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山陵
中山陵曾於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新聞動態」欄位。 |
中山陵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 ||||||||||||||||||||||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擴充
列一個提綱,並附上網上的相關材料,供感興趣的維基人一起擴寫這個條目。--Gilgalad (留言) 2009年3月5日 (四) 02:32 (UTC)
提綱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孫中山逝世(緣起)
- 確定墓址
- 選定設計方案
- 建設經過
- 奉安(補敘逝世之後的紀念活動)
- 陵墓建築(空間順序)
- 總體佈局
- 牌坊
- 墓道
- 陵門
- 墓碑
- 祭堂與墓室
- 陵園與附屬建築
- 變遷
- 陵園建設、維護情況
- 管理機構
- 抗戰和文革期間的破壞
- 保護和修繕
- 重要的謁陵活動
- 陵園建設、維護情況
建議增加造陵費用,這麼大的工程花錢肯定不少,給個有出處的數字。2012年12月1日 (六) 03:19 (UTC)
參考材料
- 民國建築專輯:中山陵, 金陵圖書館.
- 民國建築專輯:中山陵建築群, 金陵圖書館.
- 中山陵史話, 中山陵園管理局.
- 呂彥直設計監造中山陵, 鄢增華, 炎黃春秋, 2006年第9期.
- 姚錫舟:承建中山陵主體工程的功臣, 冠之侯, 《金陵瞭望》, 2005年第000卷第008期.
- 開放的紀念性:中山陵建築精神溯源, 李恭忠,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二○○三年四月號 總第 13 期
- 「黨葬」孫中山:現代中國的儀式與政治, 李恭忠.
- 盧海鳴, 楊新華. 南京民國建築, 陵墓以及紀念性建築.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305-03670-6 [1]
好龐大的工程……不如提交提升質量建議吧?--半彎不直男 (留言) 2009年4月7日 (二) 01:49 (UTC)
- 放在那裏基本沒人理的。--Gilgalad (留言) 2009年4月8日 (三) 17:09 (UTC)
- 放在哪裏都沒人理……囧--半彎不直男 (留言) 2009年4月9日 (四) 13:35 (UTC)
- 一個簡單一些的參與方式是修改、擴充提綱,或者補充材料。哪怕是提一些問題都是很有幫助的。--Gilgalad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04:20 (UTC)
墓誌銘(碑亭)
原先「天下為公」四字毀於何時--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8月9日 (日) 04:45 (UTC)
- 天下為公在陵門不在碑亭,沒有被毀過。--Gilgalad 2009年8月11日 (二) 14:16 (UTC)
可能是我搞錯了--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8月12日 (三) 13:50 (UTC)
中山陵風景區的範圍更大吧?
中山陵條目的內容有點狹隘了吧. --Berthe (留言) 2009年9月20日 (日) 13:29 (UTC)berthe
- 說的是鍾山風景區吧,慢慢來...--Gilgalad 2009年9月20日 (日) 15:19 (UTC)
合同;合約
中國是用合同;台灣是用合約,當然不同--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12月27日 (日) 03:15 (UTC)
- 你好。中文裏合同、合約是同義詞,也許在不同地區常用的詞不是同一個,不過這不影響理解。我認為原生的中文同義詞不需要轉換,這和外來詞有不同譯名的情況不一樣。另外,yahoo奇摩詞典的翻譯證明在台灣「合同」的說法也是常用的。--Gilgalad 2009年12月27日 (日) 03:50 (UTC)
「國父」
中文維基不是中國維基更不是中華民國維基,單獨使用「國父」一詞作為「修飾語」明顯違反了維基百科的中立政策。加空格更是封建行為。請停止這種違背維基百科政策的行為。--Gilgalad 2011年8月31日 (三) 17:12 (UTC)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這個說法是大陸方面才承認的吧,這個不夠中立,請求討論修改。
優良條目候選
