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中洲里(学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洲里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行政区,她虽与旧时学甲十三庄的庄头中洲同名,然而在实质上两者是有甚为大的差异,两者间所含的地域概念是不同的。其中的最主要的是地域所涵盖的范围,传统上所谓的中洲庄,其所辖范围大致已含盖了整个中洲里,甚至包含目前隶属北门区的部分区域,以及现光华里中不含东边北侧凸出的部分地域。[1][2] 

沿革  

明郑时期,中洲陈桂公(陈一贵)乃担任郑成功部段的运粮官兼督眷船与民船队之职务,当时其带领部分民船队及眷船入沤汪溪(今之将军溪),由今之中洲前、头前寮的西北岸平安上陆,陈氏巡察附近适宜落脚之地后,便就在此地取材并建寮安顿军民,其后并与邻近同行队伍登陆的军民会合,各择合宜之处所建寮屯驻,并将此地命名为中洲(台湾中州陈氏族谱参照)。[3] [4][5]

随著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对地区的再三划分与变更,此地曾划分于盐水港厅北门郡台南厅等管辖。[6] 战后因学甲庄改制为学甲乡之后,又隶属于台南县另外日剧时使用的大字也改制成为村级行政单位,民国95年(2006年)08月将民吉、西进、光明及白渚4里合并为中洲里,至于里名则以旧称谓“中洲”为名命之,而中洲二字在一般民间的定义,就是地区四面被水围绕且地处垂危之处,凸显早前居民的生活皆需以逆势而为。[3][7][8]

交通  

由于中洲里的开发甚早,因之其交通网路也跟著发达,其联外交通有 : 台17、174线、171线、南9、南1线等道路,附近并有台19线相连,加上早期又有将军溪的水路,惟现今将军溪已无运输作用。

台17线南下向东转174线,大抵过了中油加油站即是二重港,行政区域为仁里里,惟台17线道路仅从里西南边的栈寮聚落经过。[9]

174 线经过二重港竹围仔聚落之后,即进入学甲区境内,由西往东可分成3大地区:1中洲地区,包括西廍谢厝寮中洲、东头角、过港仔、新筏仔头等;2学甲地区,包括下溪洲仔后社、学甲、三块厝仔、新二港仔、东寮等;3山寮地区,包括顶山寮、山寮等,往东还有支线的瓦寮。整个区域大抵由174线5公里处绵延至13.5公里处,总长度约为8.5公里。此外,道路由西向东穿过庄头中部,将庄头切分成南北两地,并且在经过惠济宫之后不远即向东南方,沿著本里外围进入秀昌里的下溪洲聚落。而174号道路在中洲里境内有两个路名,在本里西半段为中洲路,而东半段在慈福宫附近往东的则为中山路。[10]

171线在学甲为三连路,其路经中洲里为由西北向东南路经外围,并沿著村里合并前的白渚里东北边缘而下。南9号线在与南12分开后,沿著中洲里北方边缘的养殖场南下进入本里境内,在离开之后直通二重港的侯氏宗祠。南1线由新头港向南,在与171交会之后,沿著本里边缘继续南下,并终止于174线道路(中洲路)。台19线公路借由174线往西与中洲里连结,中洲列为台19线公路学甲段支线庄社,亦属于学甲十三庄之一。[8] 

宗教  

由于位于传统的中洲庄头境内开发得早,因而中洲里的宗教也相当兴盛,其中道教的寺庙为最多,辖区内有 : 惠济宫、慈福宫、清佛宫、圣岳宫、才天宫、开台清水寺及南圣宫等道教寺庙。另也有祭祀孤魂野鬼的民间信仰,有万善爷公庙、头前山仔榕仔公和东西2座新旧南无阿弥陀佛碑。至于佛教,则有广善精舍,位于里的东边中洲2之20号。[10]

惠济宫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即建草寮奉祀,庙宇则创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主祀有保生大帝中坛元帅、开基福德正神等神祇,是中洲社区的信仰中心,也是角头聚落的公庙。[11]

