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唐戈/2007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算數書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15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15

條目評選

歡迎到Wikipedia:條目評選湘潭評選。歡迎提出批評意見。--刻意 07:04 2006年4月23日 (UTC)

如果您有時間,歡迎幫助修改中國條目

謝謝!--Pierre 20:50 2006年4月26日 (UTC)

狼牙修條目討論

(一)以下這段來自英文維基,不準確,而且說得太確定,例如建國於1世紀,與其他內容有衝突。

「狼牙修建國於1世紀。515年狼牙修國王Bhagadatta遣使中國,其後523年, 531年,568年多次朝貢。12世紀時狼牙修為三佛齊屬國。15世紀狼牙修國被北大年國取代。」

而且Bhagadatta不就是婆加達多嗎?請認真。

(二)「Langkasuka 一詞見《吉打紀年》,《爪哇史頌》作Lengkasuka,印度尼西亞碑銘作Ilangasongam」放的地方不妥,有礙美觀,我之前放到註釋但被你恢復。

(三)你肯定歷史學界對狼牙修真的有結論?我很懷疑。請說明你說的結論到底從何而得?。若還有不同意見則無法接受你現在的編輯,這違反維基中立化原則,必須列出各種意見。真實事求是 17:37 2006年5月4日 (UTC)

  • 基本上已成定論,基本上已成定論,你把許多以被否定的論據只表示你自己糊塗唐戈 17:44 2006年5月4日 (UTC)。
  • 「#荷蘭人葛路耐(英文:W.P Groeneveldt)憑其所知將中國各種有關南洋的文獻收集,翻譯成英文,並於1876年出版英文版《南洋群島文獻錄[1],這書首批在吧城[2]發行,但書中誤認為「狼牙修」為錫蘭古都楞伽(英文:Langka)的對音;」 明知錯誤何故羅列??唐戈 18:08 2006年5月4日 (UTC)
    • 雖錯誤,但還是一個與狼牙修有關的資料,可以解釋其眾說紛紜的情況,列入有何不可?

基本上已成定論?請說明出自何處。如果有任何不同意見不叫定論。而且那些定論真的可信?

「蘇繼廎根據《大唐西求高僧傳》、《諸蕃志》的記載,考證狼牙修的地理位置,認為伯希和、柔克義均誤,以藤田豐八的北大年說為正確。」蘇繼廎的依據若只是中國古籍,那不能算定論,誰知道記錄正不正確。真正可說明問題應該還是考古學,出土文物。我看現在條目編法有誤,必須修正,那只是中國多數學者的定論而已,並非真正定論,不要糊塗。


而且就算方位有定論(但其實依你的編輯方位也沒有定論,因為發源地不詳細,領土範圍也不詳細,只知道有在北大年,有兩個說法叫定論?)

且歷史還是不清晰的,建國年代也不詳細,不是嗎?這些為何沒提及。說得這樣篤定?

就算中國古籍那些狼牙修都算是同一個,要知道元代龍牙犀角國已經信奉回教,真的沒有任何懷疑?真實事求是 18:40 2006年5月4日 (UTC)

琉森

User:Droxiang將你編寫的琉森(Lucerne)移動至琉森,理由為「原始條目名稱罕用」。但根據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寫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確應譯作琉森。根據尊重原創者的原則,我認為應將其恢復為「琉森」。煩請關注一下,謝謝。--Hennessy 12:11 2006年5月8日 (UTC)

感謝

非常感謝您在我申請成為管理員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我會繼續努力,謝謝!--Hennessy 05:05 2006年5月14日 (UTC)

請求

Hi,歡迎閣下加入Wikipedia:同行評審/農業稅,謝謝!Cncs|(對話) 17:08 2006年6月3日 (UTC)

未解釋前請勿移動這條資料, 詳見 talk page. 未有解釋前, 你所有移動工作將會被無限期revert. --Yau 17:45 2006年6月18日 (UTC)

唐戈君, 在這個討論中, 見你很喜歡人身攻擊, 可惜人身攻擊是不能增加你的說服力啊. 有空再教你為甚麼罵人「不知所謂」和「絕頂無知」後, 這些話最終只會變成一面鏡子, 反映出自己的形像. 今次念在你初犯, 將來如有同類情況, 只不過說明你控制情緒的能力, 不適合當「助理主編」了. --Yau 05:56 2006年6月20日 (UTC)

同行評審邀請

澳門主權移交正在進行Wikipedia:同行評審,歡迎提供意見?--18164 09:56 2006年7月5日 (UTC)

動員令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到8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2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盡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設內部連結。

現在有8萬維基註冊用戶,只要有一部份人參與效果就很驚人。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2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謝謝!

