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雲林縣舊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林縣舊城福建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新增在嘉義彰化之間的雲林縣縣治所在,位於沙連堡林圯埔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1]。雲林縣的名稱即是來自「雲林坪」這個地名,但日後經過行政區重新劃分後,該地今卻不隸屬雲林縣,而是屬於南投縣竹山鎮管轄,在竹山鎮境內仍保有雲林里、雲林國小和雲林路等相關地名[1]

沿革

雲林地區過去分別是由彰化縣與嘉義縣管轄,主要官員乃「斗六門縣丞」。劉銘傳就任臺灣省巡撫後,打算在此地設置新縣,縣治則選在得名自明鄭時部將林圯的林圯埔一帶,由准知縣,也就是當時的斗六門縣丞陳世烈來負責築城相關事宜。之所以會選於此地築城,主要是因為此地是八通關古道的起點,與開山撫番政策有相當的關係。[1][2]

陳世烈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十月於雲林坪設「雲林城工總局」與「雲林撫墾局」來處理築城與撫墾事宜,而由於經費不足,所以國庫無法負擔的部分只好向地方士紳募捐,最後建成了一座周長1300餘丈、寬約6尺並圍有刺竹三重的竹土合一之城垣。縣城剛建好時由於還未正式設縣,所以僅先命名為「前山第一城」。築城期間因逢下雨,省去了種刺竹的灌溉工作,陳世烈認為這是官民一同築城感動上蒼所致,因而在城外建有旌義亭並寫〈竹城旌義亭碑記〉。光緒十三年(1887年)八月十七日劉銘傳因縣治位於雲林坪之上,因而將此新縣命名為雲林縣,不過陳世烈就任首任知縣已是隔年四月十日的事[1]

然而因此地位於清水溪濁水溪流域,於大雨時易被河水氾濫影響。而繼任巡撫的邵友濂又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於是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將縣治移到斗六,並建新縣城。縣治移走後,該城便迅速地荒蕪,成為耕地。[1][2]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張志遠. 台灣的古城.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18-119頁. ISBN 978-986-6731-00-6. 
  2. ^ 2.0 2.1 周郁森. 清代臺灣城牆興築之研究 (PDF): 51 (中文(繁體)).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