隶属于湖南省岳州府元史对临湘县评价为中[2]清史稿对临湘县评价为冲、繁[3]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湘县隶属于湖南省武陵道(后划给湘江道)。民国6年(1917年),粤汉铁路长安驿车站,民国19年(1930年)县治由潞城搬迁至此。民国26年(1937年),划入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解放临湘,这是南下解放军在湖南解放的第一座县城[4]。后隶属于湖南省长沙专区(1952年改称湘潭专区),1964年划入岳阳专区(1970年改称岳阳地区)。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12号),撤销岳阳地区,临湘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岳阳市管辖[5],同年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地市合并调整行政区划新方案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137号),恢复岳阳地区,临湘县划归岳阳地区管辖[6]。1984年4月6日,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调整部分市县行政区域界线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4)国函字58号),将临湘县部分行政区域划给岳阳市市区[註 2][7]。1986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撤销岳阳、邵阳地区实行市管县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国函〔1986〕18号),再次撤销岳阳地区,临湘县再次划归岳阳市管辖[8]

1989年10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部上报《关于撤销临湘县建立临湘市的请示》。1992年9月1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2〕96号文批复同意,撤销临湘县,设立县级临湘市,以原临湘县的行政区域为临湘市的行政区域,由湖南省直辖,岳阳市代管[9]

注释

  1. ^ 漓湘、潇湘、蒸湘三水汇合于湘江,湘江注入洞庭湖,在城陵矶汇入长江。岳州开埠后,临近湘江的城陵矶地区才被划给巴陵县。
  2. ^ 具体为:临湘县的岳化、长炼两厂厂区,云溪、路口两镇,云溪、陆城、文桥三个公社,路口公社的路口、南岳、牌楼、江户、枧冲、南太、南山、新华、省塘九个大队,新合大队的李家、沈家、马形、陀鹤四个生产大队,松阳湖农场、白泥湖、芭蕉湖。

参考资料

  1. ^ 历史沿革. 临湘市人民政府网. 2021-01-22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2. ^ 元史·志第十五·地理六》:“臨湘,中……”
  3. ^ 清史稿·志四十三·地理十五》:“臨湘沖,繁。府東北九十里。東:黃皋。西南,微落。東南:大雲。又龍窖山,跨湖北通城、蒲圻諸縣,微水所出,迤西逕土城,左納馬港,西南入巴陵。大江在縣西,自巴陵入,東北過彭城山,松陽湖水自東南來注之。又東北與白泥湖水合,過鴨欄磯,入湖北嘉魚。黃蓋湖在東北,縣東諸水皆匯焉,北注清江口,入大江。東南有桃林、長安巡司,城陵磯,乾隆二十六年徙長安鎮,更名,尋復故。雲溪、長安二驛。鴨欄磯、長安二鎮。”
  4. ^ 历史上的今天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入湘,首先解放临湘县. 新浪网. 2018-07-05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3年第3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83-03-31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5).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3年第17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83-09-25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5).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4年第10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84-05-20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5).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6年第3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86-02-20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5).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2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3-02-05 [2021-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