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崔巨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巨倫(497年—530年),一名[1],字孝宗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官員。

生平

崔巨倫是崔逸遺腹子[2],自幼成為孤兒,長大後博覽經書史籍,善寫文章有武藝,為魏宣武帝元恪擔任挽郎,出任冀州鎮北府墨曹參軍太尉記室參軍[3][4]

崔巨倫的叔叔崔楷擔任殷州刺史時,崔巨倫隨之擔任後將軍長史、北道別將。崔巨倫在殷州被葛榮的軍隊擒獲,仍收斂死者撫恤眾人,被賊寇視做義士。葛榮聽說崔巨倫的才幹和名氣,想任用他為黃門侍郎,崔巨倫心中感到厭惡。到五月五日(527年6月19日),葛榮會集官僚,命令崔巨倫賦詩,崔巨倫於是說:「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吐出舌。」崔巨倫用這種方式自我隱藏才能,免於被葛榮授予官職。不久,崔巨倫暗中結交敢死之士,趁夜南逃,遭遇葛榮軍隊的流動騎兵數百人,崔巨倫的同行者害怕不能逃脫。崔巨倫說:「寧可向南進一寸死,豈能向北退一尺生。」就欺騙賊人說:「我奉敕令而行。」賊人不信,共同點火來看敕令。火未點燃,崔巨倫親手砍殺葛榮軍的頭目,其他人也奮力擊殺,殺傷了數十人,葛榮軍四散奔逃,崔巨倫等人得到數匹馬而離去。夜晚昏暗迷路,只有望着佛塔的門辨別方向前行。崔巨倫回到洛陽後,朝廷嘉獎他,任命崔巨倫持節、別將北伐。當初,崔楷剛死時,崔巨倫倉促之間為崔楷下葬,喪儀都不完備,到這時候便將崔楷遺體偷運出來改葬,並將崔楷的家屬偷偷帶回,很快崔巨倫出任國子博士[5][4]

魏孝莊帝元子攸即位後,崔巨倫出任假節中堅將軍東濮陽郡太守,署理征虜將軍、別將。當時黃河以北時紛亂梗阻,士族官員躲避賊寇,大多逃到東濮陽郡,當地年成歉收饑荒睏乏,崔巨倫傾盡所有資產撫恤他們,一心加以保全,受到輿論的推崇。元顥攻入洛陽後,崔巨倫占據本郡不順從,將元顥任命的西兗州刺史裴粲趕走[6][7]。魏孝莊帝回洛陽後,任命崔巨倫代理西兗州刺史,封漁陽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崔巨倫不久又加光祿大夫永安三年(530年),崔巨倫去世,虛歲三十四[2][8][9]

家族

父母

姐妹

夫人

  • 李叔婉,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北魏徵東將軍、揚州刺史、淮南大都督、濮陽文靜伯李憲第三女[12]

