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鈇

大明九江府知府
籍貫 福建詔安縣三都
字號 字繼揚,號介庵
出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十六日
逝世 崇禎七年(1634年)
配偶 娶陳氏
親屬 沈起津
出身
  • 萬曆元年癸酉科舉人
  • 萬曆二年甲戌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大學古本》
  • 《浮湘集》、《鍾離集》、《石鼓集》

沈鈇(1550年—1634年),另有記為沈鐵[註 1],字繼揚,號介庵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三都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元年(1573年),福建鄉試中舉第十七名。萬曆二年(1574年),聯捷甲戌科三甲三十七名進士[4],授順德縣知縣,後官至鄖陽府知府。

萬曆十三年(1585年),李材擔任鄖陽撫治。李材喜愛講學,派遣部下供學生役使,部下多有怨言。李材又依照學生請求,將參將公署改為學宮。萬曆十五年(1587年),參將米萬春暗令部下梅林等大聲喧譁,騎馬入城,縱容囚犯毀掉學生屋室,直接跑到軍門,要挾賞銀四千。過了兩天,米萬春威脅李材更改軍中不便十二事,命令他上疏將罪行歸於副使丁惟寧、知府沈鈇等,李材隱忍聽從。丁惟寧責罵數落米萬春,米萬春想殺丁惟寧,後者恐懼逃走。李材於是再一次彈劾丁惟寧激起事變。萬曆帝下詔問沈鈇等人的罪,將丁惟寧降職三等,李材回到原籍等候調查[1]。沈鈇貶任衡州同知[5]

沈鈇歸鄉後,於萬曆二十四年和三十八年,兩次倡建、重修詔安東溪橋,並且創文昌閣,置漏澤園,為當地百姓稱讚。晚年,他感慨荷蘭殖民者入侵台灣島,經常掠奪內地。上疏福建巡撫南居益〈請建澎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請求朝廷干涉台灣,並建議在澎湖列島設立水鎮、增添槍炮、並移民澎湖列島等(此疏也被顧炎武編入《天下郡國利病書》[6]),然而兩年來明軍出動大軍圍困荷蘭澎湖堡壘,耗費軍費過鉅,財政已更加艱困,無法負荷。崇禎七年(1634年),因捲入地方宗派糾紛,被判處死罪[7]

著作

著有《大學古本》、《浮湘集》、《鍾離集》、《石鼓集》等。

家族

曾祖沈衡。祖父沈道隆。父沈璽。母葉氏。重慶下。兄沈鏜、沈水(貢士)、沈克廉、沈組。弟沈克度、沈綬、沈纓。有子沈起津,進士出身。

註釋

  1. ^ 明史[1]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四庫全書本記為「沈鈇」。[2]俞昌會《防海輯要·卷九·福建防海畧·沈鐵請建澎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記為「沈鐵」。[3]

參考

  1. ^ 1.0 1.1 列傳一百十五·李材. 明史·卷二二七. : 7右 [202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透過哈佛燕京圖書館藏 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材好講學,遣部卒供生徒役,卒多怨。又徇諸生請,改參將公署為學宮。參將米萬春 諷門卒梅林等大譟,馳入城,縱囚毀諸生廬,直趨軍門,挾賞銀四千,洶洶不解。居二日,萬 春脅材更軍中不便十二事,令上疏歸罪副使丁惟寧、知府沈鈇等,材隱忍從之。惟寧責數 萬春,萬春欲殺惟寧,跳而免,材遂復劾惟寧激變。詔下鈇等吏,貶惟寧三官,材還籍候勘。 時十五年十一月也。 
  2. ^ 顧炎武 (編). 福建·備錄·上南撫台暨巡海公祖請建彭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 天下郡國利病書·三十八.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1624年沈鈇上福建巡撫南居益] –透過崑山圖書館藏 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 俞昌會 (編). 福建防海畧·沈鐵請建澎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 防海輯要·卷九. 百甓山房. 1842: 63左 [1624年沈鐵上福建巡撫南居益] –透過哈佛燕京圖書館藏 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 何喬遠. 廈門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閩書》校點組校點 , 編. 闽书 第4册.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年5月: 3629. ISBN 7-211-02471-2. 
  5. ^ 林海權. 李贽年谱考略 第2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 251. ISBN 7-211-04911-1. 
  6. ^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华侨史及古民族宗教研究. 2003年8月: 128. ISBN 962-8269-20-8. 
  7. ^ 陳桂味主編;李林昌,林祥瑞責任編輯;漳浦縣政協文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 漳浦文史资料 第22辑. 2003年11月: 152–153. 
官銜
前任:
胡友信
明朝順德縣知縣
萬曆二年-九年
繼任:
葉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