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曾短暫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簡稱八路軍第115師,1937年8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是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先後參加創建晉察冀晉西南晉冀豫山東抗日根據地[1]

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根據第二次國共合作相關協議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改編命令[2],由紅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及紅軍第74師[1]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師長為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全師共1.55萬人。由於是原紅一方面軍的縮編,成立教導隊,負責安排編餘幹部。193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委員制度,恢復師旅政治部、團政治處建制。任命聶榮臻為第115師政治委員[2](後任羅榮桓),羅榮桓任師政治部主任[1]

對日著名戰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輜重隊,即平型關戰鬥

戰鬥序列  

第343旅

第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

第344旅

第344旅由原紅十五軍團班底組成,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陳漫遠

獨立團

團長楊成武、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

第115師隨營學校

校長孫毅

115師補充團

37年底組建。團長彭雄、政委符竹庭

115師騎兵營

營長劉雲彪、參謀長李鍾奇

二連指導員蔡順禮(不久任騎兵營教導員)

發展

鑑於華北日軍南下進攻徐州,後方空虛,毛澤東即命115師立即開始創立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聶榮臻羅榮桓各領一部兵力分赴華北和山東,其中聶榮臻以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及師騎兵營為基礎,發展為八路軍除陝甘寧之外最大的一塊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1938年11月,政委羅榮桓與代師長陳光率師機關和第686團組成的東進支隊從晉西出發,於1939年3月進入山東,同八路軍山東縱隊會合發展為山東軍區。1943年3月,羅榮桓被中央軍委任命為115師政委、代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45年9月向東北挺進。115師344旅改為八路軍第5縱隊,由黃克誠指揮南下皖北蘇北,後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1945年挺進東北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6縱隊第16師、西滿軍區。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彭玉龍. 程宏毅、謝磊 , 編. 战史简介 八路军第115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來源:《解放軍報》2015年06月24日 05版. 2015-06-24 [202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簡體中文). 
  2. ^ 2.0 2.1 劉志青. 王雙 , 編. 铁血漫道八路军. 炎黃春秋網站,來源:炎黃春秋2019年第3期. [202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 (簡體中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