--真實事求是 16:10 2006年7月18日 (UTC)

Hi,

welcome to take part of the project "german name lists". Do you use one of the references which are listed here? If not, please add your reference, thanks.--Mukdener|留言 06:37 2006年8月7日 (UTC)

福爾摩斯

您好,看到閣下在福爾摩斯條目的名稱修正,頗感奇怪,在下是福爾摩斯迷,看過很多不同譯本的福爾摩斯小說,幾乎都說福爾摩斯全名是夏洛克·福爾摩斯或歇洛克·福爾摩斯,不知閣下是由何處得知Sherlock Holmes的中譯全名就是福爾摩斯?何否給出連結,以釋疑惑,謝謝幫忙。--孔明居士 10:48 2006年8月14日 (UTC)

  • 我從1945年就看《福爾摩斯探案》,沒有聽過《歇洛克·福爾摩斯探案》,「福爾摩斯」就是Sherlock Holems,難道還能是別人?

可以說「福爾摩斯」是中國人給Sherlock Holmes 起的中文名,家喻戶曉;「福爾摩斯」四字專用於Sherlock Holmes(和家人),其他 Holmes, ,翻譯為「霍姆斯」,不能用「福爾摩斯。 。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4卷 (英)柯南道爾 著,俞步凡 譯 譯林出版社 ISBN:7806579214

--三十年河東 12:30 2006年8月14日 (UTC)。

唐老先生息怒,在下絕無冒犯之意,書名是福爾摩斯探案沒錯,在下所看的亦是,但是在內文裏在下卻看到全名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閣下可以看看此[3],因此在下以為夏洛克·福爾摩斯之說並非沒有,可否在內文加上說明,以讓讀者釋疑?--孔明居士 13:11 2006年8月14日 (UTC)

「二次動員令」正在籌備中﹐歡迎參與討論

第二次的動員令正在籌備中,請到二次動員令互助客棧/其他參與討論,另外請對剛設計的動員令主頁發表意見。--真實事求是 12:41 2006年8月14日 (UTC)

問題:是不是如果姓氏沒有歧義,可以不用加上名字命名外國人條目啊?

問題如上,謝謝--飛天小魔女~飛行軌跡 18:10 2006年8月14日 (UTC)

請求關注

請求關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6年8月#像阿儒這樣不能協作的維基人該如何處理?

阿儒繼上次在皮爾當人無理回退IP用戶的編輯後,又在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進行無理的回退,希望給予關注。或者如果阿儒此行為並無不當,請告訴我,我今後將倣效該行為,謝謝。--百楽兎 12:58 2006年8月21日 (UTC)

柯枝

文中的邦卡島連至英文維基的Bangka Island,檢查英文維基,英文維基的Bangka Island就是中文維基的邦加島,所以將文中的邦卡島改連至邦加島,不知為何回退?

二次動員令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8月15日到10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5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是小條目小小條目,如果可以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創建新條目,創建後請在「二次動員令」內設連結,謝謝!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未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不想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百科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着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創建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也可讓新人們更快學會如何創建條目。--真實事求是 12:36 2006年8月16日 (UTC)

關於土火羅

您好,我看到您寫的土火羅的條目,很有收穫,偶然發現註解中的1和7找不到對應,麻煩您整理一下。<ref></ref>==注释==<references />配合使用,添加註釋會更方便,不用一個一個加編號了。:)--Smartneddy(Talk) 01:00 2006年11月24日 (UTC)

  • Smartneddy你好,。<ref></ref>==注释==<references />,的確方便的得多.已改 三十年河東 16:08 2006年11月24日 (UTC).

