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說明:維基百科編輯手冊/導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編輯手冊討論

《維基百科編輯手冊》是一本講述如何對英文維基百科做出貢獻的手冊。最初由John Broughton於2008年完稿,但目前已有許多其他的維基百科的貢獻者對它進行擴展。

維基百科有上萬個頁面用來陳述方針、指引和方法,這使得從哪裏開始學習編輯維基百科令人難以抉擇。這就是寫這本書的目的:它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要點學習路線,並且可以滿足更進一步的閱讀要求。

關於維基百科

作為一個免費的、人人皆可編輯的百科全書項目,維基百科於2001年1月正式運行。八年後,維基百科的頁面幾乎出現在每一個Google搜索結果的頂端。維基百科已經成為數百萬人進行查詢或研究的首選。

維基百科至今已有超過230種語言的版本,至少1300萬篇文章。所有的版本皆基於同一軟件:MediaWiki。由非盈利組織Wikimedia Foundation所有並提供支持,該組織旗下的其他在線合作項目還包括:WiktionaryWikiquoteWikibooksWikisourceWikispeciesWikinewsWikiversity

每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都是單獨運行,幾乎所有工作都由千千萬萬名志願者完成。基金會只有95名僱員,[1]包括一些程式設計師。基金會購買硬件,設計並運行核心軟件,以及為維基百科及其姊妹項目的帶寬付費,但它並不參與這些項目中內容的編寫。所有的寫作和編輯均由人們免費完成——他們能得到充分的內在滿足。

維基百科上從來不缺無神論者。如果任何人——從大學教授到12歲的初中生——都有同樣的編輯權力,為什麼還要對文章質量抱有期望?邪教徒、邊緣理論者和黨徒們會不會控制有爭議的文章?優秀的編輯者會不會因破壞的猖獗而離去?在沒有等級制度以提供指引和解決爭議的情況下,如何令成千上萬的人協同工作?

這些問題點明了想要創建一部「任何人都能編輯」的在線百科全書的弊處。維基百科永無完結之日。然而懷疑者們忽視了一件事情,即「任何人都能編輯」已被證實有着難以置信的力量。在一個數十億人可以上網的世界裏,數百萬人為維基百科做出貢獻,而且人數與日俱增。

結果就是,所有維基百科下幾百萬篇文章中的絕大多數都有着令人信服的質量——雖然不少都很短。由於大部分內容沒有免費的替代品,wikipedia.org已成為互聯網上訪問最頻繁的網站之一。批評家們做出的預測——「維基百科的限制將削弱它自己」——落了空。

是什麼令維基百科如此成功?下面列出了一些原因:

圖 0-1 編輯者們表達編輯維基百科給他們很棒的感覺。
  • 維基百科中帶有誠意的編輯佔據了壓倒性的百分比——人們試圖去改進文章而不是破壞。人們編輯維基百科的動機非常純粹:這給了他們很棒的感覺(見圖 0-1)。當破壞事件發生時,眾多的建設者會使破壞大大減輕。
  • 在鼓勵合作、關於文章內容建立共識的流程上,維基百科有着大量規定。只要人們遵守規定,就能保證文章的質量。
  • 絕大多數的編輯者的確循規蹈矩,而且當他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時,他們非常樂意自我糾正。而那些對維基百科規則抱有疑問的編輯者則會自己離開。
  • 最後,少數編輯者有特別的權限,可以用來強制執行規定。權力由用戶社區通過協商授予。到目前為止,受益於許多日常管理任務自動化程度的增加,執行者們能勝任這份工作。

維基百科的成功一開始令人相當驚訝。Slashdot用戶geekoid的一句匿名引用相當著名:「維基百科的問題是理論上不可行,而實踐中可行。」 [2] 由類似公地悲劇的理論可以輕易地預測出維基百科的失敗,但久而久之,因為貢獻所需的耗費比它的價值小上許多,維基百科體現出公共喜劇的特徵。例如,將知識從他們的腦子轉移到伺服器時所需的耗費甚少,而維基百科將這些知識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給讀者時的耗費也很少,創造的價值與日俱增。不同於現實的公地牧場,信息不會因使用而過度衰退。這些價值從而可以吸引愈來愈多的讀者——其中一些會轉為貢獻者,這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隨着維基百科的發展壯大,它的目的改變了,而且會一直改變下去。維基百科已經有了關於最重要的話題的文章,因此焦點從「數量」逐漸轉向「質量」——對條目的改進比增加更重要。作為成功轉變的一環,維基百科的流程也將調整。到目前為止協商一致的辦法已被證明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來處理出現的問題。強調品質會影響大多數編輯的日常編輯,因此將是維基百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關於本書

