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聞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聞報
類型維新派第一份報刊
創辦者嚴復王修植夏曾佑杭辛齋
創刊日1897年10月26日
停刊日1900年
語言中文(繁體)
總部天津
售價每月售制錢300文

國聞報》是清朝維新派創辦的一份報刊,1897年10月26日(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由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報刊活動家和翻譯家嚴復創辦於天津,初期為日報,創刊一個月之後增出旬刊《國聞匯編》,是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在華北的重要輿論陣地。1899年,迫於慈禧太后的壓力,報社被迫賣給日本外務省;之後報社被義和團戰火所焚,印刷機被毀而自動停刊。

歷史

創辦背景

甲午戰爭

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新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德國發兵侵佔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沙皇俄國亦蠢蠢欲動,企圖將侵略魔爪伸向大連灣。英國在長江,法國在兩廣,日本在福建,均各有所圖。中國已經拉響了瓜分豆剖、亡國滅種的警報。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天津地區的維新志士號召全國上下奮起變法,力圖救亡[1]

資產階級維新派

1890年代,以康有為嚴復梁啓超譚嗣同等為主要代表的維新派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興起。因受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嚴重的刺激,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振興國家而得名。他們提倡資產階級新文化,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他們積極從事變法的理論宣傳和組織活動,先後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強學會時務學堂南學會;並掀起第一次國人辦報熱潮,例如《時務報》、澳門《知新報》、湖南長沙《湘學新報》與《湘報》等等[2]

嚴復和《直報》

嚴復是福建侯官人,出生於名醫世家,幼年受到嚴格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1866年考入馬江船政學堂,1877年被選派到英國格林尼茨海軍大學留學,回國後受聘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1890年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甲午海戰失敗後,作為中國海軍成員的嚴復感到痛心疾首,連續在天津《直報》(1895年由德國人漢納根創刊於天津)上發表《論事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文字,猛烈抨擊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主張。

創刊

1897年10月,嚴復在維新派辦報熱潮的推動下,與北洋學堂總辦王修植、育才學堂總辦夏曾佑、內閣中書杭辛齋等人集資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匯編》,大力鼓吹變法維新[3]

辦報

《國聞報》每日出兩張,毛邊紙印刷,兩張都是八開版,單面印刷,對摺成四版,兩張共八版,四號鉛字排印,每日約8000——10000字[4], 其版面內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諭」,其次是路透社電報,再次是報館主筆(嚴復)的文章。再次是本地新聞,再次是京城新聞,再其次才是全國各地新聞。最後如果還有版面,就刊登一些外國新聞,「至於東南各省新聞,東南各報館言之甚詳,本館一概不述。 」《國聞報》所發表的宣傳維新思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社論」和「來稿」部分,前者共42篇,約半數以上為嚴復所作。《國聞報》每月售制錢三百文,每期還會隨報免費附贈一張《京報[5]

1898年2月,每天銷量為1500張。其中:天津100張、北京200張、俄商150張,外省700餘張。

停刊

創辦五個月後迫於俄國的壓力,《國聞報》面臨停刊威脅,王修植嚴復經過討論,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 報館設在天津租界地面,主要人物不公開露面,推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福建人李志成充當館主。
  2. 撰寫文章均不署名,對外不承認自己是主筆、主編。
  3. 嚴復等主要報人不踏報館之門,辦報之事聚集在王修植家裏商議。
  4. 盤給日本人,對外宣稱肉"銷行不廣,資本折閱"已由日人接辦。

戊戌政變後,由於西太后的壓制, 經營陷入困境。1899 年4 月29 日, 在日本駐天津領事鄭章昌和海軍中佐洗川具涌的斡旋下.以1. 1 萬元的價格賣給日本外務省。《國聞報》盤出後,外務省以西村蹲為館主繼續發行。其後《國聞報》因發表有關光緒帝廢立的文章與清政府發生齟齬, 1900年4月30日.日本外務省曾下達了賣卻的命令.但在義和團事變之際,報社為戰火所焚.印刷機被毀而自動停刊[6]