關於帖木兒

唐戈兄,有關帖木兒我刪去的那段,我並不是破壞,在編輯摘要我已經寫得很客氣了,事實上那兩點不只是有問題而已,而是「明顯的錯誤」,只要翻開歷史地圖就能夠知道,若只是擺上來源請求的標誌,我懷疑會因為永遠請求不到來源而把錯誤一直擺着。

撰寫那段的用戶也只曾編輯帖木兒的條目而已,我認為他放了一些想當然爾的感情下去,像這種「最…如何」的形容,我認為沒有確切的證據就儘量不要寫,何況這兩個錯誤很明顯。未命名 18:04 2006年12月2日 (UTC)

未命名兄,你的看法也許是對的,你可以將你的看法提供到該文的討論頁,讓原文貢獻者先提供事實根據,以後跟據討論結果在決定再做定論不遲.---三十年河東 21:08 2006年12月2日 (UTC)

感謝回應,不過原文貢獻者應該不會再回來了,而我是看到User:Wilander在討論頁提出的質疑才刪掉的,我會照您的建議做的。未命名 11:07 2006年12月3日 (UTC)


==世界上沒有「留黎廠」這個地名。==……

  • 魯迅 1914年2月1日日記,原文為留黎廠,豈可隨意改動魯迅原文. ---三十年河東 18:17 2006年12月5日 (UTC)


世界上沒有「留黎廠」這個地名。「琉璃廠」的詞源,你用google檢索一下就知道了。世界上只有魯迅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他的日記中的一頁,使用過「留黎廠」這三個字。--民國九十五年 18:04 2006年12月5日 (UTC)


  • 1912年9月24日
  • 一九一四年三月十五日的日記
  • 1915年7月17日魯迅日記
  • 1917年)正月廿一日

…………----三十年河東 18:54 2006年12月5日 (UTC)

意見

Wikipedia:管理人員任免記錄/唐戈

請你去解釋一下你的動機和行為。謝謝 。--travel 19:40 2006年12月5日 (UTC)

請密切留意Lukacs的行為

在其用戶頁上,他聲明要回退他作的所有貢獻,和在Commons上把他上載的圖片全部覆蓋。而且已經有相關的行動。我認為這會嚴重損害維基百科的品質。相關討論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如果他再有類似的行為,請考慮馬上把他封禁。--Computor 18:22 2006年12月8日 (UTC)

    • 暫時封一周---三十年河東 18:28 2006年12月8日 (UTC).
    • 傀儡前來自首,請唐長官制裁。Sub105 16:17 2006年12月12日 (UTC)
    • 唐戈,你這是在進行敵我鬥爭?你把一個貢獻重大的使用者丟到維基監獄,和那些瘋言瘋語的搞亂者擺在一塊兒,然後在這裏講風涼話,是不是不大好?我建議您向Lukacs正式道歉,並收回前面顯得剛愎自用的言論。--沙包 18:43 2006年12月12日 (UTC)

唐戈兄,不客氣,找出「瑠瓈」乃舉手之勞,希望你能找出「茴」字的另三種寫法。--鳥甲 21:48 2006年12月12日 (UTC)

實在抱歉,唐戈兄,是我失禮了,您大人不見小人怪,宰相肚裏種白菜,別和我一般見識。Orz --鳥甲 00:43 2006年12月18日 (UTC)

壯志滿天崖在搞破壞

IP位址:71.156.45.145。請留意。--Computor 01:02 2006年12月23日 (UTC)

感謝您的建言

日後我會盡可能對有文獻來源的文章使用{ { fact } }, 真心感謝您--Droxiang 13:00 2007年1月1日 (UTC)

關於Yau

關於Yau的,此用戶多次進行破壞,另外Yau對User:Kevinhksouth進行洗板攻擊,使用傀儡Yaw討論 | 貢獻),此外,多次恐嚇維基人:

——不好意思,今天我不知道原則,給你添麻煩了。 --木木 23:29 2007年1月9日 (UTC)

最近你娘好嗎?代我跟伯母問好,唉,人老了,就是這樣子,你也別難過了。--Yau 12:58 2007年1月10日 (UTC)

請別怪我多心,作為香港人,您應知道廣東話中「問候別人娘親」是什麼意思。--Iflwlou 18:12 2007年1月10日 (UTC)