慈福宫 : 因是由邱家先祖跟随郑成功渡海来台时奉请前来中洲驻驾,因而此庙又俗称“姓邱庙”,主祀有李府千岁文衡帝君吴府千岁等神祇,其祂陪祀有观音佛祖文殊菩萨福德正神注生娘娘十八罗汉金身等。[12]

清佛宫 : 中洲陈氏于明治14年自唐山恭迎观音佛祖神尊奉祀于佛堂,光复后经惠济宫太子爷谕示迎请观音佛祖及普庵祖师回镇镇守,又往台东卑南迎请观音佛祖及六甲赤山岩迎回普庵祖师回茅草埔,并由28户人家轮流炉主轮祀,民国70年左右有信徒倡议建庙乃成立筹建委员会,于1998年5月13日辰时奠基肇建。其他陪祀有普庵祖师李府大王注生娘娘福德正神黑虎将军等神祇。[13] 

圣岳宫 : 于1944年中洲竹围仔陈家先祖陈决,向东岳殿求赐黄色香火,数年后再求赐金令一帜回乡,1964年乡亲仕绅求赐龙身,1996年3月28日大帝圣诞日,由陈家子孙及众信士发起,决意原地兴建宫庙之议,1997年3月23日佳辰动土,于2001年12月22日举行入火安座。主祀为东岳大帝,陪祀则有福德正神注生娘娘黑虎大将军牛将军马将军等神祇。[14]

才天宫 : 初期未建庙,众神恭奉于值年炉主家中,遇到圣诞祭典时再临时搭棚设坛供信众参拜,1969年六月,庄民谢刘、谢松、谢番停三位耆老合购谢怨一百五十坪土地,提供为建庙用地。1973年3月,在南鲲鯓代天府吴府千岁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的协助下,上天赐庙号为“才天宫”,同年六月筹组兴建委员会开始规划所有兴建工作。1973年2月新庙破土兴建,于1975年8月竣工。主祀神明 : 谢元帅,陪祀有 : 二太子、三太子黑虎大将军,配祀福德正神注生娘娘等神祇。[15] 

开台清水寺 : 十七世纪初林氏始祖契眷来台垦殖,迨至2005年方成立庙宇兴建委员会,于2007七年农历正月六日众神祇登基入寺。2009年农历十月六日谢土。主祀为清水祖师爷,此外,寺中供奉了一尊孩童造型清水祖师爷,是台湾仅有的一尊。[16] 

南圣宫 : 位于台17线道路的路旁,是中洲里最西边的栈寮聚落角头庙,主祀为大圣爷齐天大圣),也是少数仅供奉单一神祇的庙宇。

圣安殿 : 是中洲里境内最新的庙宇,2024年2月4日正式入火安座,主祀神祇为文衡圣帝,其祂有包府千岁、天官武财神赵元帅等神祇。[17]

万善爷公庙 : 位在庄口174线(中洲路)路南,1959年由中洲惠济宫创建简庙奉祀,并增祀福德正神(原墓旁“后土”),这是一间典型的有应公庙,因早年无主尸骨集中于此埋的万人冢,2005年重建为典雅小祠,其旁有金炉、厕所、老树、凉亭,也是每年学甲上白礁的重要休憩站,每年以农历6月12日为例祭日,中洲人多会备办三牲酒醴前来祭拜。[10] 

头前山仔榕仔公 : “头前山仔”指的是中洲闹区往头前寮产业道路东南边的隆起树林,树林内土丘林立自然生长多株老榕树,树龄已逾200岁其中4株最为高大,东西走向苍郁青翠只是一度是中洲人的乱葬岗,而此地为中洲闻人陈益茂家族私产。头前山仔老树苍郁整片树林阴森乌暗,远观比近赏要来得美丽。80年代大家乐风行期间,树前曾是疯狂民众“扛明牌”的场域。由于这里平时罕无人迹又无人管理,因而老树、杂丛任由发展气根四处窜生,整片树林阴森乌暗。[10] 

