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收(816年—870年4月11日),字成之,同州馮翊(今陝西大荔)人,唐朝官員,唐懿宗年間任宰相

生平

自稱楊素之後,世居馮翊。父楊遺直。嶺南節度使楊發之弟。十三善文詠,人稱神童,鄉人多來造訪,觀其賦詩,竟壓壞藩籬。會昌元年登第,累官翰林學士,楊收與左神策中尉楊玄價因同宗相結。累官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任宰相時,有人編歌謠《嘲四相》:「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路)幾時休?」說的就是當朝宰相曹確、楊收、徐商路岩。因得罪楊玄價[1]咸通十一年(870年)二月被貶流放驩州,三月十五日在準備去驩州之際,被賜死在端州。[2]

歷任官職

  • 會昌元年(841年)登進士第,年才二十六。
  • 杜悰淮南節度府推官,授秘書省校書郎
  • 輔佐宰相杜悰掌管度支,任巡官。
  • 杜悰罷相,出鎮東蜀,奏授掌書記,轉協律郎
  • 杜悰移鎮西川,復為觀察判官。
  • 宰相馬植奏授渭南尉,充集賢校理,改監察御史。以次兄楊假僅為侯府從事為由相辭,得馬植嘉許,重回西川任職。
  • 裴休任宰相時,以楊收精通禮學,用為太常博士。
  • 母喪,回蘇州
  • 三年除服,崔鉉(《舊唐書·楊收傳》誤作崔珙)罷相,外出鎮淮南,以楊收為觀察支使。
  • 被征入西台,為侍御史,遷職方員外郎。
  • 宰相夏侯孜領度支,用楊收為判官。
  • 改司勛員外,判鹽鐵案,除長安縣令,任滿拜吏部員外郎。
  • 前宰相杜悰、夏侯孜聯合推薦,宰相令狐綯用楊收為翰林學士,以庫部郎中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賜金紫,轉兵部侍郎、學士承旨。
  • 結交神策左軍中尉楊玄價,認為同宗族親。不久被拜為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 加金紫光祿大夫,改門下侍郎。
  • 奏請在江西建鎮南軍,以鎮壓南蠻之亂,受到皇帝讚賞,升特進,拜尚書右僕射,依前侍郎門下平章事。
  • 咸通八年(867年)十月,罷相。檢校工部尚書,出為宣歙觀察使。韋保衡繼任宰相,揭發楊收收受賄賂百萬錢,次年八月,再貶為端州司馬。
  • 又明年,徙於驩州。又令內養郭全穆齎詔賜死於端州。

子女

五子:

楊收墓誌

楊收以及其妻韋東真的墓誌近年來出土於河南鞏義。該墓誌目前藏於洛陽私人收藏家手中。墓誌蓋文篆書"唐故相國特進右僕射弘農楊公墓志銘",四煞裝飾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等四神和花卉,墓誌92厘米見方,厚21厘米。墓誌楷書,51行,滿行50字,共2431字。四邊裝飾十二生肖和花卉。

唐故特進門下侍郎兼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文館學士太清太微宮使晉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馮翊楊公墓志銘並序