兒子

  • 崔子武,東魏懷州衛軍府錄事參軍、漁陽縣男

通婚關係

參考資料

  1. ^ 毛遠明校注.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第7册》. 北京: 線裝書局. 2008年12月: 二一七—二二一. ISBN 7-80106-947-1 (中文(繁體)). 
  2. ^ 2.0 2.1 罗新|崔巨伦其人. 澎湃新聞.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7). 
  3. ^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子巨倫,字孝宗。幼孤,及長,歷涉經史,有文學武藝。以世宗挽郎,除冀州鎮北府墨曹參軍、太尉記室參軍。
  4. ^ 4.0 4.1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子巨倫,字孝宗,幼孤。及長,歷涉經史,有文學武藝。叔楷為殷州,巨倫仍為長史、北道別將。在州陷賊,斂恤存亡,為賊所義。葛榮聞其才名,欲用為黃門郎,巨倫心惡之。至五月五日,會集官僚,令巨倫贈詩。巨倫乃曰:「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喘吐舌。」以此自晦,獲免。結死士,夜中南走,逢賊,俱恐不濟。巨倫曰:「寧南死一寸,豈北生一尺!」便欺賊曰:「吾受敕而行。」賊爇火觀敕,火未然。巨倫手刃賊十餘人,賊乃四潰,得馬數匹。夜陰失道,唯看佛塔戶而行。到洛陽,持節別將北討。初,楷喪之始,巨倫收殯倉卒,事不周固;至是遂偷路改殯,並竊家口以歸。尋授國子博士。
  5. ^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叔楷為殷州,巨倫仍為長史、北道別將。在州陷賊,斂恤亡存,為賊所義。葛榮聞其才名,欲用為黃門侍郎。巨倫心惡之。至五月五日,會集官僚,令巨倫賦詩,巨倫乃曰:「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吐出舌。」以此自晦,獲免。未幾,潛結死士數人,夜中南走,逢賊游騎數百,俱恐不濟。巨倫曰:「寧南死一寸,豈北生一尺也!」便欺賊曰:「吾受敕而行。」賊不信,共爇火觀敕。火未然,巨倫手刃賊帥,餘人因與奮擊,殺傷數十人,賊乃四潰,得馬數匹而去。夜陰失道,惟看佛塔戶而行。到洛,朝廷嘉之,授持節、別將北討。初,楷喪之始,巨倫收殯倉卒,事不周固,至是遂偷路改殯,並竊家口以歸。尋授國子博士。
  6.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後元顥入洛,以粲為西兗州刺史。尋為濮陽太守崔巨倫所逐,棄州入嵩高山。
  7.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元顥入洛,以粲為西兗州刺史,尋為濮陽太守崔巨倫所逐,棄州入嵩高山。
  8. ^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莊帝即位,假節、中堅將軍、東濮陽太守,假征虜將軍、別將。時河北紛梗,人士避賊,多住郡界,歲儉飢乏,巨倫傾資贍恤,務相全濟,時類高之。元顥入洛,據郡不從。莊帝還宮,行西兗州事,封漁陽縣開國男,邑二百戶,尋除光祿大夫。三年卒,時年四十四。
  9. ^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莊帝即位,除東濮陽太守。時河北紛梗,人避賊,多入郡界,歲儉飢乏,巨倫傾資贍恤,務相全濟。時類高之。元顥入洛,據郡不從,莊帝還宮,封漁陽縣男。後除光祿大夫。卒,子子武襲。
  10. ^ 陶鈞, 《北魏崔宾媛墓志考释》, 《收藏家》 (06期), 2012年, (06期): 25–34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 《考古》 (第12期), 2015年, (第12期): 25–34 [2016-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12.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尚書令儀同三司文靜李公墓誌銘」君諱憲,字仲軌,趙國柏仁人也。自姬水開原,商丘肇構,或以感夢垂範,或以非道無名。世復公侯,門兼將相。長瀾寫而不竭,」□葉布而彌芳。大父太尉宣公。位隆庶尹,功高列辟,故已流美笙鏞,圖烈尊鼎。考安南使君。陪遊博望,侍講金華,惠民辟國,」□存舊老。公稟川嶽之秀氣,資辰昴之上靈。琬琰積而成德,珪璋達而為寶。儀製瑰華,音神秀徹,仁惠由已,孝友自天。言為」□的,行成規矩,業備齊韓,辭兼鄭衛。落落有千刃之姿,堂堂成萬夫之目。初在庚寅,遘家多難,事切趙孤,獲全魯保。有容汲」□,□義忘身,慕程嬰之高範,懷李善之忠節,恩斯鞠我,同群虎狼。雖事窮人跡,而年周天道。