-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中山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文化與社會 - 建築及工程,提名人:Jack No1(留言) 悠悠地唱着最炫民族風,讓愛捲走所有的塵埃…… 2012年4月28日 (六) 06:29 (UTC)
- 投票期:2012年4月28日 (六) 06:29 (UTC) 至 2012年5月5日 (六) 06:29 (UTC)
- (+)支持:提名人票。清晰地描述了中山陵的歷史和建築的樣式,符合條件。--Jack No1(留言) 悠悠地唱着最炫民族風,讓愛捲走所有的塵埃…… 2012年4月28日 (六) 06:29 (UTC)
- (!)意見:個人總認為後部分排版上可以有點改進 --殘星(留言) 2012年4月28日 (六) 08:30 (UTC)
- (-)反對。討論頁有本條目提綱: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孫中山逝世(緣起)
- 確定墓址
- 選定設計方案
- 建設經過
- 奉安(補敘逝世之後的紀念活動)
- 陵墓建築(空間順序)
- 總體佈局
- 牌坊
- 墓道
- 陵門
- 墓碑
- 祭堂與墓室
- 陵園與附屬建築
- 變遷
- 陵園建設、維護情況
- 管理機構
- 抗戰和文革期間的破壞
- 保護和修繕
- 重要的謁陵活動
- 陵園建設、維護情況
- 對照可以發現,當前版本的「陵墓建築」一節內容單薄,「變遷」一節缺失。並且部分段落缺乏參考來源。--Gilgalad 2012年4月28日 (六) 13:07 (UTC)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意見:這個條目的詳細程度還不夠,歷史部分尚可過得去,建築部分就顯得很貧瘠,建議參考兩篇關於中山陵的詳細文章,一篇是《南京民國建築》一書上對於中山陵的介紹,一篇是賴德霖的《探尋一座現代中國式的紀念物——南京中山陵設計》(收錄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一書,清華大學出版社)。--貓貓的日記本(留言) 2012年4月30日 (一) 14:21 (UTC)
- 建議專業人士出手。因為手頭只有南京民國建築一份參考資料,怎麼寫都會像是抄的。--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0:46 (UTC)
- (-)反對,同Gilgalad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2日 (三) 02:36 (UTC)
- (-)反對,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2日 (三) 02:36 (UTC)116.30.2.191(留言) 2012年5月5日 (六) 06:34 (UTC)↑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處理人-曉月殘星(留言) 2012年5月6日 (日) 05:57 (UTC)
關於「保護問題」一章
現版本如下:
這個說法很有問題。《民權初步》就是《會議通則》,是《建國方略》的一部分,但中山陵祭堂牆上刻的是《建國大綱》,有圖為證。另外據說祭堂後牆上本來刻的是蔣介石手書《總理校訓》、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譚延闓手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也不是《民權初步》。這些石刻在文革中都被磨掉,1982年重刻。至於後牆有沒有重刻成《民權初步》?這個問題需要可靠文獻證明。在有明確證據之前,建議這一章暫時空着不寫。--Gilgalad 2012年9月10日 (一) 16:42 (UTC)
- 我查到的有關祭堂刻字的原始文獻如下:
- 「祭堂……四壁之上半部分純用人造石粉飾,下半部均用黑色大理石為護壁,東西兩邊分刻總理手書之《建國大綱》全文,後壁刻孫夫人跋文,左刻蔣中正及胡漢民所書之《總理遺訓》、《總理遺囑》,右刻譚延闓所書之《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總理陵管會關於陵墓建築的說明》)
- 請提供可靠文獻,證明祭堂內曾刻有《民權初步》,否則請不要加入可能不確切的內容。--Gilgalad 2012年9月12日 (三) 06:16 (UTC)
網上關於中山陵的遊記和照片很多:
- 2007年,有一張很清楚的北牆正面照,無字。
- 2008年,第二張照片清楚地顯示了西牆上的貼金刻字和無字的北牆。
- 2009年,北牆無字,說明銅牌只提到東西牆上的《建國大綱》。
- 2010年世博會期間的照片,北牆有字嗎?
