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獻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9年的王獻唐

王獻唐(1896年—1960年),幼名家駒本名鳳琯獻唐以字行別號風笙[1]:47、又號向湖,男,山東省日照縣(今日照市東港區)人,中國德文教師、經學金石學學者。

生平

光緒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1896年10月24日)出生[2]山東省日照縣(今日照市東港區)人。父親王廷霖醫生,好金石學,王獻唐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受金石學。

青島禮賢書院文科、青島特別高等專校土木系畢業[1]:47。學德文,精通,能翻譯德文小說,並執教德文。

青島特別高等專校畢業後,歷任《山東日報》 《山東商務日報》編輯、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國文教員、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幫辦秘書、京漢鐵路局文書科辦事員、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部總務科總幹事[1]:47

自1927年起,師從國民黨元老、經學大家丁惟汾學習音韻。1929年起,出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金石保存所負責人、山東古蹟研究會委員兼秘書、國史館籌備處副總幹事兼纂修[1]:47。1937年5月,與曲阜孔子奉祀官孔德成初次見面[1]:48。以平生金石學授與孔德成,兩人交流,亦師亦友。

1937年10月起,王獻唐等人帶着山東省立圖書館及金石保存所的三十一箱文物南遷曲阜孔府。12月起,王獻唐、屈萬里李義貴三人帶其中的五箱精品文物繼續南遷四川[1]:50

1940年3月,王獻唐接受在陪都重慶歌樂山向家灣新成立的國史館籌備委員會聘任,擔任顧問。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王獻唐借住四川南溪李莊史語所,為國史館編撰《國史金石志稿》,為中英庚款會編撰《中國古代貨幣通考》[1]:51

在四川期間,王獻唐患有腦疾,多次治療未愈。1947年1月,,國史館南京正式成立,被任命為纂修。10月,王獻唐自北平返回濟南,山東省政府仍任命他為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因王獻唐需在家中養病,由代館長羅復唐主持工作[1]:51—52

1948年9月,濟南戰役後,濟南市軍管會代表接收山東省立圖書館,王獻唐去職。因王獻唐搶救山東重點文物的貢獻,新政府給予優待。1950年12月,原山東省立圖書館及金石保存所的南遷文物全部回到濟南。12月底,他與李義貴進入山東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1]:52。歷任山東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博物館籌備處副主任、山東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及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等職務。

1960年11月16日逝世,初葬於山東濟南,後其墓在文革期間被毀,1990年遷葬至青島[2]王獻唐墓位於康有為墓以東。

著作

著作甚豐,有《泉幣圖釋》、《讀說文日記》等。齊魯書社出版《王獻唐遺書》。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李勇慧. 抗战时期王献唐与孔德成等保护山东珍贵文物史实考证. 《抗日戰爭研究》 (山東省濟南市: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 2015, (2015年第5期): 47—54. ISSN 2095-3690 (簡體中文). 
  2. ^ 2.0 2.1 《民国人物大辞典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192頁. 

參考書目

  • 許瀚《王獻唐先生之生平及其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