東都留守東都畿汝州都防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兼判東都尚書省事御史大夫裴坦撰

我唐受命二百有餘載,廟堂之上群公間出。房、魏行之於前,姚、宋繼之於後。故有貞觀、開元,聲明禮樂,文物之盛,輝赫千古。暨於我皇,承十七葉之丕烈,帝家天下,光宅四海。厥有賢輔,馮翊楊公則其人歟?公諱收,字成之。得姓於周,伯僑昌有姬之胤,赤泉啟大漢之封。自皇祖始居同州,循諸土斷,今為同州馮翊人也。漢太尉廿二代孫,隋越公素之仍孫也。高祖諱悟虛,登制策極諫科,授杭州錢唐令,終朔州司馬。曾祖諱幼烈,官至寧州司馬。祖妣河南于氏。皇祖諱藏器,邠州三水縣丞,娶伯舅日用之女。是生皇考諱遺直,貞元中,獻封章,拜婺州蘭溪縣丞,轉濠州錄事參軍,累贈尚書工部侍郎。娶河南元氏,父游道,登進士第。夫人追封河南郡太君,生公伯兄廣州節度使發,仲兄常州刺史假。長孫夫人生公及前中書舍人、浙東觀察使,今任汝州員外司馬嚴。公伯仲叔季皆以人物、至行、孝睦、文章、禮樂,推重於時,譬猶珪璋琮璧,無有瑕劌,光明特達,各擅其美。公未齔喜學,一覽無遺,五行具下,洎丱而貫通百家,傍精六藝。至於禮儀樂律、星筭卜卦,靡不究窮奧妙。宿儒老生,唇腐齒脫,洎星翁、樂師輩,皆見而心服,自以為不可階。為兒時已有章句傳詠於江南,為聞人矣。以伯仲未捷,誓不議鄉賦,尚積廿年,涵泳霶漬於文學百家之說。洎伯氏仲氏各登高科後,公乃躍而喜曰:吾今而後知不免矣。亦猶謝文靖在江東之旨,時人莫可量也。將隨計吏以鄉先生,書至有司,閱公名且喜。未至京師,群公卿士交口稱讚,薦章迭委,唯恐後時。至有北省諫官,始三日以補袞,舉公自代,時未之有也。由是一上而登甲科。同升名者,皆聞公之聲華而未面,牓下跂踵,迭足相押,於萬眾中爭望見之。公幼不飲酒、不茹熏血,清入神骨,皎如冰硅,咸疑仙鶴雲鸞降為人瑞,澹然無隅,潔而不染。始也,同門生或就而親焉,則貌溫言厲,煦然而和潛,皆動魄而敬慕之。久而歸寧江南東,諸侯挹公之名,皆虛上館以俟之。故丞相汝南公時在華州,先遟於客館,勞無苦外,延入州,引於內閣,獨設二榻,問公匡濟之術。公抑謙而謝,久而不已,後對榻高話達旦,汝南得之心服,如餌玉膏飽不能已。至於大梁,時太原王公尚書彥威在鎮,素聞公學識深博,先未面,一見後,與之探討,王公禮學經術該通,近古無比,着《曲台新禮》初成,盡以緗袠全示。公詳焉,因述禮意,及曲台之本意,王公敬服,命袌簡以謝。其為前輩推重如此。過淮南,今江陵司徒杜公在鎮,一見唯恐失之,遽請為節度推官,授秘書省校書郎。杜公入判度支,旋平章大政,皆以公佐理。杜公出鎮東蜀,表掌書奏,轉協律郎,後移鎮西川,復以為觀察判官。時公季弟嚴在東川佐故丞相汝南公幕,汝南未幾薨於鎮,杜公復邀置在西蜀。時公伯兄仲兄皆已在台省,公與季弟奉板輿在丞相幕中,入則並轡歸侍,出則合食公堂。榮慶之盛,舉世無比。入拜監察御史,轉太常博士。丁太夫人憂,公天性至孝,殆不勝喪。始生七年,鍾濠州府君之喪,不食五日,晝夜哭不絕聲,目赤不開,淚膠其瞼,人畏其遂將失明,欲傅之藥,則曰:安有無天而忍視日月乎?得瞽為幸!長孫夫人博通經史,志尚真寂,一章一句皆教導之。公始孤,得經史之文於夫人之訓,求經史之意於伯仲之誨。然天資悟達,蓋生而知之。服既除,故丞相魏國崔公鎮淮南,奏在幕中,授檢校尚書司勛員外郎,征入西台,為侍御史,遷職方員外郎,改司勛員外,判鹽鐵案,除長安縣令,拜吏部員外郎。未幾,召入內廷為學士,兼尚書庫部郎中知制,遷中書舍人,旋授尚書兵部侍郎,充承旨學士。恩意日隆,未周星,拜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加金紫光祿大夫,改門下侍郎。時聖主留心政事,求理意切,喜得新相。雖舊人皆在列,獨屬目焉。公於理道相業軍國之機出於天資,人之所難,折若斤斧。內有刀尺,外無鋒鋩。落筆如神,率皆破的。時也,南蠻攻陷邕、交,官軍屢有敗失,徵發挽運,遠邇艱虞。上意切在攻討,督戰亦急。公奏於江西建制鎮南軍以統之,稍減北兵。獨以洪、虔等州強弩三萬人皆勁卒銳師,習於土風,始至邕南,大破蠻寇,奔北讋竄,如山摧地陷,煞戮數十萬。威聲大振,驛騎以聞。上大喜,嘉公之謀,階升特進,拜尚書右僕射,依前侍郎門下平章事。既而自推忠正,體國意深,頗露真剛,善善惡惡,稍漸分白,始為褻近者之所疑矣。時有侍從大臣上議宗祧如漢匡衡事,上未之許而下其事。公以為非禮,因獨上疏,懇陳所議,上以公居宰輔,當與百寮定議,不膺獨疏。由是不悅,後數日罷相,出為宣州觀察使,未期月,重貶端州司馬。又明年,徙於驩州。方理舟抵日南,三月望薨於端溪,享年五十有五。海內士人,慘然相吊。公夫人京兆韋氏,封韓國夫人。父審規,皇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贈左散騎常侍。族望高華,纓緌百世。女儀婦道為時表則,克盡孝敬以奉尊嫜,鸞鳳協德,和鳴嗈嗈。自居公喪,驚惶泣血,哀哭日夜,號不絕音,後數月竟歿於公喪側。男子五人,長曰鑒,至性孝悌,襲於門風,禮樂儒范,不學而至矣。次曰鉅、曰鍔、曰鏻、曰鎬。女子四人,長女嫁進士張惲,今為連州桂陽縣尉員外同正,余未笄。公昆弟四人,率用文華,聲光友睦,次第取殊科,赫弈當代。公生而才智有異,二昆奇之,嘗私曰:我家漢代四世五公,歷魏晉及隋,蔚有光耀,將紹繼者,將在此子乎?公既登台輔,器局恢弘,能斷大事,當軸奉公,不顧細忌,已為近臣側目。公猶不悟,日就月將,罙其深矣。至於是而無怨,乃曰:蕭長蒨有師資之重,陳仲舉居太傅之尊,猶不克免,我生平為善,尚不蒙報,況不為善,其能免乎?公玉季自服公喪,銜哀茹毒,晝夜啜泣,過時衣服不除,恆如在喪紀。進狀乞解官,親奉喪事,會有恩制,自涔陽移官汝海。爰自沅江,迎護喪櫬,抵於汝洛。果蒙皇澤,昭洗克復,官勳爵制,一以還之。舍人撫視諸孤,且慰且號,哀哀銜恤,克用咸通十四年二月廿五日與韓國夫人同歸窆於河南府鞏縣鞏川鄉橋西村,用古法祔於先公侍郎墓左,禮也。坦早與公伯仲游友,遂皆兄余而加敬焉。以愚嘗銘廣州之墓詳實,乃與其孤鑒等議文志。而哀號泣余而請,固謝不敢當,使者往復四三,訖讓不獲,又以世系歷官形事功狀而至,是何敢辝?謹序而為銘曰:

