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台风鹦鹉 (2008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台风鹦鹉 (2008年)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10年9月19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热带气旋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热带气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东南亚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东南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东南亚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菲律宾任务组提供支持。
香港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鹦鹉横过香港之路径

  • 版本一︰
File:Nuri hk track.png
版本一

右图是鹦鹉的中心(风眼)横过香港时的路径,根据香港天文台的警报、气象站气压读数及风向绘制。鹦鹉首先在香港岛东面15-20公里掠过,其后在西贡登陆[1]登陆后鹦鹉强度锐减,风眼横过沙田大埔,进入新界东部。[2]由于大帽山的地形给鹦鹉的西南象限带来很大的阻力,鹦鹉转向西南方向移动,穿过石岗一带,中心到达屯门[3][4]由下白泥一带出海至后海湾(一说是经过流浮山),趋向深圳西部,即蛇口一带[5]并继续减弱。横过香港期间,鹦鹉一直维持着每小时14-16公里的速度前进。

  • 版本二︰
  • 鹦鹉首先在香港岛东面15-20公里掠过,然后转向西移动,在清水湾附近登陆,并横过九龙市区及大屿山,其后转向西北移动,横过新界西部,进入深圳。
  • 当鹦鹉的风眼开始离开香港时,横澜岛在其东南眼墙影响期间曾录得飓风程度西南风,显示鹦鹉横过香港期间可能仍有台风程度。

参考资料


既现有两个版本,请双方在此解决争议后,才按共识把之加回页面。—J.Wong 2008年8月22日 (五) 16:07 (UTC)[回复]

根据香港天文台的每小时热带气旋定位、香港各区风向变化过程,估计鹦鹉并非如天文台初时的预测般向西北移动横过新界东部,而是在清水湾附近登陆后一直向西移动,横过九龙市区,再登陆大屿山,然后转向西北移动,登陆屯门一带,再横过后海湾进入深圳。不知User:384是凭什么画出那个路径图呢?--Simonlo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04 (UTC)[回复]

此图盖非本人所画。—J.Wong 2008年8月22日 (五) 16:07 (UTC)[回复]
对不起,我搞错了,我已更正。--Simonlo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10 (UTC)[回复]

此图是我画的。建议等待香港天文台发出报告后,才作决定。现阶段先隐藏该部分。—384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12 (UTC)[回复]

请问一下Simonlo,请问您同意版本一的描述文字吗?—J.Wong 2008年8月22日 (五) 16:14 (UTC)[回复]
我个人连续每小时看天文台发布各风速计的风向, 认为第二个说法较可取. 另外, 第一个说法要攀过很多的山头,十分困难.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测.—Kittyhawk2(谈♥) 2008年8月22日 (五) 16:15 (UTC)[回复]
另外, 其实风眼也有区分高层风眼与低层风眼, 因为在登陆后, 看来风眼已经“散开”左, 各有各走, 造成风眼并不晴朗.—Kittyhawk2(谈♥) 2008年8月22日 (五) 16:15 (UTC)[回复]

两点补充资料:1.根据本地著名业余气象网站HKCOC的网主观测,在鹦鹉登录后不久,沙田区曾短时间出现蓝天,他应为是风眼。2.横澜岛录得飓风程度的西南风,很可能是阵风。虽然第一点不是“可靠的参考来源”,但亦可佐证版本一。当然,版本一有完备的参考来源,绝对不是胡乱“吹”出来的。—384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25 (UTC)[回复]

版本二是根据天文台每小时的定位得出的结论,这是有确实数字的定位,如果只是根据肉眼看到疑似风眼,可信度似乎低于天文台的定位。而且,在沙田见到蓝天不代表风眼就在沙田,可以是在任何无遮挡的地方。另根据天文台的风向及风速图,在17:10,大老山吹东风,沙田吹东北偏北风,青洲吹北风,京士柏无风;去到18:00,大老山已吹南风,沙田吹东风,青衣吹东北风,青洲吹西北偏西风,由此推断鹦鹉的低层风眼在九龙山脉以南自东向西横过九龙市区比较合理。为热带气旋定位时,一般是以低层环流中心为准,即使当时的高层风眼在新界,也不应如此画。如果你有地下天文台的账号,建议你去讨论区有关台风鹦鹉的主题(part 3),那里有些人绘出了鹦鹉的高层和低层风眼的大致路径图,你可以去参考一下。--Simonlo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47 (UTC)[回复]

我没有地下天文台的账号,不好意思了。不过,上面新加的路径图,符合你的讲法吗?九龙区一段路径是否需要再南移?—384 (留言) 2008年8月22日 (五) 16:51 (UTC)[回复]

