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麦道DC-1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C-10/MD-10
孟加拉航空DC-10
类型 三发喷气中长程2-5-2式广体干线民用飞行器
原产国 美国
制造商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首飞 1970年8月29日
起役日期 1971年8月5日,美国航空
退役日期 客机:2014年2月24日
状态 停产
客机已全数退役,货机仅一架服役中,而极少数军用版和特制改装版仍继续服役
主要用户 TAB航空英语Transportes Aéreos Bolivianos
奥比斯
生产年份 1968-1988年
制造数量 DC-10:386
KC-10:60
单位成本 1,500万美元(1971年)[1]
衍生型 KC-10加油机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MD-11
马来西亚航空DC-10
美国DC-10改装的灭火机

麦道DC-10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三发动机广体客机,为麦道作为接替DC-8客机的后继型号。1970年8月29日首飞,1971年8月5日由美国航空率先投入营运。是世界第二型广体客机。

DC-10因为在市场投入营运算是比对手的要较早,获得一定程度的销售量,可是早期也因为货舱的设计瑕疵与麦道公司蓄意对客户隐瞒爆发了多起重大飞安事故,使得DC-10在1970年代的长程客机市场评价声名狼藉,直到1970年代末期修复一系列问题后飞行安全性才稳定提升。然而在1970年代一系列的意外后,麦道在争取客机订单的收获逐渐减少,使得DC-10于1988年12月停产,最后一架于1989年7月交付给尼日利亚航空,共生产446架(包括60架交付美国空军的KC-10A)。[2]

发展

道格拉斯公司在1965年向美国空军投标CX-HLS(重型后勤保障系统,Heavy Logistics System)方案竞标失败以后,决定以其落选的竞标设计作为基础尝试研发新式客机。1966年,美国航空要求飞机生产商开发一款载客量较波音747少、能在较短机场跑道起降,却有747相近航程的飞机。1967年,道格拉斯与麦克唐纳公司合并,DC-10成为道格拉斯公司麦克唐纳公司合并后开发的第一款商用飞机。初期计划提出四发动机、双层客舱、载客量550、机身长度接近DC-8的设计,但这一方案被取消,代之以单层双通道、三台发动机、最大载客量399、长度接近DC-8 Super 60的设计。除了设计改变,麦道公司引进了子承包商制度,将飞机的一部分零件委外制造,其中很多零件是授权由康维尔委制。这个制度虽然降低了麦道公司在制造飞机的成本,但是也使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监督飞机设计的法律产生了漏洞。

1968年2月19日,就在该计划被认为进展落后于洛克希德L-1011之际,美国航空总裁乔治·A·斯巴特尔与麦道的詹姆斯·S·麦克唐纳共同发布了美航即将订购DC-10的消息。这引起了洛克希德公司的震动,当初美国航空业界还有一条协议要美航从一开始抛开其竞争对手。此外美航还要求DC-10要装配劳斯莱斯RB211发动机。

DC-10原型机在1970年8月29日首飞,后续进行了929次、1,551飞时的测试;在测试时飞机的设计瑕疵已经曝露,1970年进行地面测试时因为一扇外开的货舱门爆破,导致飞机失控减压,进而造成飞机的客舱地板塌落。虽然问题已经曝光,但是因为麦道高层企图尽快将飞机完成投入使用,因此不想进行任何设计变更,而使用行政压力逼迫测试单位无视瑕疵继续测试,即便康维尔曾向麦道发递备忘录警告这些问题,但麦道高层选择性的无视备忘录之内容。

1971年7月29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了DC-10的适航认证,允许该型机投入商业营运使用。1971年8月5日,美国航空的DC-10进行首次商业飞航服务,随后联合航空也投入使用。

DC-10启用后次年,业界开始发现这型号飞机在设计上有严重的缺陷,其中最严重的是机腹货舱舱门设计。DC-10为了妥善利用货舱空间,因此货舱门是向外开启,使得货舱空间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效率。然而现代喷气机引入了加压机舱英语Cabin pressurization设计提高飞机可用高度,并改善乘客舒适性,货舱门为了抵抗舱内增压,需要使用较强固的锁定机构避免外开式舱门发生意外自行开启,倘若货舱锁无法抵抗加压失效,那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失控减压

1972年6月12日,美国航空96号班机事故即呈现了这个风险,理论上应该已经锁定的货舱锁实际未完全啮合,使得飞机起飞后到大约11,750英尺高度发生货舱门爆破,失控减压引发客舱地板塌落,而塌落地板又扯断了控制[垂直尾翼]]的线路,虽然飞行组员成功将飞机安全迫降,但问题爆发后麦道并没有全面修改设计,而是使用政治力去游说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不发布限航令的前提下进行小部分的结构强化,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