續刊

天津日日新聞》 :《國聞報》在義和團事變時因遭受炮擊而停刊,後該報社長西村博與該報主筆方若用賠款衛創設了一個新報。名為《天津日日新聞》機刷發刊時曾有少量的文章用日本語。1902 年, 西村博又創立了一份日文報紙《北清時報》。因此將《天津日日新聞》的名義出讓,自此以後.該報實際全部中方經營,所刊登的文章也全部用中文。由於該報乃《國聞報》的續刊。加之西村博康有為交厚。因而被稱作是君主立憲派的報紙,並且該報從外表上看很像是日本的半官方言論機關,其實該報與天津的商人倒有很深的淵源[6]

主要內容及思想

辦報特色[7]

「以通外情為要務」

嚴復以為,「塞於下情國必弱,昧於外情國必危」。因此,《國聞報》自創刊之日起,就特別重視對外國報刊、書籍的翻譯介紹工作。他們不惜重金聘請懂得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譯人員,大量譯載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外電、外報的消息和評論。

「消息確而速,又極多極詳」

該報在創刊之初,即在《國聞報館章程》中規定除京、津、華北地區的新聞外,東南各省新聞「一概不述」。《國聞報》曾用大量篇幅報道康有為等人在北京成立保國會的消息,發表了康梁在成立大會上的演說,並配發評論為其叫好。「百日維新」期間光緒皇帝發佈的全部詔書哈維新派大臣的各項條陳,也都全文發表;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政變發生以後,該報藉助日商招牌,頂住壓力,向讀者報道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難的過程,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珍貴史料。

主要內容[8]

鼓動維新思潮,倡導「君主立憲」

鼓動維新思潮,倡導「君主立憲」 就內容來看,《國聞報》經常發表政論性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大力宣傳中國已處於民族危亡的緊迫時刻,必須通過變法以救亡圖強,而且所論範圍十分廣泛,涉及政治、外交、教育、商業、學術等,倡導實行君主立憲、發展實業、改革八股、聯日抗俄等,形成以嚴復思想為主導的輿論中心,除在保教等少數問題上與康、梁存在不同意見外,整體上保持一致,有力推動了維新思想的傳播。

《國聞報》評論洋務運動

談洋務之事也,談之數十年而未聞有政事之家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足以為國任使者,是談洋務而洋務之中仍無人才……國家承平無事,則若輩狗苟蠅營,亦不過謀多得幾差多得幾錢已耳。不幸一有事變,則彼方將勾結外人、呼朋引類……苟有利之可圖,雖喪邦而不顧……甲午中日之役,夫固有為之者矣。中國談洋務西學數十年而其所造之人才乃如此,豈不大可哀哉!

連載維新變法運動

1898年,俄國覬覦旅順大連,梁啓超等人聯名上書反對,卻遭到都察院的阻撓。對此,《國聞報》刊出名為《公車上書》的新聞;在「百日維新」正式拉開帷幕之後, 1898年6月19日及時刊登《簡在帝心》的新聞,尤為引人注目,該文報道了光緒帝銳意革新的態度和對康有為等人的讚賞。

此後則隨時刊布變法舉措和重要活動,如《改科宸斷》、《營造賓館》、《奉旨編書》、《京城擬修馬路》、《南北洋防軍一律改習西操》、《大學堂總教習改用洋人》、《鐵路礦務局4派章京》、《法人論中國造路事》、《美國聯英阻俄》、《擬開懋勤殿述聞》、《記二十七日上諭重申變法事》等。

變法中,《國聞報》全力配合維新變法,對康有為梁啓超黃遵憲等人的變法言論進行追蹤報道,並以《總報局告白》的形式大力推介維新論著。

變法失敗以後,《國聞報》雖然迫於形勢刊登了禁錮言論的6條上諭,但在政變後的一個月里共發表47篇相關報道;同時,《國聞報》將康有為的脫險經過作了客觀報道,並於10月21、22兩日連續轉載香港《華字日報》文章《德臣西報訪事在香港與康有為問答語》,揭露了政變真相。