上面那两幅图先用作参考,本人建议您在绘制另一幅时,可用Image:HK map.png。此图不会有任何版权问题。—J.Wong 2008年8月23日 (六) 03:17 (UTC)[回复]
彻头彻尾的原创研究……—Quarty 2008年8月23日 (六) 08:07 (UTC)[回复]
请问你是指版本一还是版本二?—384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8:44 (UTC)[回复]
补充一点,台风鹦鹉先后经过香港岛东、在西贡登陆,往新界东,以及屯门,最后在后海湾出海,全部均引自新闻报道(二手资料),故上述版本一的文字,绝对可以算是三手资料。我是维基新手,请多多指点!—384 (留言) 2008年8月24日 (日) 08:32 (UTC)[回复]
底图使用Image:Hong Kong Outline Map.png会较理想,Image:HK map.png是美国中情局的PD地图,Image:Hong Kong Outline Map.png则是由维基人亲手绘制。—沙田友 (留言) 2008年8月27日 (三) 06:00 (UTC)[回复]

议决

根据香港天文台台长网志,版本二有效。我已将两个版本有效的部分合并。—384 (留言) 2008年8月27日 (三) 20:24 (UTC)[回复]

我觉得折向西南移动那一段应该没有这么北,鹦鹉的中心应该有横过将军澳一带。--Simonlo (留言) 2008年8月29日 (五) 03:52 (UTC)[回复]

关于台风名词的问题

据我了解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表是循环使用的(参见台风中的“命名及编号”),这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两个“台风鹦鹉”,是否应该考虑这个问题?--FDyyr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6:31 (UTC)[回复]
是的。但为避免混乱和取得共识,建议稍等几天才把条目改名成“台风鹦鹉(2008)”。—384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6:43 (UTC)[回复]

  • 没有改名称的必要,鹦鹉(如丽)这个名字是鹿莎(露莎)被除名之后替换的名字,至今只使用过一次,并没有混淆的可能,等到下次再轮到鹦鹉(如丽)这个名字时,大概也是五、六年之后的事了,届时再移动就好了。未命名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7:34 (UTC)[回复]
同意,没有歧义就没有消歧义的需要了。 --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23日 (六) 08:13 (UTC)[回复]

有地域中心的问题

本人颇不明白为何文中出现了这个问题?敬请加上模版者作出解释。—J.Wong 2008年8月23日 (六) 07:47 (UTC)[回复]

灾情最大的地方在哪里?这篇条目篇幅最大的地方在哪里?—Quarty 2008年8月23日 (六) 07:55 (UTC)[回复]
实在所有受灾地区都应有相应的长度。香港一段虽长,但香港受到正面吹袭,诚本人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问题反而在于菲律宾、中国大陆两段内容匮乏。—J.Wong 2008年8月23日 (六) 08:02 (UTC)[回复]
这不就是我指出的问题吗?挂个“尚需补充世界性的内容”的模板不过份吧?—Quarty 2008年8月23日 (六) 08:05 (UTC)[回复]
请阁下息怒,本人并非反对阁下加上模版亦认同尔由。只是不明而已并希望阁下在下次加上模板时于讨论页加上原因令他人更明白。最后,感谢阁下解答了本人之提问。—J.Wong 2008年8月23日 (六) 08:10 (UTC)[回复]
我有同样的看法,虽说大部分的人关注自己周边事物是常情,但香港朋友编写台风条目问题特别严重,举例来说,灾情部分往往连某个老婆婆被风吹倒、某个上班族被掉下来的招牌打到这种事都写进去,这种轻伤的案例,台湾一个台风过来,几乎都有数十起至上百起,随便到灾害防救委员会调个pdf档,过马路滑倒这种事都有,依样画葫芦的话,写个上万字节都不是问题,但是这有必要吗?只要看看台风凤凰 (2008年)条目就知道了,这个台风主要侵袭台湾,台湾部分大部分是我写的,我就很讷闷离台风一千公里外的香港,写这么多琐事是要做什么?未命名 (留言) 2008年8月23日 (六) 08:07 (UTC)[回复]
又例如澳门维基人似乎对台风没什么兴趣,即使有可靠参考资料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写一样?有那么必要自写自话吗?--治愈系的小琛儿(探病去)(病历表) 2008年8月25日 (一) 16:40 (UTC)[回复]

香港已经没有“挂风球”,请勿再用这个字眼

挂风球已经在2001年随着长洲信号站不再挂风球后,香港的热带气旋信号已改为“发出”,不是“挂风球”。-我爱黑涩会上课啦!美眉来找我吧!♥2008年8月28日 (四) 12:57 (UTC)[回复]

建议半保护处理

有关引起争议的部分,经常被不知名用户删去,建议半保护处理。—384 (留言) 2008年9月6日 (六) 15:35 (UTC)[回复]

优良条目候选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台风鹦鹉 (2008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自然科学 - 大气实体学及气象学,提名人:HW (留言 - 贡献) DC8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9 (UTC)[回复]

请求快速删除

不知名热带气旋 DGIAEPS留言2016年7月4日 (一) 10:48 (UTC)[回复]

(○)快速保留:为香港带来5年以来首个九号信号都叫“不知名”?还有,明明是香港天文台的连结,阁下竟斗胆改成“澳门天文台”(先不谈澳门是叫“气象局”),真不知阁下究竟想干什么⋯⋯——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6年7月4日 (一) 13:41 (UTC)[回复]

不是接近0毫米

是接近500米,可能50厘米 Hermes449757留言2021年8月22日 (日) 03:3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