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瑞典旋律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瑞典專題 (獲評初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瑞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瑞典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音樂專題 (獲評初級
本頁面屬於音樂專題的範疇,一個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音樂類內容的項目。請於討論頁討論相關條目。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瑞典歌謠祭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2日 (三) 15:31 (UTC)[回覆]

條目名稱?

本條目的名稱怪怪的,這不只是本人個人的感覺,見這篇網絡上的文章。至少在中國大陸,我沒有注意過「祭」字有music festival的意思,可能有時可指祭祀節日,但沒有音樂節的意思。難道是港澳台地區用語中有不同?另外「歌謠」兩字指的意思可能跟在瑞典辦的這個音樂節上的歌曲有一定的距離。我覺得可以按瑞典文原文來譯寫本條目名字,即「瑞典旋律節」,網上也能找到一個來源。如果港澳台的維基編輯覺得要保持「瑞典歌謠祭」的名字的話,可以使用簡繁地區轉換。大家意見如何?--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4月29日 (日) 13:06 (UTC)[回覆]

這條目是我創建的。而「瑞典歌謠祭」這個譯名我是從網上找的。當時急於創建條目,又想不出好的譯名,就試試去搜索引擎里找現成的。發現既然網上有少數人已經用「瑞典歌謠祭」稱呼它了,我也就將就着先用了。「Melodifestivalen」目前沒有官方中文譯名,所以如果有更合適的條目名,可以自行移動頁面,不必刻意留言或打招呼。「XXX歌謠祭」一般是日韓那邊的舶來品喜歡採用的名稱,感覺並不是中文詞彙。如非不得已,我也不會優先使用。像日本人使用「祭」稱呼「節日」可能是源於日本人的傳統生活重視宗教慶典。英文維基詞典上寫「feast」在詞源上也與「God」有關,不知真假。現在很多西方影視片被翻譯成日本式的「XX物語」,我也覺得彆扭,那些就是刻意翻譯了。網上有人說「瑞典歌謠祭」這個譯名不好,我是知道的。但是之前網上相關的討論只是說它不好,並沒有給出解決辦法(更好的譯名),那我也做不了什麼。
中文維基百科的小條目討論頁一般只有出現編輯爭議的時候才會起作用。平時不會有人習慣順便去看討論頁的。如果某編輯提交後,沒有引起別人的明確反對,那就默認是無人反對的,從而也就沒必要討論了。如果有相同內容被改來改去,那麼就可以去討論頁討論。 -- Giggle2005留言2018年6月5日 (二) 03:16 (UTC)[回覆]
差點忘了。此條目創建時,已經存在由別人寫的條目「2013年瑞典歌謠祭」了。沿用「瑞典歌謠祭」這個譯名,也是便於與該條目的命名保持一致。當然,前提是當時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譯名了,不然就順便把那個條目也重命名了。 -- Giggle2005留言2018年6月5日 (二) 03:27 (UTC)[回覆]
謝謝回復!考慮到這個條目已經建立一段時間了,並且一些媒體也使用「瑞典歌謠祭」的名稱,所以當時我覺得在移動條目名稱之前還是先討論一下為好。現在其他相關的條目均已重命名了。--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6月5日 (二) 11:52 (UTC)[回覆]
像這樣,能在官方譯名出現之前及時採用更合適的譯名,是非常幸運的事情。這裡不得不順便對另一相關條目的譯名吐槽:那個ESC本意是一種「歌曲比賽」,結果被盜版商翻譯成「歌唱大賽」,然後又稀里糊塗成為官方譯名。從字面意義來說,一個是比歌曲,一個是比演唱,看點並不一樣。但因為維基百科有「名從主人」的取名原則,優先採用官方譯名,所以那個條目的名稱想改也不好改了。然後就經常會有觀眾問為什麼每個參賽的人只唱一首歌這樣本不應出現的問題。都是拙劣翻譯造成的遺留問題。 -- Giggle2005留言2018年6月6日 (三) 05:02 (UTC)[回覆]
翻譯是會有各種考慮。現在又開始有了Eurovision Asia Song Contest,好像是不是該翻譯成「歐視亞洲歌唱大賽」?不過這應該在別的地方討論。--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6月6日 (三) 20:01 (UTC)[回覆]
看賽制。如果確實是歌曲比賽,就優先翻譯為歌曲比賽。在有人明確提出異議之前,可以先不考慮反對的意見。我覺得,能不受相關事物舊譯名影響的新條目,就大膽用新譯名,不必遷就。不然一錯再錯,看着挺難受的。
Eurovision Asia Song Contest我還不感興趣,持觀望態度。一來,政治成分會比較重,至少中文圈的參賽成員比較多,它們可能會抱團拉票。二來,亞洲無通用度高的語言,我估計使用英文演唱歌曲的參賽者會比較多,開場白和結果的宣布可能也會使用英文。但是呢,亞洲電視觀眾的審美和英語水平可能跟不上。不知道中國廣場舞歌手能否與越南洗剪吹組合及巴布亞新幾內亞食人族歌手一戰?貌似還沒有越南,可惜了。 -- Giggle2005留言2018年6月10日 (日) 10:43 (UTC)[回覆]

瑞典歌謠祭條目名稱問題?

在條目本身的討論頁里好像沒人參與討論,故在這裡開設討論。該條目的名稱怪怪的,這不只是本人個人的感覺,見這篇網絡上的文章。至少在中國大陸,我沒有注意過「祭」字有music festival的意思,可能有時可指祭祀節日,但沒有音樂節的意思。難道是港澳台地區用語中有不同?另外「歌謠」兩字指的意思可能跟在瑞典辦的這個音樂節上的歌曲有一定的距離。我覺得可以按瑞典文原文來譯寫本條目名字,即「瑞典旋律節」,網上也能找到一個來源。如果港澳台的維基編輯覺得要保持「瑞典歌謠祭」的名字的話,可以使用簡繁地區轉換。大家意見如何?--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5月1日 (二) 11:26 (UTC)[回覆]

祭=祭典=festival?不過香港也是偏向用「節」。--【和平至上】💬📝 2018年5月1日 (二) 12:32 (UTC)[回覆]
估計被日語用法干擾。日本的電視節目中經常使用類似「感謝祭」一類的詞語,應該是從祭字「祭典」的本義中引申出來的。在漢語語境(至少中國大陸如此)中還是用「節」比較好。昔年染指逐元祐,今日焚屋作道光。惟願小鷹不上島,東風卷進太平洋留言2018年5月2日 (三) 01:15 (UTC)[回覆]
在台灣大概也只有日韓兩地的類似活動會用「祭」字,如果是發生在歐美通常也是翻譯為「節」。--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5月2日 (三) 07:27 (UTC)[回覆]
看來各地都傾向於用「節」字,那就把條目名移至「瑞典旋律節」,可以在首段加入『之前曾譯為「瑞典歌謠祭」』的字樣。--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5月4日 (五) 14:31 (UTC)[回覆]
應該是「又譯為」不是「曾譯為」,前者是在說歌謠祭也算是個有人在用的常見譯名(網路上可以查得到一些使用範例),後者只是維基百科的編輯歷史,這對於讀者而言沒啥意義不需在內文強調。--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5月7日 (一) 08:42 (UTC)[回覆]
好的。—萬水千山留言2018年5月7日 (一) 17:5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