這本書針對的是英文維基——自2001年3月以來,最早、最大、也是最複雜的維基版本之一。換句話說,這本書針對的是en.wikipedia.org,而不是wikipedia.org。為簡單起見,書中的「維基」二字僅指英文版維基。當然,不要忘記其它語言版本的維基的存在。

你為什麼會需要一本關於如何編輯維基百科的「書」呢?從文檔方針到技術事項,從寫作指引到取得共識,維基百科什麼都不缺。幾乎全部的文章和軟件都是靠志願編輯撰寫並更新,並且在其中有足夠多的人喜歡這份工作。如果打印出來,維基百科全部在線的參考頁面足夠印成一套卷帙浩繁的書籍,名字可以叫《你可能想告訴全世界數百萬名志願者們關於如何共同寫一部百科全書、如何維護、如何改變底層軟件並避免法律陷阱和玩得開心的一切》

然而,對於那些想學習「核心課程」的人而言,缺少的是結構性指導、必須學習的信息(以避免與規則相衝突)和「結構化」的過程(關於編輯的一切,包括可以使編輯更加容易的所有技巧和工具)。維基百科不提供任何由淺入深、一步一步有插圖的路線圖。

舉個例子,維基百科裏有幾十頁描述如何用三種方式刪除頁面。其中沒有區分新手和老手,也沒有編輯委員會負責保持一致並決定重複多少內容是合適的。新來者一般會被找到的塞滿了參考資料超連結的頁面嚇到。入口太多,以至於不知道該從哪裏進了。

這本書用大量的補充對所有的要點提供了清晰的說明。數萬名維基人已經在艱難中起步,但仍堅持下來,成為可靠的貢獻者。這本書可以幫你從前人的錯誤中學習,而不用自己親身經歷。

《維基百科編輯手冊》被設計成適用於各種層次的用戶。如果你才剛剛開始,非常好,前面的幾章會使你獲取編輯經驗更加迅速和快樂;你也不必是一個電腦高手,真正偉大的編輯者都至少擅長一件事情,包括研究、編輯和撰寫、組織、協同工作。技術事項只是維基百科編輯專精的一項而已。

若你通過嘗試、犯錯和閱讀文檔,已經對編輯頗有經驗,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前面的幾章也可以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技巧和竅門。在之後的幾章中,你會學到一些你從未碰到過的事情——這是因為你永遠沒有時間去看那些文檔。翻翻目錄,找到你不熟悉的東西,這樣你就可以立即打開這本書中對你幫助最大的部分。。

關於大綱

《維基百科編輯手冊》分為六部分,每部分都有數章。

  • 第一部分:編輯、創建與維護條目講的是基礎內容。這一部分講述了正確的編輯方式,為什麼您要成為一名註冊用戶,如何註冊,以及關於找出、跟蹤和在適當的時候回退文章的改變。也包括了新建條目時的必要工作。
  • 第二部分:與其他編者合作討論交戰規則,如何發起正常溝通,維基百科對於內容分歧的標準流程,處理不文明行為和人身攻擊。本節還包括被維基百科稱為WikiProjects的計劃,即諸多編輯者為共同興趣的條目工作,以及涉及擴大並維持一部巨大的百科全書(答疑,輔導和指導,聯合審查文章等等)的一系列活動。
  • 第三部分:為條目排版並添加插圖向您介紹文章中某些不是文字或連結的部分:目錄、列表、表格、圖像和其他媒體。這其中的大部分當您第一次遇到時會很困惑,但每個主題有一個邏輯,一旦您開始實踐,它就會很容易理解。(而且您永遠有這本書作為參考!)
  • 第四部分:創造更為強大的百科全書着眼於大局。這表明一個條目並非一成不變——可以更名,分割,與其他條目合併,甚至請求刪除。命名和合併可以使讀者得到他們想要的信息。換言之,這一部分中所包含的,是維基百科的分類系統,這是查找條目及在條目間導航的幾種方法之一。
  • 第五部分:定製維基百科討論了每一個您可以定製的選項,應用參數設置中的選擇。您還可以了解如何實現JavaScript用戶腳本(您會在本書的「超級用戶」診所中看到)。
  • 第六部分:附錄會為您提供最充足的資源——無論是作為讀者、編輯還是維基百科社區的成員。
    • 附錄A:維基百科頁面遊覽對標準維基百科頁面(在閱讀和編輯模式)中每一個連結和標籤進行了說明。
    • 附錄B:維基百科讀者指南為那些想閱讀維基百科、想知道除了搜索功能和連結以外還有什麼可用的人提供一些內部消息。
    • 附錄C:了解更多信息為編輯者如何準確地找到參考頁面提供了很好的出發點,也列出了維基百科中您可以得到個性化幫助的地方,並告訴您可以將維基百科作為一個社區。