东西2座新旧南无阿弥陀佛碑 : 2座南无阿弥陀佛碑皆属石敢当的一种,分别在万善爷公庙的174线道路北处(新碑)及东边路南处(旧碑),安设目的都是辟邪之用。新碑设置于1980年前后,设置原因为三寮湾鱼贩“痟昆仔”骑机车在此撞牛死后,中洲惠济宫为祈安辟邪所安设,碑体初为混凝土,2005年重建“万善爷公庙”时,亦同时重造为大理石碑,并搭建庙型的不锈钢小亭护碑。每年例祭日则随同万善爷公庙(农历6月12日)祭拜,另外3大节(清明中元除夕)也有一些庄民前去祭拜。东边路南的是为旧碑为花岗石材,此碑设置的由来据说是在日据时期曾流行著天花,导致庄民因此死亡者不少,而在当时庄神指示要立石敢当来煞阴水的流入,起初时碑是立向西南,之后又改成西北巷。现今此碑几乎已无人前去祭祀。[10]

重要建物  

陈桂记大宗祠 : 学甲中洲地区大部分的陈姓族人,多认同陈一桂为中洲庄的开基祖,陈一桂起初率领儿子陈昭龙、陈石龙、陈瑞龙全家共计13人入垦中洲,也因此启动了中洲地区的开发,而日后陈氏事业发达后家大业盛,于是便兴建了陈桂记大宗祠。[8] 中洲陈姓族人每年农历7月初1(前周日)于“陈桂记大宗祠”举行祭祖后,都会再专程至郑细老祖妈墓巡礼祭拜。[10] [4] 

栈寮社区古厝 : 栈寮是一个目前不到10户的小聚落,惟虽聚落范围甚为迷你,却曾经出过1位县太爷(台南县长),聚落中的刘姓2房的刘博文便曾经当选过台南县第5、6届县长,其宅第位于栈寮最东边今为中洲191号,目前庄内尚有几栋三合院的古厝,其中以中洲190号大房的古厝保存的最完整,为此中洲社区还在此立了“社区古厝”的标示。[9]

白礁亭 : 位于头前寮(谢厝寮)聚落的西南方,行政区则属西进里境内,是学甲慈济宫举行上白礁刈香与谒祖两大宗教活动的主要场地,在此亭遥祭对岸白礁祖庙的宗教仪式,取代了回福建祖庙的宗教活动。[10][18]

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 : 明末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有一部分军民在头前寮将军溪畔登陆,而为纪念当初来台得以平安地登岸,于是由原台南县政府在民国67年(1978年)所立的纪念碑,供后世子孙们缅怀。[19] [10]

华宗桥、华宗路、华宗纪念公园、陈华宗故居 : 陈华宗担任台南县议员任内积极争取北门商港(芦竹沟)之开发,惟不幸于1968年11月10 日车祸过世,致使北门商港计画胎死腹中。原学甲镇代表会为表彰其对地方之贡献,生前即将学甲通往将军区苓仔寮的将军溪大桥命为“华宗桥”(1955年)。而在其过世之后,原学甲镇公所再于1969将学甲市区最大的马路命为“华宗路”(台19线),同时筹建华宗纪念公园及铜像(位在东阳国小西侧),并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华宗杯排球赛”纪念,目前此赛事已成为全国知名之排球赛。陈华宗在身故后,遗留一座曾用来招待社会名流招待所,因年久失修闲置至今,因而学甲地方人士积极争取修复陈华宗故居。[10] [8] [20]

闻人  

陈华宗(1904年3月10日—1968年11月10日) : 为望族子弟中洲当地陈氏家族的后裔,祖籍福建省泉州先祖陈一贵是郑成功的运粮官,1917年时离台前往东京求学,先后毕业于东京丰山中学立正大学史学科,1932年辞职回到台湾。1950年当选嘉南大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59任原台南台议会第1-4届议员并膺选为议长,1959年转任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任内完成白河水库兴建及曾文水库规划。1964年当选原台湾省议会第3届省议员,并当选连任第4届,任内积极争取北门商港(芦竹沟)之开发。由于其从政作风相当清廉,因而颇受学甲地区百姓感念,故被视为政治人物典范,当地人称为“华宗精神”。[10] [21][22][23][8]

