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小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小萌
出生1952年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历史学家 编辑维基数据

刘小萌(1952年3月3日),中国历史学家,专门研究清代满族史和文革年代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博士生导师。[1][2]

教育简历

1978年9月考入河北大学历史系本科。1982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王锺翰,攻读清史、满族史专业,1985年7月获硕士学位。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1986年7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元明清史专业,师从蔡美彪,1989年12月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1年任助理研究员;1991年—1997年任副研究员;1997年至今,任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文学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中国近现代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等单位访问学者。[1][2]

家庭背景

母亲的双亲(即姥爷、姥姥)以上,都是正宗的“老北京”旗人,姥姥留下的诸多满语、满俗被逐渐唤醒,儿时记忆益发鲜活。通过研究,不断加深对先辈事迹的认知,学术工作从此赋予了更深一层的涵义,这也是他在《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后记中自诩为“半个旗人”的原因。[2]

人物传记

1952年3月3日生于北京。1968年8月北京景山学校初中毕业,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沙麦公社插队落户,后上技校当工人。14岁时,文革爆发停课。两年后,他从北京下放到内蒙古牧区,放了五年羊后又当农民工人,十年间始终无法接受正规教育,没学过理科,所以大学只能考文科。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已25岁。他在文革时厌恶政治,所以那时选了文科中距政治较远的历史。[2]

河北大学大四时,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刘景宪教授为师,在私塾式环境下开始学习满文,同时研读有关清史、满族史的书籍。1982 年大学毕业,刘小萌原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但当年它只招收北京籍考生,刘小萌户籍在河北,无缘报考,故改考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该校初次招收硕士生,拟招收一名,且需熟通英文。刘教授在小学时学俄语,上大学后继续深造,但不专精英文,原认为此际已失之交臂,孰知年届古稀的清史大家王钟翰正任教该校,听说刘小萌具备满文基础阅读能力,破例改招 2 名,并将俄语补入招考范围;因此,他与定宜庄欣然携手成为王钟翰的开门弟子。[2]

定宜庄与刘小萌后来分别写《中国知青史》上部和下部两本书。定宜庄写的是《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刘小萌写的是《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两本书在1998年初版,各有800多页;2009年再版大幅删节,各有500多页。例如初版第五章第四节299-312页“受迫害问题”在再版删掉,该节内容整理了女性知青在云南、内蒙、黑龙江被生产建设兵团、县政府、公社、大队的干部强奸的史料。

著作

  • 《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 《中国知青史》
  • 《八旗子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插图本,改名《清代八旗子弟》。)
  • 《爱新觉罗家族全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 《满族的社会与生活》(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 《中国知青史:大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 《胥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 《中国民族文化史图典—东北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 《近代旗人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清通鉴·前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 《中国知青口述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 《正说清朝十二王》,中华书局,2006年4月。
  • 《清代八旗子弟》,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
  •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
  • 旗人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

引用文献

  1. ^ 1.0 1.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刘小萌简历.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13-04-07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2. ^ 2.0 2.1 2.2 2.3 2.4 许富翔. 專訪劉小萌教授. 台湾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通讯》. 2013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