清濁始分,有亂有理。興替在運,決不以義。治具既設,將奮而否。時之未泰,匪我之躓。抑抑相君,生而特異。學授慈親,文通伯氏。嶷然既成,傑為廟器。兆興爵祥,昌於魚瑞。厥初有光,在漢太尉。關西右族,煥乎秉賜。耿耿烈烈,莫克終既。剛正之風,貫於萬祀。珪璧琳琅,伯仲叔季。滿室芝蘭,盈庭朱紫。洎公入相,恩洽魚水。偘然廟朝,山苞岳峙。忠正有依,黠吏知畏。人皆向方,大君注意。建軍鎮南,折衝萬里。強弩三萬,刷國之恥。蠻蜒摧敗,勢沮氣死。狙猱讋竄,黎元悅喜。決敗筭成,效於屈指。惟帝念功,特進端揆。奏疏引經,宗祧大事。理宜據古,勿容輕議。正言不入,大道多訾。公胡不悟,如簧深矣。弘博閎達,不護細忌。追蹤遠祖,焜耀青史。盛德大業,未極斯已。道固難行,恩胡可恃?歿無怨色,言必及義。儒菀偉人,廟堂君子。所不盡者,昌於令嗣。

注釋

  1. ^ 《新唐書·楊收傳》:「收不能從,玄價以負己,大恚,陰加毀短。」
  2. ^ 《全唐文》卷八十四《賜楊收自盡敕》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7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84》,出自《新唐書

參考書目

  • 《舊唐書·楊收傳》
前任:
封敖
唐朝尚書右僕射
865年—866年
繼任:
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