忠而為戮,卒逢寬政,遺薪復荷,」□□還興。年十有二,為秘書內小。投刺公卿,拊塵街巷,等偉器之傾坐,同璧人之迻市。高皇深加寵異,禮秩稍增,及爾同」□□而不逮。年十七,繼立為濮陽侯,尋除散騎侍郎。既德隨年上,亦位逐恩隆,入參帷席,出倍輿輦,綢繆樞禁,左右生光。屬」養禮雲及,念切閭井,始露丹衿,終迴白日。乃除建威將軍趙郡內史。懷組下車,衣繡從政,化同春氣,澤侔時雨,枳棘靡遺,灌」蒲自息。非直廣陵興頌。襄陽作歌而已。及將巡五嶺,親御六師,慕府上寮,事歸僉屬。乃徵為大將軍長史,尋除吏部郎中。以」憂去任。復徵為太子中庶子。公孝思天至,羸頓過人,屢表求哀,久不獲命。既而一人在天,百官總己,司轄朝端,任殊往日。」徵為尚書左丞。復固辭不起。後除驍騎將軍尚書左丞,未拜,乃除吏部郎中。經綜流品,抑揚雅俗,草菜自盡,隱屈無遺。轉司」徒左長史,守河南尹。外家貴臣,舊難為治,而水火兼行,韋弦具舉,曾未期月,風化有成。獄犴蕭條,桴鼓虛置。邵公流稱於前,」音徽不遠;子華垂譽於後,芳塵在目。出為使持節都督兗州諸軍事左將軍兗州刺史。先之簡惠,重以廉平,縫掖相趨,絃歌」成韻,風動雲行,無思不偃。褰帷從事,遠未為匹;露袞酬庸,詎雲能擬。既而萋斐內構,瘢疵外成,反顧三河,龍門日遠。未動終」窮之歎,故絕行樂之辭。酌醴焚枯,高□古昔。以詩賦為錦綺,用經典為膏腴。處常待終,不從流俗,闔門靖軌,十載於茲。既體」中庸,時來不逆。乃為光祿大夫,銀章青綬。屬西戎滑序,蝟起狼顧,玉石靡分,芝藋同盡,陸海神皋,化為巢窟。自非政同豹產,」謀協方邵,無以作鎮陵輔,式遏艱虞。加安西將軍,以本官作雍州事。未幾,徵為撫軍將軍,七兵尚書。龍淵礪而渝明,江海酌」而難竭。臺閣不理,於此有歸。轉鎮東將軍。於時長蛇薦食,憑陵南鄙,孤亭遠戍,所在到縣。徐州刺史元法僧竊邑與賄,策名」境外。朝廷乃眷東顧,日昊忘?,以公為征東將軍東討都督。清濟河如拾遺,舉彭沛於覆手。皆奇聞並立,聲實俱行。所以役」未踰時而功不世出。尋除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征東將軍揚州刺史淮南大都督。梁氏舉吳越之眾,堙桐柏之流。刀斗」沸於堞下,艕歌起於城上,負戶而汲,易子而炊,□□丸積,勢若棋累。國家經營內難,非遑外圖,故載離寒暑,而終於淪陷。吳」人雅挹風概,義而還之。乃盤水氂纓,自拘司敗。雖蘗異人生,而禍從地出。知與不知,莫不銜涕。時年五十八。惟公志識貞遠,」器扃淹峻。昭冥不改其節,風雨無異其音。耕道獵德,枕仁藉義。熹怒不形於色,得喪俱遣於懷。不諂不驕,無怨無悔,資仁成」勇,移孝為忠,周於御己,達於從政,故以德秀生民,聲動天下。而報善無徵,雲亡奄及,道消遂往,逝水不歸,運開追復,幽泉已」閉。乃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尚書令儀同三司,謚曰文靜,禮也。雖復賜地城傍,」陪陵有託,思鄉動夢,歸本成禮。越以元象元年十二月廿四日合葬於舊墓。昔胡公有銘棺之義,熙伯著書版之辭,故敬述」徽範,貽諸長世。其銘曰:」巖巖秀嶺,浩浩豐原,既稱世祿,亦號儒門。揚風上緒,播美來昆,文武不墜,風俗猶存。此德山川,資明象緯,道雖日損,學乃□」費。非齒而尊,捨爵而貴,藝貫鄒魯,聲傳梁魏。摶風上運,驤首高馳,終年四轉,卒歲三移。高冠岌岌,駢組陸離,迴顧敵齒,傍望」肩隨。牧州典郡,化成期月,來儀少陽,實應僉曰。官方務本,動為功伐,東建旌麾,南專鈇鉞。方期難老,永作棟梁,逶迤袞職,邦」家之光。斯望既舛,如何彼倉,老少有慟,朝野悲涼。葬等反周,魂同思沛,風翼歸幰,雲承還蓋。鷩冕加榮,龍旗追會,泉門長掩,」芳塵永壒。」夫人河間邢氏。父肅,州主簿。」長子希遠,字景沖,州主簿,少喪。子長鈞,字孝友,開府參軍事。第二子希宗,字景玄,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出後(下殘)」第三子希仁,字景山,輔國將軍中書侍郎。第四子騫,字景讓,散騎常侍中軍將軍殷州大中正。」第五子希禮,字景節,征虜將軍司空諮議修起居注。」長女長輝,適龍驤將軍營州刺史安平男博陵崔仲哲。父秉,司徒靜穆公。第二女仲儀,適冀州司馬勃海高(下殘)」侍御史。第三女叔婉,適兗州刺史漁陽縣開國男博陵崔臣。父逸,廷尉卿。第四女季嬪,適司空公安樂王(下殘)」銓尚書左僕射武康王。第五女稚媛,適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熒陽鄭道邕。父瓊,青州刺史。」希遠妻廣平宋氏。父弁,吏部尚書。孫祖牧,字翁伯,太尉外兵參軍。長鈞妻河南元氏。父孟和,司空公。(下殘)」譚亮,開府參軍事。第二孫譚德。第三孫摩訶。第四孫毗羅。孫女迎男。」希宗妻博陵崔氏。父楷,儀同三司。孫祖昇,字孝舉,司徒參軍事。第二孫祖勳,字孝謀。孫女祖猗,適安(下殘)」希仁妻博陵崔氏。父孝芬,儀同三司。孫伽利。第二孫黃父。」騫妻范陽盧氏。父文翼,開府諮議。孫女寶信。」希禮妻范陽盧氏。父文符,正員郎。孫僧藏。」祖牧息白石,僧德。女阿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