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重慶市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慶經濟總量(按GDP排位)在省級行政區中(中國大陸)位居第24位(2008年);對全國的貢獻率(2007年),GDP為1.50%[1],財政收入為2.06%[2]重慶是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具有較強的區位優勢[3]

概述

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之一,經濟綜合實力在西部領先,零售商品交易額僅次於上海,與廣州並駕齊驅是國內零售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4]。按重慶直轄市的經濟總量按省計算,在西部十二個省級地區列第五位,按城市總額計算為中西部第一位(按城市核心區計算排全國第五位,僅次於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同時重慶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的結合體,全市城市化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重慶在1997年升格為中央直轄市,並藉助直轄、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三大歷史性機遇,依靠一圈兩翼戰略,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為核心,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擴大開放,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2007年6月,重慶與成都一併成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市力爭在2020年左右將建設成為中國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

2007年8月,中國商務部批准重慶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城鄉商貿統籌發展試點區[5]

2007年9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的批覆》,正式批准實施《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明確重慶市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6]

2008年12月1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准同意,重慶正式成立面積為8.43平方公里的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成為中國內陸21省唯一一個保稅港區,也是全國目前唯一擁有水路集裝箱港和國際空港兩種交通方式的保稅港區,也是全國所有保稅港區中離主城區和CBD最近的一個[7]

2009年1月26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研究設立兩江新區[8],令重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9]

生產總值(GDP)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重慶市GDP總量首次過5,000億元,達到5,096.66億元,GDP總量居全國第廿四位,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5.40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433.27億元,增長18.0%;第三產業增加值2087.99億元,增長12.4%。人均GDP達到(按常住人口計算)18,025元,比上年增長13.7%[10]

2007年,重慶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4,111.82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5.6%,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5%;其中第一產業531.65億元,佔GDP比重12.93%;第二產業1,832.22億元,佔44.56%;第三產業1,747.95億元,佔42.51%;人均GDP為14,622元,次於湖北海南重慶等19省份居第20位[11]。以2007年為例,第一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河北內蒙等16省市區居全國第17位。二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湖北安徽等22省居23位。三產業佔GDP比重次於陝西雲南等22省市居第23位。從總量上看,一產業增加值次於新疆、陝西等20省居第21位;二產業增加值次於廣西、雲南等23省份居第24位,三產業增加值次於陝西、雲南等22省份居23位。

與其他省市區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重慶的發展速度中等偏後;和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高。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較,2007年重慶市GDP為1978年的61.08倍;根據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3%,低於同期全國9.8%的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長率次於江西湖南等19個省份居20位。1997年重慶直轄市成立以後,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居第22位至第24位。從1997-2008計12年,有4年GDP年增長率低於10%,8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2003年突破2千億元,2008年突破5千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

2017年,重慶GDP達到19500.27億元,超過天津市,按城市計算居全國第五,僅次於四座一線城市。

2018年,重慶GDP突破2萬億元。

2020年,重慶前三季度GDP超越廣州,僅次於上海市,北京市和深圳市。

2022年,重慶全年GDP超越廣州市,在國內位列第四,僅次於上海市、北京市和深圳市。

農業

工業

1895年,李鴻章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通宜昌沿長江至重慶的航線,從此增強了重慶與中部及東部地區的聯繫,也是重慶成為整個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第一個面向世界的商業城市,在重慶南岸濱江部分也成為了原法國租界。在20世紀伊始,外資及民族資本開始在重慶發展近代工業。 經過抗日戰爭,重慶逐漸發展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擁有巨大的產業工人階層,但隨着內遷企業的離開,重慶又趨於沒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重慶又成為重要的機械工業基地、綜合化工基地、醫藥工業基地和儀器儀表基地(儀器儀表僅次於上海),在1976前得到國家巨大投資,在三線建設時期,重慶是全國三線建設的最中心地區,1973年最高值的時候,工業總產值達到三線建設地區產出總和的27%,全國總和的7%。重慶是中國南方工業集團下屬企業長安集團汽車,及嘉陵集團建設工業集團摩托車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常規兵器生產基地,全國唯一一個可以獨立生產除飛機和宇宙航天器之外中國軍隊幾乎所有的現役作戰武器,包括潛艇與導彈、激光武器、坦克等尖端設備的城市。重慶工業以軍事單位轉型發展起來的重工業為主,行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在2002年後,重慶東部發現了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田,重慶的一些貧困區縣在很短時間內靠暴富的能源生意成為了全國財政最富有的區縣之一。

市內建有以汽車摩托車為主體的機械工業,以天然氣化工和醫藥化工為重點的化學工業,並且形成了冶金、機電設備、電子信息、儀器儀表、食品加工、建築建材、日用玻陶等一批優勢行業。

2005年該市開始在位於城區西部的重慶大學城緊鄰建造省級的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目前這一園區作為西部唯一的微電子產業園區,已經有日本NTT、印度CELLENTNIIT惠普甲骨文IBM等企業將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設置在此,台灣茂德富士康科技集團研發中心、仁寶電腦廣達電腦等廠家也將生產線設置在該園區。中國科學院在這裏設立了其全國第二家、中西部第一家軟件基地。這一總投資將達800億人民幣的園區使得重慶在全國軟件行業異軍突起。