你太多疑了, 之前某君MSN 我, 叫我近期在站務的事惹 Wing, 好像家裏有點事。你自己問他好了--Yau 19:34 2007年1月10日 (UTC)

另外,Yau(應該是此傀儡留言203.198.23.70討論 | 貢獻))又在我的討論中加入:

——最近你娘的事,我剛剛才聽其他人說起,我也很難過,希望你不要為維基的事太操心。唉,這個年代,太多包二奶老婆跳樓的事,你別太難過。

本人認為有足夠理由永遠封禁Yau。

如想知他的心態,請參見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一件挺有趣的事。--Iflwlou 13:14 2007年1月18日 (UTC)

多啦A夢的謝票

感謝您在特色條目評選中投多啦A夢一票,今後我們會做的更好。萬分感謝您對多啦A夢的愛護與協助。Thank you!ありがとう!--出木杉| 04:32 2007年2月26日 (UTC)

舉手之勞罷了

不用客氣啦,這只是舉手之勞罷了,也恭喜你提名的條目得獎了,希望日後我們也能再把維基百科做到更好。(其實我平常會有投票的習慣。)

以上。--Jean Havoc 15:58 2007年2月28日 (UTC)

本人亦在此恭喜閣下,如再有什麼投票歡迎我投票,可我到我討論頁留言或skype發表--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8:34 2007年3月1日 (UTC)

加拿大總統重定向至加拿大總理

唐戈您好,我想請問您能不能說明加拿大總統重定向頁被刪除的理由?刪除日誌裏面只寫「貢獻者只有Qingdou」然而這是一個重定向頁,不是一般的條目頁,加拿大固然沒有總統,作重定向是為了方便讀者找到加拿大總理條目,難道這重定向頁會被一個人以上編輯嗎。另外,美洲題目模板/美洲總統中的列表會顯示「加拿大總統」的紅色連結(例子可參見這裏),如果不重定向的話,這列表中永遠就缺加拿大的連結,這樣模板很難表現出其原本的功能。若您覺得合理的話,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恢復那重定向頁面。謝謝。Qingdou 02:04 2007年3月3日 (UTC)

--總統和總理有原則上不同,加拿大是君主立憲制度,美洲總統條目自然不可以包括加拿大在內。另立美洲題目模板/美洲總理--三十年河東 12:06 2007年3月3日 (UTC)。

謝謝您的建議,您說得當然正確,問題是美洲大部分國家沒有總理,總理模板看上去是這樣:
但也可以用另外一個格式解決,如下:
這樣的話,「加拿大總統」應該重定向到加拿大女王英女皇),但這好像也不是辦法,或許用「美洲政府首腦」會更好。
說到加拿大女王,是否應該也重定向到英國君主呢?(這讓我有點暈……這重定向我暫時不作,呵呵)
這些問題,不知道唐戈先生意見如何?Qingdou 16:32 2007年3月3日 (UTC)
    • 國家元首在美國是總統,在加拿大是總督,所以國家元首定向不到加拿大總理。用「政府首腦」最好,在美國指總統,在加拿大就是總理--三十年河東 21:13 2007年3月3日 (UTC)。
好,就這麼辦吧!謝謝閣下指正。Qingdou 22:05 2007年3月3日 (UTC)

請關注即將出版的維基百科新雜誌。並向您約稿,請按照欄目為雜誌寫一篇對應的文章吧。——[[user:信陵使|信陵使] 05:47 2007年3月19日 (UTC)

第四次動員令

第四次動員令將在4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歡迎各位參加。

此次動員令與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領域條目為目的的小動員令。這次共舉辦6個主題的小動員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暗黑動員令,是些大家感興趣,或維基條目貧乏,需要人編輯的領域,前5個由各維基人選出,最後1個由主持人決定。

第四次動員令要求參與者貢獻5個條目,其中二個必須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詳細規則請看這裏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Dzb0715^_^ 13:58 2007年4月1日 (UTC)

歡迎參與本期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41 2007年4月1日 (UTC)

邀請

地名標準化計劃希望得到你的幫助。謝謝—Mukdener|留言 2007年5月8日 (二) 00:02 (UTC)[回覆]

