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香港股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7年香港股灾,又称六七股灾,是指香港股市在1967年发生的一次大跌市[1],主因是六七暴动[2],这是继1965年广东信托银行发生挤提引发股灾后,香港在1960年代的的另一次股灾,斗委会为首的香港左派组织于1967年7月进行连串恐怖活动[3],8月20日至8月28日接连发生北角清华街惨案林彬林光海惨案西环正街炸弹袭击案狮子山爆炸案,六七暴动炸弹潮的城市恐怖主义阴霾笼罩香港[4],引起投资者恐慌抛售股票[5]恒生指数于1967年8月31日下挫至58.61点[1],这是自恒生指数在1964年7月31日以100点为基数创设以来的最低收市点数,也是恒指迄今的历史最低位[6]

背景

1965年1月下旬明德银号因资不抵债发生挤提后倒闭,2月广东信托银行也因为过度放贷及有大笔呆坏帐引发挤提,该银行之后全线停业,挤提潮遂蔓延至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多家华资银行,广东信托银行最终倒闭,这次华资银行挤提潮冲击香港股市[7],引发六五股灾恒生指数于1965年11月30日下跌至77.95点,及后有所回升,1966年2月28日恒指升至该年的最高位85.81点,之后反复下跌。1966年4月6日发生历时三晚的天星小轮加价暴动,但是在香港经营的亲中国国民党媒体如《工商日报》及亲中国共产党媒体如《大公报》,均在社论呼吁民众冷静及支持港府维持社会秩序,显示在香港的左右两派势力都不欲介入这次因天星小轮头等舱加价港币五仙,而被黑社会势力借机发起的骚乱,这场骚乱于4月9日被平息,1966年的六六骚乱虽未有对股市构成冲击,但港股于1966年内始终缺乏上升动力,一直未有重回80点以上。踏入1967年,恒指在年初维持在78至79点之间窄幅上落,至六七暴动开始发生的1967年4月底,恒生指数收报78.35点[8]

1966年5月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最初未有对香港造成影响,可是澳门在1966年12月发生一二·三事件,中共支持的澳门左派势力成功压服澳门政府及驱逐国民党势力出澳门,到1967年1月中国发生一月风暴,中共的极左派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夺得党政机关的控制权,在香港的中共势力亦密谋将文化大革命的舞台搬到香港,并且试图仿效澳门亲共团体的斗争方式压服香港政府,及将国民党势力驱逐出香港,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层开始与香港左派组织积极寻找发起暴乱的机会[9]

历程

左派发起暴乱

香港的亲共组织自1967年年初便开始利用工人及左派媒体,企图利用工厂内生产管理的事务制造对立及发起罢工,借此主导工厂的行政,进而将工潮政治化为矛头直指港府的斗争,不过最初因为资方让步及香港警方采取冷处理的手法,未能将事件扩大,直至同年5月在新蒲岗发生的香港人造花厂工潮,左派团体带领左派工人冲击区内的工厂大厦,引发警民冲突,并且煽动暴徒到处纵火及抢掠。5月16日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杨光成立简称“斗委会”的“港九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开始以“反英抗暴”为名发起大规模暴乱[10],及后暴动在左派团体摇旗呐喊下逐渐扩大,九龙及香港岛一度需要实施宵禁。由于中国政府支持这场左派暴动,在信心危机下中国政府在香港经营的中资公司更是首当其冲,5月尾中资银行发生挤提,单是中国银行在5月24及25日的两天内便被提走1,190万港元(对比1967年物价:湾仔的一个面积300呎的洋楼住宅单位售价3万港元),以1967年香港外汇储备等值约24亿港元,可见经济所受到的冲击[2]

炸弹浪潮及恒指暴跌

斗委会发起罢工及罢市得不到大多数市民的积极响应后,斗委会于7月将暴动升级为连串炸弹恐怖袭击[11],在香港各区街头及交通设施放置八千多件疑似爆炸品,当中有一千多枚真炸弹[12],斗委会虽称炸弹是用来炸政府及炸警察,但是大部分炸弹都是放置在闹市、码头及车站,运行中的电车、巴士、火车和渡轮等公共交通系统屡次遇袭,港共团体发起城市恐怖主义炸弹浪潮的目的是要瘫痪香港社会[13],而被炸伤甚至被炸死的大部分是无辜的平民百姓[11]。同年7月8日,约300名持有机枪及炸弹的中共民兵非法越境入侵中英街香港边境禁区及包围沙头角警岗,挑起沙头角枪战,引致香港警员5死12伤[14],香港的亲共媒体又造谣称解放军即将越过深圳河入侵香港,在这段时期香港内忧外患[15],既要应对斗委会发起的连串炸弹袭击,又要面对军事入侵及战争可能爆发的压力,香港市民都人心惶惶[16]。1967年8月下旬发生连串暴力袭击事件[17],8月20日发生两名年幼儿童被炸死的惨案,8月24日发生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林彬和堂弟林光海被亲共份子暗杀烧死的惨案,8月25日西营盘连环炸弹爆炸导致平民死伤,8月28日拆弹专家在狮子山上被炸死,接二连三的炸弹恐袭及烧杀[18],引起市民及投资者对香港前景的忧虑[19],在1967年下半年掀起二次大战后香港第一波移民潮,大批富裕的社会精英抛售香港股票及物业移居到欧美国家[19],引发大量财富转移[20],香港股市也急速下挫[21]