货舱设计瑕疵在第二次爆发时,造就了1974年的土耳其航空981号班机空难,造成机上346人全数罹难,这是当时民航史上罹难人数最多的一场飞安事故。事故起因与1972年的美国航空事故几乎如出一辙,货舱门爆破后客舱地板塌落,扯断飞控线路,但土耳其航空飞机没有美航的好运气,最终失控坠毁。因相同问题引致两次空难,使得美国众议院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意外问题,同时也检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进行飞机型号认证中的管理疏失问题。FAA在检讨自身疏失后,也发布对麦道的全面货舱改装指示,麦道需要对货舱舱门进行重新设计。1979年,DC-10更在一年内涉及三宗意外,虽然意外起因与飞机本身设计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其品管可能存在的重大瑕疵使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1979年6月6日撤销了DC-10的适航证明,命令在美国服务与和美国签订飞航协议的DC-10机队全面停飞,并调查飞安的实际问题。

DC-10的多次重大意外进而打击了麦道公司在民航市场的声誉,也重击了DC-10的行销。其后的联合航空232号班机空难虽然后来被证实与麦道无关(因通用电气制造的引擎缺陷),仍令DC-10飞机的名声进一步受打击。但虽然受到多次空难事故打击乘客及航空公司的信心,DC-10因导入市场较早、操作及维修成本较低廉、以及可选用普惠通用电气引擎飞更远之故,在销售量上打败了竞争对手洛克希德L-1011。但也仅止于此。该机型终究也并没有取得成功,随着双引擎的广体客机空中客车A300空中客车A310波音767在DC-10复飞不久逐步陆续进入市场,美国联邦航空局也适时放宽双发延程飞行限制,使得上述客机足以飞行横越大西洋、及美国本土夏威夷的航班。三引擎的DC-10虽然载客量较大,却因为相对耗油以及多起空难影响,迅速丧失大量订单而被迫于1983年宣布终止接收订单并于1989年惨淡停产。

为了挽回DC-10颓势,加长改良型MD-11虽然立刻于1990年进入市场,但操作成本及整体性能仍然不敌新一代的空中客车A330空中客车A340波音777,于2001年停产。此后DC-10及MD-11曾因三引擎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大于双引擎飞机的优势,改装成货机用途,但近年来随着油价上涨的负面影响以及拥有更大的最大起飞重量波音777F的发布,DC-10F和MD-11F也开始逐步退出市场,而在2020年开始在全球爆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则加速了DC-10F的大规模退役。

2014年,孟加拉航空宣布,旗下最后一架DC-10正式退役,全球的DC-10至今都已结束商业载客的营运模式。

2018年,联邦快递宣布将开始加速退役旗下全部DC-10F与MD-10F,并逐步由波音777F取代,而较少货量且航程较短的航线则由波音737-800BCF取代。2022年,最后一架DC-10F从联邦快递除役。

型号

DC-10-10

以DC-10-10客机改装而成的第二代奥比斯眼科医院
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10(1974年)

基本型,1970年试飞,1971年交付给美国航空。由三台通用电气CF6-6D推动,航程为5,460公里。奥比斯飞行眼科医院曾使用此型DC-10。

DC-10-15

墨西哥国际航空的DC-10-15

机体与DC-10-10相同,采用更有效率的引擎和增加了一个油缸。用家是墨西哥的两间航空公司墨西哥航空墨西哥国际航空。较大推力的发动机是为了抵消在高温环境下引擎压缩比的减少。1981年交付,只有7架订单。

DC-10-20

机体与DC-10-15相同,但引擎改用普惠JT9D-15。该机型后来应启动用户西北航空要求而更名为DC-10-40。

DC-10-30

在DC-10-10上增加了起飞重量和航程,机体缩短了0.3米,并改用长程版DC-10(DC-10-20)的油箱配置和使用效率更佳的通用电气CF6-50C,增加一组起落架,最大航程11,050公里,载客270~380人。DC-10-30亦有DC-10-30客货互换型及DC-10-30F全货机型。荷兰皇家空军的三架KC-10加油机就是由此款客机改装而成,但客舱仍可用作人员输送。

DC-10-40

日本航空DC-10-40客机

引擎换用了JT9D-59(DC-10-40D)或JT9D-20(DC-10-40I),其中DC-10-40I为原来的DC-10-20,且对垂直尾翼和2号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改进。DC-10-40总共只有日本航空西北航空两个客户购买,共生产42架。后来部分原属于日本航空的DC-10-40D则改装为DC-10-40F并交付给俄罗斯航空货运