剛建立了個Google Group for this, 煩請君能告知貴gmail地址,請循這裏寄給我。謝謝!--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2007年5月12日 (六) 18:27 (UTC)[回覆]

浸大圖書館IP被永久查封

敬啟者:

  本人剛才在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瀏覽貴站,打算編輯之時,卻發現IP被貴站管理員唐戈永久查封,使圖書館內不少電腦均未能編輯。本人實在不知道當時有人利用圖書館電腦對貴站進行破壞的幅度有多大,可是本人對貴站的封鎖政策不敢恭維。即使不是浮動IP,破壞也不需要永久查封這樣嚴重,更何況是公共IP?本人懇請貴站能即時解除有關IP之不合理封鎖,以免繼續殃及池魚。本人並建議貴站積極檢討封鎖政策,同時檢查還有沒有公共IP受永久查封之影響

  此致

中文維基百科執事先生

某浸大人 謹啟

我覺得可以開放,檢查這個IP的記錄,只有在今年5月9日,有一次無故刪除全部內容的行為(封禁理由),其餘動作皆為正向的修改、補充工作。應該只是偶發性的行為。我贊同開放。也希望浸大的師生能積極參與中文維基百科內容的累積工作。--KJ(悄悄話) 2007年5月18日 (五) 11:23 (UTC)[回覆]
已經開桶放人了--Alex S.H. Lin 2007年5月18日 (五) 11:26 (UTC)[回覆]
補充一點:我們本着「人人可編輯」的宗旨,向來對破壞者只作出適當的處理,在絕大部份情況下,管理員會先作出提醒,提醒無效會作出警告,直至警告無效後才會進行極短暫的封鎖。今次誤封實屬個別事件,與本站封鎖制度無關,希望閣下能夠諒解。祝編輯愉快!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5月18日 (五) 11:44 (UTC)[回覆]
經查,證實唐戈曾經除了對於158.182.1.36作出封鎖之外,也曾經對217.236.231.201以及70.48.247.214作出無限期的封鎖。[4]對於唐戈在這種情況之下,連續三次對IP用戶的無限期封鎖行為值得商榷。--Shinjiman 2007年5月18日 (五) 16:13 (UTC)[回覆]
題外話:目前管理員並無任何封鎖標準可以參考,對於這些不合理的封鎖社群也很快將之忘記。我在想:假如能夠設立一個頁面講述一下封鎖的「判刑準則」,讓管理員有例可依,相信可以大大減少這類不合理的封鎖,以準則的公開亦有助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大家有意見嗎?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5月19日 (六) 12:39 (UTC)[回覆]
只知英文維基百科有一套en:Wikipedia:Banning policy的政策,不知道中文維基百科可否將之引入?--Shinjiman 2007年5月19日 (六) 14:35 (UTC)[回覆]
大家得要清楚,在英文維基上有兩套原則:en:Wikipedia:Blocking policyen:Wikipedia:Banning policy。Blocking 即是中文維基的現存的封禁方針,我的理解是它主要用於一般顯而易見需要封禁的情況,例如屢次破壞,3RR,人身攻擊等。Banning則比較難懂,我約半年前和其他維基人討論過都沒有搞懂,只知道它似乎需要經過人為的仲裁(因為針對對某些用戶的做法出現爭議),例如仲裁委員會吉米·威爾斯或是維基媒體基金會才可以執行,而且是一種對被仲裁用戶的道德制約而不是實際阻止該用戶編輯。如果該位經過仲裁,被禁止編輯全部或部份維基百科的用戶違反這種制約,阻止他繼續編輯的實質操作手段是Blocking(或者應該這樣說,Blocking除了本身封禁屢次破壞,3RR,人身攻擊等用戶的「任務」外,也實際執行Banning的實質操作手段)(由於不是很懂,所以寫出我的理解也很吃力,文字也不好懂,有誤請補充更正)。在Banning Policy中很強調Banning和Blocking是不應被混淆的。

Ban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blocking, a technical mechanism used to prevent an account or IP address from editing Wikipedia. While blocks are one mechanism used to enforce bans, they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to deal with vandalism and violations of the three-revert rule. Blocks are not the only mechanism used to enforce bans. A ban is a social construct and does not, in itself, physically prevent the user from editing any page.