基礎部分

書中並沒有多少行話或術語,但是不包括一些頻繁出現在使用電腦時遇到的術語和概念:

  • 點擊。書中有兩種情況要求你使用鼠標或觸控板。點擊,意為將箭頭光標指向屏幕上的內容,然後在不移動光標的情況下按下並釋放鼠標(或筆記本電腦觸控板)按鈕。而雙擊自然就是指連續兩次快速點擊,同樣也不要移動光標。
  • 維基百科沒有菜單。在維基百科的網頁中,指向網頁連結和觸發特定操作(如打開編輯頁面)的連結在屏幕的左方及上方,而非菜單中。這些可以改變——你看到的取決於維基百科頁面的類型,以及你是否登入。此外,頁面的內容可能有連結——通常是其他維基百科頁面。附錄A:維基百科頁面遊覽囊括了屏幕上方、左方的連結和操作。
  • 屏幕右上方的搜索框是前往各個頁面的主要方式。例如,輸入,然後按回車鍵就可以訪問維基百科中題目為大象的條目。如果你多次使用本書,你可能也會多次使用搜索框,你會發現這個功能的快捷鍵值得記憶(請參閱關於鍵盤快捷鍵一節)。或者你可以簡單地將本書的主頁加入收藏夾,,當你在維基時於單獨的選項卡中打開它,以備參考。
  • 大多數討論政策、指導方針、如何做,等等的參考頁面中,有一個你可以用來快速轉到該頁面的縮寫("快捷方式")。舉例來說,比起鍵入Wikipedia:可供查證(注意,冒號後不能有空格),你可以鍵入只有4個字符的快捷鍵WP:V,然後按回車鍵。在前期的章節中,搜索框將被明確提及,在後面的章節里,將通常只提快捷方式名稱——假定你對「使用搜索框來到達指定的頁面」很熟悉。
  • 維基百科在其MediaWiki軟件中使用特殊標記文本。例如,要設置一個指向維基百科內其他頁面的連結,你要在編輯時在詞的兩側加上成對的方括號,因此,在編輯模式下輸入[[大象]],會在保存後變為「大象」的連結。面向初學者的第1章,第一次編輯解釋了標記文本。
  • 條目不是頁面。讀者的興趣在條目頁,對於分類頁和主題頁的興趣相對較少。維基百科有許多其他類型的頁面:模板、圖像、以及用戶頁,而每種類型的頁面都有討論頁(請參閱關於討論頁一節

Mac OS、Windows、瀏覽器和鍵盤快捷方式

所有Windows和Macintosh系統下的瀏覽器均可訪問維基百科。實際顯示效果取決於您的瀏覽器,可能會與本書中的插圖略有不同。本書中的截圖是在Windows XP版的Firefox和Opera中所截。

書中的教程和其他指引不使用鍵盤快捷鍵,因為快捷鍵會因作業系統或瀏覽器而異(如Windows版的Firefox 1.5、Firefox 2.0與Opera)。如果你喜歡用快捷鍵,詳細資料請參閱附錄A:維基百科頁面遊覽關於快捷鍵一節)。

關於→這些→箭頭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選擇工具→首選項→高級選項卡。」這簡化了繁冗的操作指令,比如:「點擊打開工具菜單,選擇首選項,在首選項對話框中,單擊高級選項卡。」這種帶箭頭的簡寫有助於簡化菜單中選擇命令的描述。

備註

  1. ^ Wikimedia Founda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ovember 22, 2011]. 
  2. ^ geekoid. Re:Sustainability. Slashdot. Geeknet, Inc. 2006-03-10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