香港证券交易所曾经在1967年6月8日至6月20日停市[8]。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收市报58.61点,是恒生指数自创立以来的最低纪录,由1966年的高位计算跌幅为31.70%[21],若计及1965年华资银行发生挤提潮之前的跌幅,更达到43.39%,即使由1967年4月尾开始计算,短短4个月的跌幅也达到25%,港股虽于9月稍为喘定,不过当时香港每天都有真假炸弹及有炸弹爆炸,并且造成多人死伤,9月3日湾仔消防局发生炸弹爆炸及港九各区的炸弹袭击合共造成1死28伤。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港共的炸弹袭击更为密集。10月13日湾仔电车遇袭造成1死11伤[22],同日在湾仔告士打道有一名警察被炸死

局势开始受控及恒指回升

工商日报》在1967年10月16日报道左派捣乱份子进行密集的炸弹恐怖袭击,仍是难以阻碍香港经济复兴;香港的出口贸易截至今年9月,对比去年同期增加,香港各类制品继续活跃于国际市场;香港工业增产,出口增加,就业及消费信心恢复,股市及金融市场回稳,旅游、饮食及娱乐行业已逐渐恢复兴旺,足见人心安稳,香港重回繁荣昌盛,至于左派恐怖份子持续进行炸弹暴行,不但无法达成破坏香港经济复兴的效果,反而只会让香港社会各界加深对港共的厌恶和憎恨

1967年10月13日,联邦事务部次官石宝德勋爵抵达香港展开8天访问,港共将炸弹恐袭行动升级,在石宝德途经的地点投放超过600个真假炸弹[23],包括在来往启德机场的道路放置炸弹[24],还利用左派学校的师生布放炸弹[25],然而连串的无差别袭击却使发起六七暴动的港共团体尽失民心,亦导致香港民众对支持这场动乱的中国政府产生极为负面的观感[26],原本同情左派工人示威的市民纷纷倒向支持香港政府的立场,红卫兵火烧英国驻北京代办处也促使中国总理周恩来重新审视对六七暴动的支持态度[27],即使港共的炸弹袭击在1967年10月仍然持续,但香港政府已取得普罗大众及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28],社会秩序亦正在恢复,香港的出口贸易截至9月仍较去年同期增长,香港工业制品继续活跃于国际市场,促使厂家增产,就业人数增加,投资和消费的信心逐渐恢复,显示香港经济正在复苏[29]

1967年10月,港府落实一项香港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基建工程,宣布即将兴建横越维多利亚港的第一条汽车过海隧道,亦即于1972年通车的红磡海底隧道,基建相关的股份及汇丰银行的股价带动恒生指数上扬。10月尾,港府主办香港周提振香港本土消费,纵然历时7天的香港周于举行期间受到港共发动数以百计的炸弹袭击及发生怡和街炸弹爆炸[30],依然有大量市民无惧港共暴力威胁,热烈出席香港周的各项游艺及文娱活动,香港厂商及百货公司在香港周期间推出各项减价促销及抽奖活动,振兴了因六七暴动而一度低迷的零售业和本土消费,同时反映香港社会在港共的炸弹恐袭威胁下正逐渐适应并展现出韧力[31],港共进行城市恐怖主义的作用已被大为减弱并陷入边缘化,规模较以往盛大的银禧工展会亦于1967年12月5日如期举行。六七暴动于1967年12月中基本被平息,香港经济于六七暴动后迅速复苏并恢复高速增长,1968年7月底恒指上升至82.77点,不但高于1967年4月尾六七暴动发生前的78.35点,其后更冲破恒指于1964年7月31日的100点初始点数,于1968年年终收报107.55点,全年上升60%,扭转自1965年起持续三年的跌市。1969年突破150点,由于恒生指数比1964年的初始值高50%,恒指编制人关士光认为港股市况向好及时机成熟,于1969年11月24日正式对外公开恒生指数[8]

后续影响

虽然六七股灾的跌幅于短短数月间便达到25%,也创下恒生指数历来的最低点,不过因为当年香港股票市场只得一间香港证券交易所,这间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英资企业,证券交易的手续又以英语为主,因此在1960年代投资香港股市的散户主要是外籍人士及较为富裕或有较高学识的本地华人,一般普罗市民则较少参与,所以这次股灾对一般华人居民的直接影响较小,即使回顾六七暴动,也多会提及左派暴徒放炸弹、清华街惨案林彬被烧死[19],当年发生的六七股灾却较少被提及。