11月3—4日,《國聞報》又刊載《論中國禁報館事》,對清廷查禁報館的行為進行回擊,並對戊戌六君子給予高度評價。

在惡劣的政治和輿論環境下,《國聞報》敢於與頑固派公開對抗,在當時所有報紙中未有能出其右者。

傳播進化論

1897年12月18日起,《天演論》在旬刊《國聞匯編》上以連載的方式首次公開發表,標誌着其傳播模式突破了人際關係的限制,而發展到大眾傳播,這顯然是一個重大轉折, 是進化論風靡全國的真正開端,在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外關係報道

在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時代背景下,《國聞報》在報道國內社會生活新聞的同時,又特別注重對中外關係的報道。該報創立不久,即發生德國強佔膠澳(今屬青島市)事件。自1897年11月至 次年2月,《國聞報》對此事件進行跟蹤報道,有時一日兩篇,連續發表新聞30餘篇,評論近10篇,如《論山東曹州教案事》、《駁泰晤士報論德據膠澳事》、《論德國借案占奪 膠澳事》等,尤其是刊布了《總理衙門奏教案辦結膠澳議租折》,將清廷在列強面前無可奈何、步步退讓的醜陋形態公諸於世,將秘密外交變為輿論外交,引起強烈反響。

《國聞報》章程[9]

(一)本館出報兩種:日報每日印一張,計八開,用四號鉛字排印,名曰《國聞報》。旬報十日印一冊,約計三萬言,用三號鉛字排印,名曰《國聞匯編》;

(二)日報首登本日電傳上諭,次登路透電報,次登本館主筆人論說,次登天津本地新聞,次登京城新聞,次登保定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營口牛莊旅順奉天吉林黑龍江青海前藏後藏各處新聞,次登外洋新聞,至東南各省新聞,東南各報館言之甚詳,本館一概不述;

(三)日報另出附張,不取分文。先登告白,次登每日上諭,宮門抄,京外各衙門奏摺。其所印奏摺,四圍留空白,以便閱報諸君將來匯齊,裁定成冊;

(四)毀謗官長,攻訐私隱,不但干國家之律令,亦實非報章之公理。凡有涉於此者,本館概不登載。即有冤抑等情,借報章申訴,至本館登上告白者,亦必須本人具名,並有妥實保家,本館方許代登。如隱匿姓名之件一概不登;

(五)日報每月售制錢三百文。旬報每冊售制錢一百五十文,一年計三十三冊,訂閱全年者,每分售制錢四千文。外埠寄費,按照路之遠近,酌量加費。凡代本館經售各報者,其報資按八折計算,即以二成作為代售經費。但各代賣之人,向閱報人取值,不得多於本館所定之數。

影響

《國聞報》的創辦,是中國近代新聞傳播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它和《時務報》南北呼應,構建了強大的輿論網絡,成功衝破了清廷的言論禁錮,奪回了由外人掌控的話語權,開啟了政 論報刊的黃金時代,使報刊成為思想表達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大眾傳播形式的主流。當時,《國聞報》是「北方報紙之最佳者」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下)——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學術研究》. 2008年 第九期 [2018-02-06]. ISBN 978-7-5440-525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6). 
  2. ^ 黃瑚.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3月 45頁. 
  3. ^ 黃瑚.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3月 49頁. 
  4. ^ 嚴曉亞 《嚴復與<國聞報>》 《新聞窗》2008年 第一期
  5. ^ 段心鑫 《嚴復與<國聞報>》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G210.9
  6. ^ 6.0 6.1 鄭匡民 《明治時期日本在中國經營的中文報刊》 《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10月
  7. ^ 黃瑚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3月 49-50頁
  8. ^ 陳其泰 劉永祥 《天津<國聞報>與晚清思想的傳播》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年12月29日
  9. ^ 戈公振 《中國報學史》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3年6月 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