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小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小萌
出生1952年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職業歷史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劉小萌(1952年3月3日),中國歷史學家,專門研究清代滿族史和文革年代知青上山下鄉歷史,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博士生導師。[1][2]

教育簡歷

1978年9月考入河北大學歷史系本科。1982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研究生,師從王鍾翰,攻讀清史、滿族史專業,1985年7月獲碩士學位。同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從事研究工作。1986年7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元明清史專業,師從蔡美彪,1989年12月獲博士學位。1985年至1991年任助理研究員;1991年—1997年任副研究員;1997年至今,任研究員,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文學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中國近現代中心、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等單位訪問學者。[1][2]

家庭背景

母親的雙親(即姥爺、姥姥)以上,都是正宗的「老北京」旗人,姥姥留下的諸多滿語、滿俗被逐漸喚醒,兒時記憶益發鮮活。通過研究,不斷加深對先輩事蹟的認知,學術工作從此賦予了更深一層的涵義,這也是他在《清代北京旗人社會》後記中自詡為「半個旗人」的原因。[2]

人物傳記

1952年3月3日生於北京。1968年8月北京景山學校初中畢業,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旗沙麥公社插隊落戶,後上技校當工人。14歲時,文革爆發停課。兩年後,他從北京下放到內蒙古牧區,放了五年羊後又當農民工人,十年間始終無法接受正規教育,沒學過理科,所以大學只能考文科。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已25歲。他在文革時厭惡政治,所以那時選了文科中距政治較遠的歷史。[2]

河北大學大四時,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劉景憲教授為師,在私塾式環境下開始學習滿文,同時研讀有關清史、滿族史的書籍。1982 年大學畢業,劉小萌原想報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但當年它只招收北京籍考生,劉小萌戶籍在河北,無緣報考,故改考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該校初次招收碩士生,擬招收一名,且需熟通英文。劉教授在小學時學俄語,上大學後繼續深造,但不專精英文,原認為此際已失之交臂,孰知年屆古稀的清史大家王鐘翰正任教該校,聽說劉小萌具備滿文基礎閱讀能力,破例改招 2 名,並將俄語補入招考範圍;因此,他與定宜莊欣然攜手成為王鐘翰的開門弟子。[2]

定宜莊與劉小萌後來分別寫《中國知青史》上部和下部兩本書。定宜莊寫的是《中國知青史--初瀾(1953-1968)》,劉小萌寫的是《中國知青史--大潮(1966-1980)》。兩本書在1998年初版,各有800多頁;2009年再版大幅刪節,各有500多頁。例如初版第五章第四節299-312頁「受迫害問題」在再版刪掉,該節內容整理了女性知青在雲南、內蒙、黑龍江被生產建設兵團、縣政府、公社、大隊的幹部強姦的史料。

著作

  • 《滿族的部落與國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3版。)
  • 《中國知青史》
  • 《八旗子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插圖本,改名《清代八旗子弟》。)
  • 《愛新覺羅家族全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 《滿族的社會與生活》(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 《中國知青史:大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 《胥吏》,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 《中國民族文化史圖典—東北卷》,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 《近代旗人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 《清通鑑·前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 《中國知青口述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正說清朝十二王》,中華書局,2006年4月。
  • 《清代八旗子弟》,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
  • 《清代北京旗人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8月。
  • 旗人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

引用文獻

  1. ^ 1.0 1.1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刘小萌简历.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3-04-07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2. ^ 2.0 2.1 2.2 2.3 2.4 許富翔. 專訪劉小萌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通訊》. 2013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