- 2011年、還是2011年,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現在事實很清楚了。--Gilgalad 2012年9月12日 (三) 06:37 (UTC)
- 進一步發現。明報這篇報道中,孫穗芳關於中山陵的說法就沒有一句對的。除了上面已經證明的錯誤,還有包括BBC中文在內的報道說「孫穗芳1981年到南京中山陵祭奠祖父,發現墓頂的國民黨徽消失,南京市政府在她脅逼下才願意修復」。實際上根據《中山陵園史錄》,1981年6月5日到中山陵的是孫中山另兩個孫女孫穗英、孫穗華,以及其他親屬共9人。他們是守護宋慶齡,5月28日宋逝世後順路去了中山陵。關於孫穗芳最早的謁陵記錄是1986年4月28日,這時中山陵祭堂早已經恢復了青天白日圖案。--Gilgalad 2012年11月11日 (日) 15:29 (UTC)
- 照片裏的是前廳牆壁,但孫惠芳說的好像是墓室牆壁?墓室一向不允許拍照,孫惠芳事件後,現在似乎已經不再對外開放。——♠白布¤飄揚§§ 2012年12月23日 (日) 03:46 (UTC)
- 找到了後續新聞[2],江蘇省中山陵園文化管理局在10月20日已經回復孫惠芳澄清,北牆「被磨掉的刻字」其實是文革時被磨去的《總理遺囑》等文。——♠白布¤飄揚§§ 2012年12月23日 (日) 04:38 (UTC)
- 事實就是如此。孫穗芳亂放炮。--Gilgalad 2012年12月23日 (日) 10:33 (UTC)
優良條目候選(第二次)
中山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 - 文物古蹟,提名人:Gilgalad 2012年11月15日 (四) 15:47 (UTC)
- 投票期:2012年11月15日 (四) 15:47 (UTC) 至 2012年11月22日 (四) 15:47 (UTC)
- (+)支持:提名人票。內容完整,圖片豐富,結構清楚。參考了大量專門文獻和原始文獻。條目提綱如下: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孫中山逝世(緣起)
- 確定墓址
- 選定設計方案
- 建設經過
- 奉安
- 陵墓建築(空間順序)
- 總體佈局
- 牌坊、墓道
- 陵門
- 墓碑
- 祭堂與墓室
- 管理與維護
- 管理
- 歷史上的破壞,以及陵墓維護修繕
- 陵園綠化
- 大事記(重要的謁陵活動等等)--Gilgalad 2012年11月15日 (四) 15:47 (UTC)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意見 請擴充首段。這個大事記需要大量簡化,有一點太長了。 --達師 - 218 - 372 2012年11月15日 (四) 18:18 (UTC)
- (:)回應:首段已擴充。大事記作為附錄處理,性質和「註釋」類似,而且實際字數並不多。--Gilgalad 2012年11月15日 (四) 19:36 (UTC)
- (+)支持,質量可以。--耶葉爺♥VC XC 2012年11月17日 (六) 04:51 (UTC)
- (+)支持,比較詳細--Huandy618 (留言) 2012年11月17日 (六) 06:18 (UTC)
- (?)疑問「祭堂……頂部用彩色瓷片鑲嵌成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圖案」說的是File:Ceiling of Sun Yat-sen Mausoleum 2.jpg這個圖嗎?如果是這個圖,應該是青天白日的黨徽而非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吧?--如沐西風(留言) 2012年11月17日 (六) 07:16 (UTC)
- (:)回應:為了描述準確,改為「頂部用彩色瓷片鑲嵌成青天白日圖案,周圍環繞紅色花紋方格,以符合滿地紅的意象」。--Gilgalad 2012年11月17日 (六) 09:39 (UTC)
- (+)支持內容詳實,文筆流暢。--如沐西風(留言) 2012年11月17日 (六) 11:41 (UTC)
- (:)回應:為了描述準確,改為「頂部用彩色瓷片鑲嵌成青天白日圖案,周圍環繞紅色花紋方格,以符合滿地紅的意象」。--Gilgalad 2012年11月17日 (六) 09:39 (UTC)
- (+)支持,內容詳細,參考充足--Angry bird(留言) 2012年11月17日 (六) 12:18 (UTC)
- (!)意見,參注混雜,參4、16、19都不是參考文獻。其他參考文獻部分存在格式問題。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17日 (六) 12:43 (UTC)
- (:)回應:參、注已分組。參考文獻的格式問題請具體指出。--Gilgalad 2012年11月17日 (六) 14:10 (UTC)
- 「——. 中山陵浴血保衛戰//——. 中山陵史話. 2004: 68-71.」這種是什麼情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烏拉跨氪(對話|貢獻)加入。
- 「A//B」指A是B中的一個章節或者一篇文章。「——」表示這個位置的信息和前引一致,不過「——」這個用法我拿不準,又改回去了。「引用章節」這種類型的參考文獻有什麼更好的格式?--Gilgalad 2012年11月18日 (日) 10:22 (UTC)
- 用template:cite encyclopedia吧。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18日 (日) 18:27 (UTC)
- 這個模板的顯示效果好像跟{{cite book}}沒有區別?--Gilgalad 2012年11月18日 (日) 19:05 (UTC)
- 一個是普通書籍,一個是文集類。去打開小工具里的ProveIt工具吧。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20日 (二) 02:37 (UTC)