金融與商貿

重慶商社、重慶世界貿易中心、國泰電影院

重慶位於長江嘉陵江交匯處,舟楫便利,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地區的商貿中心之一。近年來商貿發展迅速,建成了眾多輻射西南的專業市場。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後,全市商貿流通產業實現了規模化的發展,並產生了許多的亮點,一是商貿流通總額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04億元,位列西部各省第六,同比增長15.4%,增幅列全國第8位,直轄市第1位。二是大企業主導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組建了商社集團、新華書店集團、商務集團、醫藥股份等10多戶流通大公司、大集團,其中商社集團2006年實現銷售262.5481億元,列中西部第1位,全國連鎖百強第11位。三是城鎮商圈已經成為發展亮點和核心增長極。同時,流通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美食之都打造有聲有色,初步形成市內外流通企業共同繁榮重慶市場的局面。重慶商社重慶百貨還分別入選2004年全國百強商貿企業,分列12位和32位。

重慶亦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和各類金融中介服務等功能互補的金融組織體系,金融機構數量為西部各地之首[12]。2006年末全市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為近5600億元和4400億元,與GDP比例分別為1.6和1.27,此比例在西南各省區均位列第一,後者比全國水平高出了0.13。2007年末全市本外幣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分別是6662.36億元和5197.08億元,數量上繼續保持在西部的領先地位。該市依靠國有企業擴張發展,貸款質量保持不斷上升,不良貸款佔比從2002年的21.2%下降到了6.4%。保險業尤為突出,2007年重慶全市保費總收入124.68億元,同比增速33.7%,2008年保險業保費收入達到200.6億元,同比增長60.9%[13]。目前已經有美國利寶中美大都會人壽中新大東方人壽三家大型外資保險機構在重慶設置地區總部,其中美國利寶更是將中國總部設於此。重慶的保險機構以27家的數量在中國大陸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位居第四[14]

目前重慶已經有多家市級銀行機構以及15家外資銀行機構,外資銀行分別是花旗銀行新聯商業銀行滙豐銀行東亞銀行華僑永亨銀行渣打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澳新銀行德意志銀行星展銀行大華銀行盤谷銀行友利銀行新韓銀行富邦華一銀行

全市擁有證券經營機構66家,證券營業部65家。境內上市公司30家,總股本116.11億股,比上年增長33.1%;股票總市值1593.14億元,增長2.1倍。境內上市公司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26.37億元,增長80.3%[15]

由於重慶特有的地形,現在形成了以解放碑為龍頭,以江北觀音橋、沙坪垻三峽廣場南坪步行街九龍坡楊家坪步行街為輔的五大商圈。

重慶解放碑步行街曾經是中國西部面積最大的步行街(目前被重慶江北觀音橋步行街超過),也是中國第一個大型商業步行街,以其為核心的解放碑商貿中心區面積約為一平方公里,區域內第三產業機構單位7600個,各類樓宇635幢,其中28層以上的有62幢,建築面積459萬平方米,批發零售貿易業53個,營業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場有20多家。此外還匯集了新世紀百貨、重百臨江商場、太平洋百貨王府井百貨重慶書城等其他大型賣場,由於商業的繁華,以及商業建築的高度密集,解放碑還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平均每天人流量有40萬人左右,節假日高峰時有近每天120萬人流。從2001年以來的統計,解放碑商貿中心區每年以總銷不低於12%,社零不低於14%的速度發展,2004年實現總銷184.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5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43%,佔全市社零總額的9.28%,雄距中國西部各商業街區的第一位。被商界譽為西部第一街[16]

江北觀音橋步行街位於重慶市江北區核心地區,面積3.7萬平方米、長430米、寬50米,綠化率達到32%,綠化覆蓋率達到50%。商圈內有金源大飯店、重慶金源時代購物廣場、新世紀百貨世紀新都、重百江北商場、香港新世界百貨、北京華聯、深圳茂業百貨、台灣遠東百貨、香港城、家樂福金觀音店、福建永輝超市、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商業面積達到120多萬平方米,5000平方米經營面積以上的大型商場20餘家,成為重慶規模最大、設施最全、景觀最靚的商圈,其佔地面積超過了重慶解放碑商業步行街位居全國第二位(第一位為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中西部首位。目前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授予西部唯一的「中國著名商業街」稱號[17]

資料來源

  1. ^ 根據全國最終的核算數據:2007年,重慶市GDP最終核實數為4,111.82億元,大陸31省級行政區GDP合計數為273,682.61億元(2007年全國GDP總量259,259億元)。重慶GDP對全國GDP貢獻率取重慶市DDP總量與31省GDP合計數之百分比。
  2. ^ 2007年,重慶市財政總收入(含中央財政部分)1,057.2948億元(重慶統計年鑑2008),全國財政總收入為51,321.78億元(中國統計年鑑2008)
  3. ^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4. ^ 重庆零售业增长迅速零售商品总额超过北京. [200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5. ^ 商务部批准重庆成为全国唯一城乡商贸统筹综合试点区.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3).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8). 
  7. ^ 重庆设立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0). 
  8. ^ 存档副本.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1). 
  9. ^ 存档副本.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4). 
  10. ^ 重慶市2008年GDP初步核算數:來源於2008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2007年度各省級行政區GDP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數據庫,《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摘要版)》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08-05-10
  12. ^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3. ^ 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1). 
  14. ^ 重庆保险机构总部数量领先西部.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5. ^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7). 
  16. ^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 [2020-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17. ^ 商务部地方商务之窗. [200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