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狹管效應
移動請求:「山谷效應」→「狹管效應」
「山谷效應」 → 「狹管效應」:本條目山谷效應所寫:「在受限於地形與空氣流動的影響,會透過山谷、鞍部等缺口通過,形成強勁的風口,因此氣流擾動較為旺盛。」根據google搜查[1]顯示,其實山谷效應應該是指狹管效應,因為定義相同,只是名字搞錯了,所以請求更名。--111.252.234.227(留言) 2014年8月9日 (六) 19:36 (UTC)
- 完成。—Chiefwei(論 - 編 - 歷) 2014年10月15日 (三) 06:19 (UTC)
學術上「狹管效應」一詞似乎只在中文有這樣稱法,怎查不到英文有這介紹?
對照英文看來,「狹管效應」一詞似乎只出現在中文,因為根據辭彙、學術名詞資訊網查出,「狹管效應」在氣象學上是翻譯「funnelling」、「canalization」,然而無論在中文維基百科或在[2]、[3]這二個期刊報告裡有這樣使用,就連這次蘇迪勒颱風也有新聞報導使用了「狹管效應」一詞,但是在英文卻不見有使用這種詞彙,更別說是英文條目有何介紹了,最多在en:Venturi effect有與中文狹管效應定義符合的是介紹:「Large cities where wind is forced between buildings」,這種情況實在令人感到質疑,若真是學術上專有名詞,怎會有地域上區別?還是說,外國人是將狹管效應拿來用在en:Venturi effect,並沒有特別區隔出來另其稱呼?--111.252.237.149(留言) 2015年8月9日 (日) 01:51 (UTC)
- (~)補充:在《山嶽天氣與氣候》也有介紹,但沒有特別的名詞去稱呼,也不見有「狹管效應」一詞,其描述之氣候現象與地形作用卻有著與狹管效應很大相同之處,因為這本書的原文作者是ROGER G. BARRY,更是令我覺得中文有著「狹管效應」一詞,是不是在華語學術裡特別發明出來的?--111.252.237.149(留言) 2015年8月9日 (日) 02:2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