香港证券交易所在当年曾经采取停市措施,此举引起部分投资者不满,此外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挂牌公司又以英资企业为主,香港中小企业申请上市不易,而且交易语言及文书主要是英语,致使普罗大众不易参与证券买卖,港府成功平息六七暴动后,香港的经济活动很快便回复正常及恢复快速增长[32],1967年股灾也间接催生以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于1969年10月率先开业,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亦相继成立,便利华人居民参与证券交易,市民以散户形式入市买卖股票的门槛大为降低,证券买卖很快便在各阶层的市民普及,股票市场十分炽热,恒生指数上升越倍,可是这个年代的普罗大众对股市的概念和认知相当贫乏,其时对公司申请上市集资又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其后终引发七三股灾[33]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面世45周年 細數十個恆指之最. 经济通. 2014-11-21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2. ^ 2.0 2.1 損失之二(經濟):外匯短缺、貿易萎縮. 众新闻. 2018-07-15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3. ^ 現代警隊的雛型1945-1967 (PDF). 香港警务处.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8). 
  4. ^ 誰讓他們變暴徒? 六七暴動與工聯會. 苹果日报 (果灵闻库). 2018-03-08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5. ^ 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良知-紀念67暴動50週年的現實意義(上). 众新闻. 2017-04-23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6. ^ 今日係……恒生指數正式向外發布. 东方日报. 2017-11-24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7. ^ 社會動盪,人心惶惶?看那些年的香港銀行擠提事件. Business Focus.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8. ^ 8.0 8.1 8.2 回顧政治事件對港股影響. Motley Fool Hong Kong (Yahoo香港). 2019-08-24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9. ^ 张家伟.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p.30) (PDF). hkupress.hku.hk. [2022-08-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1). 
  10. ^ 王永平. 一旁觀者對六七暴動回憶和感想. 灼见名家. 2017-05-17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11. ^ 11.0 11.1 烽火年代先社會而後個人 民安隊義務應對真假炸彈陣. 香港01. 2017-04-28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12. ^ 猛料阿Sir講古——「六七暴動」50周年. 头条日报. 2017-06-02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3. ^ 梁文韬. 香港六七暴動中的文革恐怖主義五十年. 民报 (Yahoo新闻). 2017-05-08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14. ^ 亲历沙头角枪战警察左墀:殉职同袍血流乾,抱起很轻. 明声报. 2017-05-05 [202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15. ^ 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9). 
  16. ^ 回到1967大撕裂的時代. 明周. 2017-02-02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17. ^ 左派亂炸平民 1967炸彈浪潮. 苹果日报. 2018-03-08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7). 
  18. ^ 以愛的名義殺人放火. 众新闻. 2018-05-21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19. ^ 19.0 19.1 19.2 每次危機,李嘉誠都作出正確的商業決定. Business Digest.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20. ^ 香港會不會發生1967年股災?. Yahoo新闻. 2019-08-06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21. ^ 21.0 21.1 港股瀉千點 重返97回歸前收市價 陳政深料續下跌 絕非「溝貨」時機. BossMind.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22. ^ 十八歲學生唐德明之死. 众新闻. 2018-05-26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23. ^ 警員憶述文革浪潮衝擊香港 難忘六七暴動拆炸彈. 苹果日报 (果灵闻库). 2006-05-16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24. ^ 回顧香港六七暴動‧“放彈人”悔疚至今. 明报 (世华媒体). 2012-07-11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25. ^ 反英抗暴捲土重來 — 洗腦篇. 消失的档案. [202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26. ^ 香港身分認同的開端──讀《六七暴動》. The News Lens. 2019-11-20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27. ^ 谭嘉琪. 刘锐绍谈他的新书《我从67暴动到今天》. VOA. 2017-07-24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28. ^ 殖地史實 黨媒鼓吹仇恨 反殖變撐殖 「雞毛蒜皮」六七暴動. 苹果日报. 2021-05-24 [202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29. ^ 暴徒瘋狂亂擲炸彈 難阻本港經濟復興. 工商日报 (第9页). 1967-10-16 [2023-09-18]. 
  30. ^ 衝着「香港週」製造恐慌 外籍警官伏屍怡和街. 苹果日报 (果灵闻库). 2018-03-07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31. ^ 六七左暴讓港人與治港者產生認同感─光輝時代於焉展開. 风传媒. 2022-01-15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32. ^ 同說粵語、曾是殖民地,為何港澳對政府態度截然不同?.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33. ^ 香港老花鏡: 1973年股災(上)-股市病. RTHK. [2022-11-10]. 

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