刘博文(1922年—1981年6月6日): 祖先刘十从柳营搬至位于将军溪桥北的村落栈寮,形成刘氏聚落,父亲刘老福以修理脚踏车为业,14岁时中途辍学投靠在满洲作医生的叔叔,曾经人介绍到日本宪兵队担任给事,并参加日本函授学校毕业后升为译官。曾任第五、六届台南县县长,在地方上属“海派”派系。任内因发生农地重划弊案被起诉停职,入狱后因病保外就医,最后在家中上吊自杀。[24]

陈益茂 : 为中洲陈氏家族后人,曾连续当选3届学甲民选镇长,并也当选过台南县议员[25] 陈氏相当热心公益,曾于1961年帮助来自香港的周智夫,在台南西门路开基武庙前小巷开设益智堂,让周氏从此从此得以在台落地深根。[26] [27] 中洲里合并前几个里中的白渚里,乃其依唐诗人杜甫七言绝句登高”之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少白鸟飞回”所命名,意指洲中之一小部。[28] 

参考资料  

  1. ^ 臺灣堡圖. 台湾总督府. . 1904. 
  2.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gissrv4.sinica.edu.tw. [2024-06-23]. 
  3. ^ 3.0 3.1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台南市政府. 
  4. ^ 4.0 4.1 林   , 玮嫔 . 台南平原聚落性質的探討(II):以學甲十三庄祭祀體系為例 . 台北:   国家科学委员会. 2004. 
  5. ^ 姜 , 天陆 .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6. ^ 台湾总督府, 台湾日日新报社 (编).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 
  7. ^ 戴 , 文锋 (主编) .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0   :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8. ^ 8.0 8.1 8.2 8.3 8.4 陈 , 桂兰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9. ^ 9.0 9.1 周 , 宗杨 . 海風牽引臺17 從北馬仔到灣裡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105–110. ISBN 978-986-04-3025-7.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11. ^ 惠濟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6-23] (中文(台湾)). 
  12. ^ 中洲慈福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6-23] (中文(台湾)). 
  13. ^ 清佛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6-23] (中文(台湾)). 
  14. ^ 聖嶽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6-23] (中文(台湾)). 
  15. ^ 才天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6-23] (中文(台湾)). 
  16. ^ 台南市學甲中洲開台清水寺. www.qszs.org. [2024-06-23] (中文). 
  17. ^ 學甲 - 聖安殿. 
  18. ^ 學甲慈濟宮. 台湾宗教文化资产. 1985-08-19. 
  19. ^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資訊網.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2018-09-14 [2024-06-23]. 
  20. ^ 李其桦. 學甲名人陳華宗故居年久失修 地方爭取修復再造. 中时新闻网. 2019-01-09. 
  21. ^ 谢 , 玲玉 . 南瀛鄉賢誌  . 台南  :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1997  : 190–199. ISBN 957-02-0104-5. 
  22. ^ 许 , 雪姬(总策画) . 臺灣歷史辭典 . 台北 : 文建会 . 2004  : 850. ISBN 9789570174298. 
  23. ^ 黄 , 文博(总编辑)  . 臺南縣議會志 . 台南 : 台南县议会 . 2010 : 121. 
  24. ^ 政海浮沉錄  . 台湾时报社. 1977. 
  25. ^ 陈永富. 欽點縣正堂 湖前陳氏台灣開枝散葉. 金门日报. 2023-02-08. 
  26. ^ 博仁堂中藥舖. T. [2024-06-23]. 
  27. ^ 王振恺. 【當月精選】從中藥鋪到藥膳館, 博仁堂 裡的周氏家訓|聯合文學unitas生活誌. 联合文学 unitas lifestyle. 2020-05-20 [2024-06-23] (中文(台湾)). 
  28. ^ 中洲國小 100 週年校慶活動傑出校友名單 (PDF). 学甲中洲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