所以Shinjiman,請解釋一下為何en:Wikipedia:Banning policy會和這次討論的封禁準則有關?有否混淆了Blocking和Banning?—Charlotte1125 2007年5月19日 (六) 16:50 (UTC)[回覆]
另外,關於Kevinhksouth 提及的「封禁準則」而言,中文維基百科的Wikipedia:封禁方針#封禁期限已寫得清楚,尤其和這次封禁處理爭議有關的條文:

破壞:對動態IP位址的封禁期限一般短於24小時;對靜態IP位址的封禁期限初犯一般短於24小時,重犯者的封禁期限最長可以至1個月;登錄用戶也可以類似的對帳號進行封禁。封禁不應用於應對偶然破壞事件

擾亂:封禁期限為:1)動態IP位址最長24小時;2)靜態IP位址處犯最長24小時,累犯可增長到無期;3)新帳號最長可到無期;4)違規的傀儡一般無期。但是,無限期封禁不應該實施於偶然事件,如果某IP位址或者帳號的行為混合有用的編輯和擾亂性的編輯,也不適於無限期封禁。

我認為如果要再寫得清楚一些,在這些段落多加些說明也很足夠了。而且我認為這次事件,是「準則」執行時的人為問題,多於「準則」本身的問題。—Charlotte1125 2007年5月19日 (六) 17:18 (UTC)[回覆]
之前我也沒有留意這頁。不過我覺得有寫得更清楚的空間,例如寫明公共IP盡可能不封鎖,非封不可時,首次最多封鎖2小時,把誤及無辜的機會減到最低。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5月19日 (六) 18:30 (UTC)[回覆]

您新建的以上類別沒有給出母類別(上一級分類),這樣會造成該類別的孤立(會在系統的待分類類別中列出),我提供了適當的母類別,也歡迎您提出意見。如果您對「頁面分類」感興趣,請參閱Wikipedia:頁面分類Help:頁面分類入門,還可以參加分類專題。謝謝,並祝您維基愉快!-下一次登錄 2007年5月20日 (日) 06:15 (UTC)[回覆]

唐戈君您好。我在這裏對條目中正紀念堂建議了一些修改,是為了更清晰的反映現在的狀況。但是中正紀念堂現在被保護了,您可不可以在檢查中立性後,替我更新一下呢?;) 謝謝。--Computor 2007年5月21日 (一) 16:45 (UTC)[回覆]

您好,請您為Image:Yinbingshiheji.jpg補上圖片來源(若是您自己拍攝,則也請註明)。--Hawyih 2007年6月6日 (三) 01:27 (UTC)[回覆]

您好,Image:Luxunquanji.jpg可否按照Image:Yinbingshiheji.jpg一樣處理?--Hawyih 2007年6月13日 (三) 07:27 (UTC)[回覆]

請加上版權模板,也請你檢查所上傳的圖像。 Chanueting 2007年6月9日 (六) 07:35 (UTC)[回覆]


信任機制的討論

剛才看到您在投票中表達了意向, 客棧現正在討論一個重選方案, 很希望了解你的看法, 請看看有沒有錯漏之處和發表你的看法。謝謝!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構思:取消罷免機制,以重選代之 --Kevin wong 2007年6月19日 (二) 18:41 (UTC)[回覆]

九九表

我知道你在編輯條目中,但我只是幫你修正語法而已,為何硬要回退呢?--minghong 2007年6月26日 (二) 02:14 (UTC)[回覆]

請您到互助客棧方針版回應其他用戶對您的置疑

在:關於台灣歷史條目: 一刀切的回退。關於您當時錯誤封禁其他用戶的事情。

Linuxwindows 2007年7月15日 (日) 06:41 (UTC)[回覆]

第五次動員令

第五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歡迎各方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歷史動員令世界遺產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10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謝君之合作。—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7月16日 (一) 01:39 (UTC)[回覆]

西使記

加強《西使記》文章內容不錯,但至少不要破壞文章的整體結構嘛 。—Eliot Eliot 2007年7月16日 (一)

塔拉斯

吉爾吉斯的那個是後人建立的,史書談的怛邏斯應該是哈薩克的沒錯。所以也不應該把古名加給吉爾吉斯的塔拉斯,況且它還有一個州的名字跟着。—Whhalbert 感謝各位支持 2007年8月7日 (二) 08:07 (UTC)[回覆]