DC-10-50

英国航空要求的型号,使用RB211-524型发动机。但由于英国航空转而购买L-1011-500而流产。

军用版本

KC-10A

美国空军的一架KC-10空中加油机,正在为F-16战斗机加油。

KC-10A是DC-10-30系列的军用版,用途为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67,624千克,机舱可运载53,297千克燃油,由于机舱运载的燃油与机上的主油箱相通,因此,实际上全机可满载达161,508千克燃油。KC-10A的空中加油系统位于机尾下方,由数位线传飞控系统(FBW)控制加油作业。KC-10A于1980年7月12日首度试飞,1981年3月17日首次交付美国空军,共接获60架(原订12架,曾一度增加至62架)的订单。此批空中加油机已于2024年9月尾全数退役[3]

KDC-10

KDC-10为另一款从DC-10-30衍生的空中加油机,与KC-10A性能相若。然而,KDC-10由二手的DC-10-30客机或货机改装而成,主要由荷兰皇家空军使用,一共改装了3架。随着A330 MRTT入役,该等加油机已陆续退役,除其中一架已经拆解外,其余飞机转让予美国两家军事承包商,并将继续服役。

导弹侦察机

2007年,美国导弹防御署以原属美国航空拥有之DC-10改装试验型导弹侦察机。

MD-10-10/-30

MD-10是波音根据联邦快递要求而将DC-10改良而成的。主要改动包括:将DC-10的驾驶舱改为与MD-11相同的玻璃座舱,加强机体结构,并将最大起飞重量增加至203,000千克。

MD-10是由波音公司改装制造的,联邦快递为这款机型的最大用户,亦是这款机型的唯一用户,至2008年8月联邦快递共拥有65架MD-10F。2016年,首架客机版MD-10-30改装完成并交付给奥比斯作为第三代眼科飞行医院。

性能

孟加拉航空DC-10-30的客舱,摄于其最后一次载客飞行后
DC-10-10 DC-10-15 DC-10-30 DC-10-40
驾驶员 3(MD-10-10/-30:2)
载客量 380(一等式)、250(两等式)
长度 182尺3寸(55.5米[4] 180尺8寸(55米) 181尺7寸(55.4米) 182尺3寸(55.5米)
高度 58尺1寸(17.7米)
翼展 155尺4寸(47.3米) 165尺4寸(50.4米)
机身宽度 19尺9寸(6.02米)
机身高度 19尺9寸(6.02米)
机舱最大宽度 18尺2寸(5.54米)
空机重量 240,171磅(108,940千克) 266,191磅(120,742千克) 270,213磅(122,56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430,000磅
(195,045千克)
455,000磅
(206,385千克)
572,000磅
(259,459千克)
572,000磅
(259,459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0.82马赫
(每小时541英里、870公里、470海里)
最高速度 0.88马赫
(每小时580英里、934公里、504海里)
最大航程 3,800英里(6,114公里) 4,350英里(7,000公里) 6,220英里(10,010公里) 5,750英里(9,252公里)
最大燃油量 21,700加仑
(82,134升)
26,647加仑
(100,859升)
36,650加仑
(138,720升)
36,650加仑
(138,720升)
起飞所需跑道长度 8,612尺(2,625米) 7,257尺(2,212米) 9,341尺(2,847米) 9,240 尺(2,817米)
最大爬升高度 42,000尺(12,802米)
发动机(x3) GE CF6-6D GE CF6-50C2F GE CF6-50C PW JT9D-59A
发动机推力(x3) 40,000磅(177.9千牛顿) 46,500磅(206.8千牛顿) 51,000磅(226.9千牛顿) 53,000磅(235.8千牛顿)
来源: [1], [2], [3][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涉及DC-10的空难事故

自1972年以来,DC-10牵涉于很多重大空难事件中,导致千余人死亡。

以下是一些较重大的事故:

参见

麦道产品线
类似型号

参考资料

  1. ^ AIRLINES RECEIVE FIRST DC‐10 JETS New York TImes. [202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2.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10/KC-10运输机. 波音. [200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2). 
  3. ^ 60th Air Mobility Wing Public Affairs. Travis AFB bids farewell to last KC-10 . U.S. Air Force News. 2024-09-27 [2024-09-27]. 
  4.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10性能规格. 波音. [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5. ^ Accident information : McDonnell Douglas DC-10 US Air Force 82-0190.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