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三段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音樂理論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頁面屬於音樂理論專題的範疇——一個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音樂理論類內容(如樂理、音樂分析、樂理術語、音樂理論家等)的項目。若您願意參與,請訪問專題主頁,或於討論頁討論相關條目。目前,本專題有很多待建條目等待您來參與編輯建設。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三段體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7日 (四) 04:59 (UTC)[回覆]

英漢術語翻譯

致各位曲式學維基人:

通過對比各自定義可知,英語中的ternary form與漢語中的「三部曲式」、「三段體」等術語差別較大。英語中的ternary form對結構規模的沒有很強的要求;而漢語中的「三部曲式」、「三段體」等概念對次級結構的規模有較強的要求,一般是要求各次級結構規模相當。因此,當討論英語中的ternary form的概念時,應當將其直譯為「三元形態」。同理,binary form也應直譯為「二元形態」,而不是套用「二部曲式」、「二段體」等術語。

敬祝編安!——星球統領 [ 留言 貢獻 音樂理論專題 ] 2022年1月19日 (三) 09:42 (UTC)[回覆]

@星球统领,我不太清楚這種叫法是否大陸通用,至少我在香港、或者台灣,不論是在大學、音樂學院或是中小學教科書,「Ternary Form」就是叫三段體,「Binary Form」就是叫二段體,我真的沒有聽過三元形態或者二元形態這樣的叫法,未知這樣的改動是否已得到了共識?至少我在香港教育局有關音樂科的小冊子音樂科學與教常用英漢辭彙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採用二段體(曲式)/三段(曲式),恕未能明白閣下移動的原因。--Foamposite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18:55 (UTC)[回覆]
你應該給出可靠來源,而非在這原創研究。--Txkk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14:01 (UTC)[回覆]
原創研究,應該給予回退。 --Loving You Is A Losing Game 2022年2月18日 (五) 17:06 (UTC)[回覆]

建議改名:「三元结构」→「三段體」

三元结构」 → 「三段體」: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22年3月#音樂術語「三段體」被改為「三元結構」--Txkk留言2022年2月15日 (二) 13:59 (UTC)[回覆]

音樂術語「三段體」被改為「三元結構

剛剛才留意到User:星球統領將「三段體」改成為「三元結構」,可能我對大陸在音樂教學中的用語不太了解。星球統領兄在Talk:三元結構有闡述過他的理據,但這是否代表在大陸的音樂學院都是採用?至少我在香港、或者台灣,不論是在大學、音樂學院或是中小學教科書,「Ternary Form」就是叫三段體,「Binary Form」就是叫二段體,我真的沒有聽過三元形態或者二元形態這樣的叫法(或者我們較常直接用英文稱呼),而作為一個現職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在香港教育局有關音樂科的小冊子音樂科學與教常用英漢辭彙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採用二段體(曲式)/三段(曲式),在台灣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計網及其紙本版、以及音樂名詞-兩岸音樂名詞也沒有這樣翻譯。

由於個人覺得這樣算是影響頗大的改動,未知是否先前已經做過了討論共識?希望在這裏尋求一下音樂維基人的意見。方便的話都請 ping 一下對中文音樂用語較認識的維基人討論一下。--Foamposite留言2022年2月11日 (五) 19:22 (UTC)[回覆]

  • 另外留意到星球統領君對三段體定義和一般我們認知的 Ternary Form 有所不同,簡單而然,純 ABA 就是 simple ternary,而 A 或(和)B 中再可分為 a b a 或(和)c d c 就是 compound ternary, incipient ternary 並不是三段體而是二段體一種,但我暫時未有時間去 proofread 一下。--Foamposite留言2022年2月23日 (三) 09:3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