  • 哈薩克的同樣是後人建立的
  • 塔剌思在今何處學者意見不一,有
  • 學界未有定論
  • 學界多訓為Talas 塔拉斯

歡迎參與本期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10月1日 (一) 12:14 (UTC)[回覆]

  • 書生兄, 我將於十月上旬到日本京都、大阪、東京、長崎、和中國大同、蘇州、揚州、廈門等地旅遊,正忙着辦理旅遊簽證,機票等手續。

頤和園是我喜愛的園林,我當儘可能參與質量提升。--三十年河東 2007年10月1日 (一) 19:20 (UTC)[回覆]

請管理員關注用戶Winertai屢次刪除條目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的內容

該條目裏面有美國等國和中國大陸對於民進黨公投案的反應,該用戶屢次以針對台灣入聯、並非單針對此一公投案為理由刪除相關內容。我認為他的理由不正確,那些內容都是各方對於民進黨入聯公投案的具體反應,其中多次明確提到公投一詞,比如美國說:入聯公投先天不良,居心險惡。查看該條目的編輯歷史,可以發現該用戶前後至少七次刪除條目內容。而且其他用戶在討論頁提出置疑後,該用戶並不參與討論,仍是一味刪除。請管理員關注該用戶對該條目的破壞行為。

66.235.212.131

請補充圖像Image:Wangtao.jpg的版權或來源信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圖片Image:Wangtao.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已經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圖像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10月23日 (二) 01:26 (UTC)[回覆]

維基研究協助

唐戈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一個一個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0月30日 (二) 08:34 (UTC)[回覆]

歡迎參與本期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11月16日 (五) 01:33 (UTC)[回覆]

關於登嘉樓

我是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中所提到的當地最通用的中文名稱優先予中文世界最通用的名稱來要求移動這個條目的。-鳳凰花開的季節 2007年12月11日 (二) 11:00 (UTC)[回覆]

請參考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馬來西亞新聞社)和新加坡華文媒介統一譯名委員會的翻譯。-鳳凰花開的季節 2007年12月11日 (二) 13:54 (UTC)[回覆]

正式名稱確實已改為登嘉樓,馬來西亞華人都知道,可參考華語規範理事會議決 丁加奴改名登嘉樓,應依照Wikipedia: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解決問題,請儘快回應Talk:丁加奴。--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13日 (四) 14:39 (UTC)[回覆]

天竺

Hi! I noticed you after your edit at 往五天竺國傳(I made it's article in English, when I was looking for interwikis). I posted recently an inquiry at Wikipedia_talk:Guestbook_for_non-Chinese-speakers#Question_about_the_ancient_name_of_India, regarding the text at the article 天竺. Namely is it explained there why this name? It would be great if this info would be known also in other Wikpedias. If you have available time could you give a help in this sense? Thank you, 天竺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1:02 (UTC)[回覆]

    • "天竺" was read as "xien tjuk" in ancient China, and "xien tjuk" was a mere transliteration of

"Hindu" from Persian. "Xien tjuk" was used from Han to early Tang dynasty.

Buddhist monk Xuanzang first suggested "印度", he wrote "The name of 天竺 has being confusing, it was called 身毒,or 天竺, it should be ra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as 印度"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by Hiuen Tsiang, vol 2 --三十年河東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3:01 (UTC).[回覆]

  • Thanks for the info. If you don't mind, I'd like to go a bit further, I see that many centuries after his real life, the fictional Xuanzang from Journey to the West is traveling to 天竺. I was under impression that 印度 is a new word to harmonize with India from the Western world view. 天竺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0:58 (UTC)[回覆]
    • Sindhu became Persian "Hindu", "Hindu" became "Indu" in ancient Greek, Indu became "India" in

English. In final analsysis, Hindu, Indu, India, 身毒, 天竺, 印度all came from Sindhu, a good example of phonemic morphology. --三十年河東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1:26 (UTC).[回覆]

宋朝科技

感謝你對宋朝科技的修正,我的歷史知識實在是太欠缺了。—木木 (留言) 2008年1月2日 (三) 20:5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