- 我解釋一下我希望的效果。按照GB,析出文獻用"//"分隔:
- 析出文獻作者. 析出文獻篇名. //文集編者. 文集書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現在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析出文章的作者,即,模板的author參數為空。這樣一來無論是{{cite book}}還是{{cite encyclopedia}}都變成了這種效果:
- 文集編者. 析出文獻篇名. 文集書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和其他用//分割的entry的顯示效果不一致。--Gilgalad 2012年11月21日 (三) 03:36 (UTC)
- 我改過的參4不就是你想要的效果嗎?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21日 (三) 20:22 (UTC)
- 是的。和cite book的效果一樣,可惜不能用在[19,20],因為author未知。--Gilgalad 2012年11月21日 (三) 20:48 (UTC)
- 我改過的參4不就是你想要的效果嗎?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21日 (三) 20:22 (UTC)
- 我解釋一下我希望的效果。按照GB,析出文獻用"//"分隔:
- 一個是普通書籍,一個是文集類。去打開小工具里的ProveIt工具吧。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20日 (二) 02:37 (UTC)
- 這個模板的顯示效果好像跟{{cite book}}沒有區別?--Gilgalad 2012年11月18日 (日) 19:05 (UTC)
- 用template:cite encyclopedia吧。烏拉跨氪 2012年11月18日 (日) 18:27 (UTC)
- 「A//B」指A是B中的一個章節或者一篇文章。「——」表示這個位置的信息和前引一致,不過「——」這個用法我拿不準,又改回去了。「引用章節」這種類型的參考文獻有什麼更好的格式?--Gilgalad 2012年11月18日 (日) 10:22 (UTC)
- 「——. 中山陵浴血保衛戰//——. 中山陵史話. 2004: 68-71.」這種是什麼情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烏拉跨氪(對話|貢獻)加入。
- (:)回應:參、注已分組。參考文獻的格式問題請具體指出。--Gilgalad 2012年11月17日 (六) 14:10 (UTC)
- (+)支持,內容較為完整。-- 豆腐daveduv留言 2012年11月18日 (日) 01:31 (UTC)
- (+)支持,內容不錯。(!)意見:參考文獻請使用同一種格式。--MakecatTalk 2012年11月18日 (日) 07:24 (UTC)
- 「引用章節」這種類型的參考文獻有什麼比較好的寫法?--Gilgalad 2012年11月18日 (日) 10:22 (UTC)
- (+)支持: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支持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裏,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 2012年11月18日 (日) 07:55 (UTC)
- (+)支持,充分詳細--Trevor Henry Lau!(留言) 2012年11月18日 (日) 12:38 (UTC)
- (-)反對,附錄部分只有簡單的資料羅列而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1月21日 (三) 02:20 (UTC)
- (:)回應:附錄里是大事記,本身不屬於正文,詳寫會喧賓奪主。前面達師認為我寫太多,而您說我寫太簡單,究竟該怎麼寫,請您舉例教我。--Gilgalad 2012年11月21日 (三) 03:36 (UTC)
- 我和達師的意見不矛盾,大事記這種東西放到歷史等章節中去就可,沒有必要再獨立一個地方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1月21日 (三) 12:39 (UTC)
- 這個條目里沒有歷史章節,只有建設和管理。我不認為謁陵記錄以及哭陵等事件有必要在正文部分詳細展開,有跑題的嫌疑。--Gilgalad 2012年11月21日 (三) 13:53 (UTC)
- 我和達師的意見不矛盾,大事記這種東西放到歷史等章節中去就可,沒有必要再獨立一個地方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1月21日 (三) 12:39 (UTC)
- 找了20多張老照片:commons:Category:Historical images of Sun Yat-sen's Mausoleum--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1月21日 (三) 14:14 (UTC)
- (:)回應:附錄里是大事記,本身不屬於正文,詳寫會喧賓奪主。前面達師認為我寫太多,而您說我寫太簡單,究竟該怎麼寫,請您舉例教我。--Gilgalad 2012年11月21日 (三) 03:36 (UTC)
- 修改了討論頁--Zyksnowy(留言) 2017年5月11日 (四) 12:28 (UTC)
關於碑亭照片 @User:螺釘
