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立陶宛—美國關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立陶宛 – 美國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立陶宛

美國

立陶宛歐洲美國關係最親密的國家之一,根據2011年的一項調查,有73%的立陶宛人對美國持積極態度。[1]根據2012年美國全球領導力報告,48%的立陶宛人支持美國領導全球,20%不贊成,32%不確定。[2]

歷史

立陶宛的一幅海報,內容是慶祝美國承認立陶宛。

美國於1922年7月28日與立陶宛建交。蘇聯吞併立陶宛後迫使美國駐立陶宛公使館於1940年9月5日關閉,但立陶宛在美國的代表繼續駐留。美國從未承認蘇聯吞併立陶宛,並將立陶宛現政府視為戰間期立陶宛政府的合法延續。 2007年,美國和立陶宛慶祝建交85周年。自1991年12月以來,立陶宛一直享受美國的最惠國待遇。自1992年以來,美國已在立陶宛投入超過1億美元用於經濟和政治轉型以及人道主義需求。美國和立陶宛於1994年簽署雙邊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協定,1997年簽署雙邊投資條約。 1998年,美國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簽署《夥伴關係憲章》,並成立雙邊工作組,重點改善地區安全國防和經濟問題。

截至2021年,有超過650,000名立陶宛裔美國人居住在美國。早在立陶宛建國前立陶宛人就開始移民到美國,例如亞歷山大·庫爾修斯英語Alexander Curtius於1659 年在新阿姆斯特丹(後來的紐約)定居。立陶宛長期以來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直到1795年,它的大部分領土併入俄羅斯帝國。儘管莫斯科沙皇政府試圖阻止立陶宛人移民,但許多立陶宛人依舊於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來到美國,主要定居在美國東北部(尤其是賓夕法尼亞州)和美國中西部。隨着美國國會通過1921年緊急配額法英語Emergency Quota Act美國1924年移民法案排外主義法律,立陶宛的移民逐漸減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以及立陶宛在1990年蘇聯解體時重新獲得獨立後,又有一小波立陶宛人移民至美國。

2021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陶宛關係惡化後,立陶宛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3]12月中旬,美國防長勞埃德·奧斯汀會見立陶宛防長時,讚賞立陶宛政府對中國的堅定政策,表示立陶宛不會獨自面對中俄挑戰;此外奧斯汀承諾賣給立陶宛武器,雙方簽署互惠防務採購協議。12月21日,立陶宛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美國表態支持立陶宛應對中國的經濟壓力[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