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城羊山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遂城羊山之戰
宋遼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咸平四年(1001年)十月
地點
結果 宋軍獲勝
參戰方
宋朝 遼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李繼宣
張斌
楊延朗
秦翰
魏能
耶律隆慶
遼聖宗
兵力
3萬5千騎兵[1]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死亡兩萬人

遂城羊山之戰,又有人稱威虜軍騎兵大會戰。是指宋朝遼朝發生在咸平四年十月十六日(1001年11月4日)至咸平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001年11月16日)一系列戰鬥,其中又以咸平四年十月十六日(1001年11月4日)雙方騎兵大會戰為主要戰事。最終宋軍以伏擊戰擊敗遼軍[2],戰後遼軍精銳鐵林軍幾乎全軍覆沒。

過程

遼軍南寇與宋軍佈陣

咸平四年七月初十日(1001年8月1日),在宋軍的河北編軍偵察得知遼軍意圖南下的情報後,宋真宗立即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定州路行營都部署、河北都轉運使兼知定州事王顯擔任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調動鎮、定的宋軍主力開往威虜軍,防備遼軍的進攻。[3]

但是遼軍並沒有如宋軍所料入侵,而還是在附近駐紮。九月一日,出於節省糧食的考慮,宋軍主力在白等了一個半月後,真宗下令,定、鎮主力撤回本部。[4]

但是作為前鋒的宋軍騎兵部隊卻沒有隨步兵主力撤退,依舊駐守威虜軍。十月九日,遼軍的終於開始行動,遼國先鋒部隊在梁國王耶律隆慶的率領下穿過涿州,殺向威虜軍[5]。面對遼軍突然行動,前線宋軍指揮官迅速調整部署,主力大約30000騎兵由黃州刺史、鎮、定、高陽關三路前陣鈐轄魏能、涿州刺史田敏、內園使,領恩州刺史,鎮、定、高陽關前陣鈐轄秦翰、西上閣門使,領康州刺史,前陣鈐轄李繼宣等人帶領背靠威虜軍城牆立陣[1],準備與遼軍正面交戰,與此同時莫州刺史楊延朗、保州刺史楊嗣率領6000騎兵行動[6]至威虜軍西北的羊山設伏,準備從後截擊遼軍[7]

交戰

咸平四年十月十六日(1001年11月4日),遼軍主力到達長城口。預先埋伏在這裏的張斌所部向沒有準備的遼軍主力發起攻擊,因為雨天遼軍無法使用弓箭,被突然而來的宋軍擊敗。張斌一擊的得手後,順勢直取中軍,目標是擒殺遼軍統帥梁國王耶律隆慶。而遼軍從慌亂中調整過來後,開始組織反擊。張斌所部因為兵力不足,攻勢很快被很快就遼軍遏制。張斌見難以獲勝,只好率部退回威虜軍[8]

遼軍在擊退了張斌所部後向威虜軍進軍。宋遼在威虜軍城西相遇,此時宋軍魏能所部騎兵為主力,於城西結陣[9],又秦翰和田敏所部分為左右兩翼掩護魏能側面,李繼宣所部為預備隊。

戰鬥開始,遼軍派出精銳鐵林軍騎兵由統軍鐵林相公率領下正面衝擊宋軍大陣,同時宋軍中軍主將魏能也率領所部騎兵對遼軍展開反衝鋒。魏能在左右兩翼的部隊配合下成功抵禦了遼軍的進攻,並在反衝鋒過程中射殺遼統帥鐵林相公,並殺死其手下十五員將領,奪得軍馬物資無數[10]

在統帥鐵林相公死後,遼軍軍心浮動,無力再戰,被宋軍擊敗,開始向羊山方向撤退,宋軍兩翼秦翰和田敏所部的6000騎兵開始轉入追擊,同時預備隊李繼宣所部也開始向威虜軍城西北八里的赤虜運動,並派出兩騎作為聯絡官隨秦翰部一同出發,隨時策應追擊部隊[7]。當遼軍取道羊山南麓向西北撤退的時候,早就埋伏在這裏的楊延朗所部突然殺出,在遼軍正面進行攔截。在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遼軍一下子迸發出強勁的戰鬥力,衝破楊延朗軍的攔截,楊延朗所部被迫且戰且退撤離戰場[11]

