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洛倫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路德維希·洛倫茨
Ludvig Lorenz
出生(1829-01-18)1829年1月18日
丹麥赫爾辛格
逝世1891年6月9日(1891歲—06—09)(62歲)
丹麥腓特烈斯貝
墓地丹麥Assistens Cemetery (Copenhagen)英語Assistens Cemetery (Copenhagen)
國籍丹麥
知名於維德曼-弗朗茨-洛倫茨定律
洛倫茲-洛倫茨方程
洛倫茨規範條件
洛倫茨-米理論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物理學家

路德維希·瓦倫丁·洛倫茨丹麥語Ludvig Valentin Lorenz/ˈlɒrənts/; 1829年1月18日—1891年6月9日)[1]丹麥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研究了很多光學和電磁學方面的理論,例如光的折射與純透明物質的密度之間的關係,以及金屬的電導率和熱導率與溫度之間的關係(維德曼-弗朗茨-洛倫茨定律)。

小傳

洛倫茨出生於赫爾辛格,就讀於哥本哈根技術大學。1876年,他成為哥本哈根軍事學院的教授。1887年起,他的研究得到嘉士伯基金會的資助。

他研究了光在單一均勻介質中傳播的數學描述,並描述了光在不同介質之間的通行規律。折射率和介質密度之間的數學關係公式由洛倫茨於1869年和亨德里克·洛倫茲(獨立發現)於1878年發表,因此被稱為Lorentz-Lorenz方程。他利用他的光電磁理論陳述了所謂的洛倫茨規範條件,並且能夠推導出光速的正確值。他還發展了一種光散射理論,並於1890年以丹麥文發表,1898年(當時已經去世)這一研究成果在他的遺作文集中以法文發表,當時並未引起注意。後來在1908年,他的理論被古斯塔夫·米重新發現,因此米散射理論有時也被稱為Lorenz-Mie理論。此外,洛倫茲通過使用菲涅耳的折射理論發現由兩種介質之間的薄過渡層反射的光會變成橢圓偏振光,從而奠定了橢圓偏振技術的基礎。[2]

1891年,洛倫茨去世。

參考資料

  1. ^ Meyer, Kirstine; Pihl, Mogens. "L.V. Lorenz". 2011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丹麥語). 
  2. ^ Zangwill, Andrew. Modern Electrodynamics. Cambridge. 2012: 789–790 [2022-03-03]. ISBN 978-05218969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