碑亭的照片已經有了一張近景細節的照片,所以另一張應該反映建築整體與周邊環境。你拍的這張照片,首先仰角過大,使碑亭屋頂在垂直視覺上被壓縮變形,請對比祭堂為了避免這種視覺壓縮而特意增加屋檐距離的設計;其次距離太近,主體在圖中體積過大,上小下大構圖比例失調,底部沒有完全收入照片,被台階遮擋了一部分;第三,陰雨天光線不佳,畫面上甚至還有鏡頭水跡造成的污點;第四,畫質欠佳。而原圖無論是畫質還是構圖還是取景角度都不錯,尤其難得的是,作為碑亭基座的平台、作為碑亭前景的大葉黃楊、作為中山陵背景的紫金山全部收入畫面,這是整個條目唯一對這些元素有交待的鏡頭。我解釋了這麼多,請你不要再執著於把自己的照片放入條目,你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對這個條目作出貢獻。--Gilgalad 2013年1月14日 (一) 15:30 (UTC)
- 建議閣下對這張你鍾愛的圖片進行修剪,碑亭在圖片中的面積小於1/6,主題不明確,看上與像似是人們在某個廣場上消遣。而且底部有很不協調的一條黑色陰影。螺釘(留言) 2013年1月15日 (二) 12:09 (UTC)
- 我看到Wikipedia:維基榮譽/授獎提名投票/維基攝影獎/螺釘,你的想法可以理解,祝順利當選。--Gilgalad 2013年1月15日 (二) 20:07 (UTC)
中國國民黨建造中山陵
我想問一下,在中山先生去世後大陸就已經變成中國共產黨所把持 那麼怎麼會說是中國國民黨建造的呢? 並且中國共產黨應該有資格決定是否繼續建造才是。
中共是1949年後才佔領南京欸!--Cbliu -☎talk☎ 2015年8月13日 (四) 07:58 (UTC)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設立時間
@Sumpeter: 若不考慮1944年汪偽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歷史上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是在1946年。你引用的1948年《總統府組織法》是因為民國在那一年改為總統制,因此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改為總統府下屬的機構,並不是說到1948年總理陵園才改稱國父陵園。--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5年11月2日 (一) 13:53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山陵中的8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epaper.dfsc.com.cn/html/2009-09/16/content_92221.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30628085124/http://epaper.dfsc.com.cn/html/2009-09/16/content_92221.htm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5.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28210325/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5.asp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2.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30162918/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2.asp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7.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29183608/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7.asp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26.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28232332/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26.asp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14.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28171257/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14.asp
- 向 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12.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archive.is/20121128211855/http://222.73.219.189:97/zsstory/zslsh12.asp
- 向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2003g.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08072016/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2003g.htm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