雖然楊延朗楊嗣所部被擊敗,但他們遲滯了遼軍的行動,為宋軍後續追擊部隊的爭取了時間。正當遼軍最終攻下羊山掃清道路之時,一路追擊遼軍的秦翰軍和田敏軍趕到了羊山。李繼宣派住秦翰部的聯絡騎兵也把這一情報發給了屯駐在赤虜並的李繼宣。李繼宣得知後立即率所部開赴羊山。在秦翰部與遼軍接戰後不久,李繼宣部趕到了戰場,遼軍在宋軍連續衝擊下逐漸不支,被李繼宣所部趕上了羊山,然後又從羊山南麓退到山脊,一直被追殺到北麓[12]。戰鬥中,李繼宣多次因戰馬中箭而被迫換馬。最終在牟山谷,李繼宣部追上遼軍主力取得大捷,宋軍斬首二萬、陣前擊殺遼軍統帥鐵林相公以及麾下將領十五員,遼軍精銳鐵林軍幾乎全軍盡喪[13][14]

後續

為了牽制遼軍定州方向的軍隊。宋廷採納了引進使、知雄州事何承矩的建議,乘刀魚船自界河跨渤海登陸攻擊平州,以牽制遼軍這一路的軍隊[15]

參考出處

  1. ^ 1.0 1.1 《武經總要》前集·卷七:「咸平中,契丹寇河北,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總重兵十餘萬,會合選騎兵二萬為先鋒;又令五將,各領三千精騎,陣於先鋒之前,掎角相應。」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漸近戎首,伏騎大起」
  3.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己卯,邊臣言契丹謀入寇,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王顯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天平節度使、馬步軍都虞候王超為副都部署,殿前副都指揮使、保靜節度使王漢忠為都排陣使,殿前都虞候、雲州觀察使王繼忠為都鈐轄,西上閤門使韓崇訓為鈐轄,顯仍兼定州,超鎮州,漢忠高陽關都部署。」
  4.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巳朔,詔鎮、定兵馬分屯近地,以省糧運。時諜者言敵猶在炭山,未遽南牧故也。」
  5.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已而敵騎遽入漁陽,漸逼威虜」
  6. ^ 《武經總要》前集·卷七:"又令五將,各領三千精騎"
  7. ^ 7.0 7.1 《宋史》卷408 列傳第六十七 《李繼宣傳》:「敵至,會師於威虜,延昭、嗣輕騎先赴羊山,繼宣與翰、分左右隊客整所部,翰全軍亦往,繼宣留壁赤虜,止以二騎繼進。」
  8.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甲寅,北面前陣鈐轄張斌與契丹遇於長城口,時積雨,敵弓用皮弦,皆緩濕,斌擊敗之,殺獲甚眾。漸近戎首,伏騎大起,三路統帥未及進,前陣兵少,退保威虜軍。」
  9. ^ 《宋史》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魏能》:五年,知鄭州團練使,復任威虜軍。契丹入寇,能當城西。
  10. ^ 《宋史》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魏能》:「契丹統軍鐵林相公來薄陣,能發矢殪之,並其將十五人,奪甲馬、兵械益眾。」
  11. ^ 《宋史·楊延昭傳》:「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銳兵於羊山西,自北掩擊,且戰且退。」
  12. ^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繼宣即召赤虜之師,與翰師合勢大戰,敵走上羊山。繼宣逐之,環山麓至其陰。」
  13. ^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李繼宣傳》:「繼宣馬連中矢斃,凡三易騎,進至牟山谷,大克捷。」
  14. ^ 《宋史》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魏能》:「五年,知鄭州團練使,復任威虜軍。契丹入寇,能當城西,與諸將合戰,無憚色,大敗其眾,斬首二萬級。」
  15.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九:「甲子,知雄州何承矩請於乾寧軍選銳兵,乘刀魚船,自界河攻平州,以分敵勢,從之。」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