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入学考试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年份 | 日期 | 年份 | 日期 |
---|---|---|---|
1962年 | 5月11日 | 1970年 | 5月6日 |
1963年 | 5月3日 | 1971年 | 5月5日 |
1964年 | 5月6日 | 1972年 | 5月3日 |
1965年 | 5月5日 | 1973年 | 5月3日 |
1966年 | 5月4日 | 1974年 | 5月3日 |
1967年 | 5月3日 | 1975年 | 4月30日 |
1968年 | 5月3日 | 1976年 | 5月4日 |
1969年 | 5月7日 | 1977年 | 5月3日 |
香港中学入学考试(英语:Secondary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又名中学入学试,俗称升中试、SSEE、Secondary Exam或SE,是以往香港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的考试,由教育司署举办,目的在甄选考生入读官立中学、津贴中学、补助中学,及私立中学的政府补助学位。中学入学试于1962年开设,取代以往的香港小学会考[1];但社会习惯上依然称呼之为小学会考[2]。1977年为最后一届,之后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办法取代。
简介
香港中学入学考试共设有3个科目:中文、英文、算术。英文小学考生可以应考特选英文卷一及卷二,以代替中文及英文科。考试于5月第一个星期其中一日举行,每科设一卷,考试时间为45分钟,一个下午考毕。1962年考试1时30分起,两节休息时间各半小时。[3]1963年起1时15分开始,两节休息时间各40分钟。[4][5]到1970年起则提前至1时开始,休息时间增至50分钟。[6]
1962年 | 时间 | 科目 | ||
---|---|---|---|---|
时间 | 科目 | 1963年起 | 1970年起 | |
1:30-2:15 | 算术 | 1:15-2:00 | 1:00-1:45 | 中文(或特选英文一) |
2:45-3:30 | 英文(或特选英文一) | 2:40-3:25 | 2:35-3:20 | 算术 |
4:00-4:45 | 中文(或特选英文二) | 4:05-4:50 | 4:10-4:55 | 英文(或特选英文二) |
每一科的试卷内都有大量题目,意在使大部份考生不能完卷。(例如1963年算术科多达92题,平均每题作答时间不到半分钟。[7])
初时参加考试的学生须由小学挑选。每间小学可以挑选的学生比例,是上一年该校学生获派中学比例的两倍,或百分之六十,取这两数的较大者。应考学生在考试年的8月31日,须未满14岁。不符合年龄限制的学生,除非有特殊情形,通过校长保荐,否则不可应考。(14岁是当时香港劳工的最低合法年龄。)学生不得重考。1970年起,应考人数限制放宽,所有应届小学毕业生都可参加。[8]但年龄限制和不准重考规定一直不变。[9]
各科分数调整后总和,用来定出学生等次,决定学生获分配的学校。各科成绩分为九等,一等最优,九等最劣,六等以上及格。[10]学位分配结果于7月中公布,考生可考获X1~3级 Y1~3级, X级可获派五年中学学位, Y1~3级可获派三年中学学位, 其它成绩就没有学额分配。
1962年至1964年,每科试卷分两部份,首20分钟只可做第一部份,之后25分钟只可做第二部份。1965年起,各科不再有分部限时。自1969年起,各科试卷加入电脑批改的多项选择题。从这年起,每卷分甲乙两部份,甲部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设5个选项,乙部为填写答案的传统题目。[11]同年英文中学会考亦首次采用多项选择题。[12]
教师的抗议行动
1973年,文凭教师因薪级问题迟迟未得解决,发起抗议升中试行动。教师在监考升中试后,向考生派发“给升中试考生的信”及白底红字“升中试,坏制度”贴纸。信中痛批升中试迫使学生长时间温习,剥夺学生的快乐童年,摧残学生身心,而教师被迫操练学生应试,亦同受其害。信中又提出要求政府尽速增办官津中学,以五年为期,逐步达至小学毕业生都可以升读中学,使升中试可在五年后废除。[13]
采用十进制
1974年以前,算术科有使用英制和市制单位的计算题,运算较为繁琐,尤以英制为然。例如:
- 1966年算术科[14]
- 第35题(市制):以2.7乘2丈4尺。答:6丈4尺8寸
- 第40题(市制):1担12斤、2担与2担16斤的平均重量是多少?答:1担76斤
- 第53题(英制):三角形的面积是1方码1方呎,高是2呎,求底边的长度?答:3码1呎
- 第63题(英制):若1加仑水重10磅,求1品脱水之重量。答:1磅4安士
由于香港在1970年代推行十进制,自1975年起,算术科完全使用十进制单位。[15]
在升中试最初数年,英镑尚未进行十进制改革,仍用复杂的旧币制。即使香港不使用英镑,算术科也要测验学生英镑的繁复计算。例如:
- 1963年算术科[16]
- 第24题:以36乘1英镑3先令4便士。答:42英镑
- 第24题:1英镑的2/3是多少?答:13先令4便士
- 第52题:设港币16元等于1英镑,问港币30元可换英币若干?答:1镑17先令6便士
取消升中试
最后一届中学入学试于1977年5月3日举行。[17]1978年起,政府实施九年免费教育,中学入学试已无用处而废除。首届香港学业能力测验于1977年12月6日举行,取代中学入学试。[18]
参见
参考
- ^ 〈中学入学试,五月中举行〉,《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62年2月21日。
- ^ <新闻档案>,无线电视翡翠台,2013-10-07
- ^ 〈首届小学升中考试,今天下午分区举行〉,《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62年5月11日。
- ^ 〈升中试今举行〉,《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64年5月6日。
- ^ 〈本年度中学入学试考生须知〉,《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1969年4月18日。
- ^ 〈中学入学试今下午举行〉,《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三页,1970年5月6日。
- ^ 〈三万学生昨考升中试,算术科竟达九十二题〉,《大公报》第一张第三版,1963年5月4日。
- ^ 〈放宽升中试考生数字限制后,中学位更不足〉,《华侨日报》第六张第二页,1970年1月26日。
- ^ 〈一九七七年中学入学试,明年五月三日举行〉,《华侨日报》第六张第四页,1976年11月13日。
- ^ 〈升中试卷评阅,下星期三开始〉,《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一页,1964年5月10日。
- ^ 〈小小年纪要为升学搏命,升中试有如枷锁〉,《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69年5月10日。
- ^ 〈参加本届英文中学会考,要先学填格子〉,《华侨日报》第五张第四页,1969年4月15日。
- ^ 〈教师促增办官津小学,五年以后取消升中试〉,《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73年5月4日。
- ^ 〈第五届升中入学试各科试题及答案〉,《工商日报》第九页,1966年5月5日。
- ^ 〈计划全面性改用十进制〉,《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一页,1975年2月23日。
- ^ 〈二届升中入学试各科试题及答案〉,《工商日报》第九页,1963年5月4日。
- ^ 〈升中试昨最后一次举行,数十万小学生如释重负〉,《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77年5月4日。
- ^ 〈初中学位分派办法决定,全港中小学分廿四个网〉,《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7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