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文明(1928年6月3日—1962年),二胡演奏家,生於浙江省上虞。入贅潘家後,改名潘旨望

生平

1928年6月3日出生於上虞余塘下村農民家庭,4歲時患天花而雙目失明。12歲丁兆燦學習二胡,母於同年年底去世後[1],其父再婚,翌年孫文明與其兄流浪於浙江蘇州一帶,開始學算命以維生,並開始用母姓。

17歲時流浪至高淳,當地算命先生要隨身攜帶二胡,邊走邊拉,遂開始研習二胡的演奏。另一種說法:16歲在破廟夜宿,偶遇一位善拉二胡的盲人,從此改習二胡。數年間熟悉江南絲竹錫劇評彈京劇民歌等。

1949年,被推薦到南京學習廣東音樂,並仿廣東音樂風格創作《送聽》,另一說法為《送聽》作於1957年春[2]。1950年到蘇州演出,曲目多達160多首。1951年春,借鑑彈詞與《三六》而創作《彈六》。1952年在江蘇省奉賢縣南橋鎮(今屬上海市奉賢區),入贅潘家並改名潘旨望,從此生活稍有安定。此後常在茶館賣藝。1952年冬創作《流波曲》、《四方曲》等。

1957年參加全國音樂舞蹈會演,同年創作《人靜心安》和《夜靜簫聲》。1958年參加全國民族民間音樂會演,獲第二名,期間受到周恩來接見。1959年應上海民族樂團邀請,在上海講學半年。1960年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授課一年半,並創作《春秋會》、《晝夜紅》。

1961年9月回奉賢,10月創作《夜靜簫聲》,另一說法為《夜靜簫聲》作於1957年的全國音樂舞蹈會演之後[1]。此後不再去茶館賣藝,生活也因此而清貧。1962年春,肺病日重,於1962年冬病逝,得年34歲。

1961年上海音樂學院錄音室錄製了孫文明親自演奏的二胡曲目,曲目包括

林心銘於1980年整理出《孫文明二胡曲集》,由香港上海書局出版。上海出版的《中國二胡名曲薈萃》中也收有孫文明的多部作品。

演奏技法

孫文明民間二胡曲及演奏技藝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奉賢區
分類傳統音樂
序號5
編號項目Ⅰ-5
登錄2007年

孫文明幼時曾經跌傷右手的手腕,所以他的持弓方法與眾不同。他創造的二胡演奏技法:

  • 帶頓弓
  • 碰弦
  • 透波音
  • 雙弦雙馬尾
  • 不用千斤
  • 中指回滑音
  • 小指移把
  • 托絲

參考資料

  1. ^ 1.0 1.1 上虞圖書館網站上虞的「瞎子阿炳」孫文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周皓著《民間音樂家孫文明其人共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