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层地区陂圳系统
桃园三层地区陂圳系统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大溪区三层段头寮小段 |
建成时间 | 1828年(三层圳系统) 1964年(新福圳系统) |
官方名称 | 桃园三层地区陂圳系统 |
类型 | 登录等级:文化景观 登录种类:水利设施 |
评定时间 | 2022年1月12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桃园三层地区陂圳系统是指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草岭溪陂圳的水圳系统,该系统为昔日稳定供应下游水源,增加灌区之水稻面积的埤塘设施,共分类成三层圳系统及新福圳系统。今列为文化景观。[1][2]
沿革
“三层”位于大溪镇东南方,该地名中的“层”指的是由河川冲积形成的河阶台地,而“三层”正好指的是从底部数来的第三个阶层。打铁寮古道穿越白石山和草岭山之间的棱脉,是昔日三民与三层居民之间重要的交通通道。[3]
三层圳系统最早始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袁氏投资开凿牛角湳陂、公馆陂、莿仔寮陂和顶圳隧道等工程,旨在为三层地区提供所需的灌溉水源。导水路线利用地形变化产生落差原理的自然工法概念,在山腰陡坡沿线建设,以满足灌溉需求。随后,林本源家族积极参与水资源利用,并修建了龙过脉陂(后慈湖)和新陂(前慈湖)等埤塘,同时开凿水渠进行引水灌溉。其中修建的公馆陂及莿仔寮陂后被填平,至今仅有牛角湳埤保存下来。
大正元年(1912年),总督府对白石陂进行了重修。其中三层圳上游连接白石陂、龙过脉陂、慈湖和牛角湳陂,通过稳定地供应下游的水源,扩大了灌溉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白石陂和龙过脉陂采用塘涵来控制水量,三层圳的上游渠道则根据地形采用了自然工法,除了连接陂塘,还在途中修建桥梁。
1964年,桃园县政府为彻底改善水利设施,筹组“新福圳建设促进委员会”推动计划。三座拦水工配合三个隧道,将三民之水流东溪的水源,接引到灌溉耕地使用。并在此期间建造新福圳1号池和新福圳1-1号池。其中,新福圳的隧道工程利用自然地形条件,采用逢山开洞、遇溪筑坝的手法,将位于离灌溉区十公里之外的水源引入新福圳1号池和1-1号池,以进行蓄水供应。[4]以此串联附近的牛角南埤、龙过脉埤、新埤及白石埤等水源。
2021年12月24日,桃园市政府公告登录“桃园三层地区陂圳系统”为文化景观。[5][6]
设施
白石埤
白石陂位于群山之中的一个较大山沟尾端自然形成的水域,在此筑堤贮水以供灌溉使用。因位于白石山的山脚下而被称为白石陂。作为后慈湖的上游。[7]
该蓄水池面积共2.35公顷,蓄水量68,000立方米,灌溉面积117.29公顷。今为桃园农田水利会大溪工作站三层上圳小组所管辖埤塘。[8]
慈湖
慈湖因状如牛角形,原名牛角湳埤,又名新埤,是三层台地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溪水先导入位于慈湖上游狭长的后慈湖,再溢流经过一条名为“龙过脉”的弯曲田垄流入慈湖。前慈湖和牛角湳埤环绕于慈湖陵寝的外缘。
后慈湖原名为“龙过脉埤”,该区域除埤塘外,尚有戒严管制时期所留下来的指挥所、碉堡、管制铁门、办公室等。[9]
新福圳1号池
头寮大陂位于溪洲山畔,是一座人工湖。在1964年的“新福圳建设促进委员会”推动计划中,田水利会为建现有的头寮溜池并兴建新福圳,以连接牛角南陂、龙过脉陂、新陂和白石陂等水源。溜池成自此成为“头寮大池”,也被称为“头寮大陂”、“新福圳大池”、“新福圳一号池”。[10][11][12]
此外,头寮大池还有一座水中土地公庙埤仑屡丰宫[13][14],该土地公庙最初是头寮地区的开庄土地公,其祭祀区域涵盖头寮、顶寮和溪洲山脉等整座山谷。在清领时期,先民曾沿着大汉溪来到土牛线边界外的大溪开垦时,曾在此设立该祠庙来供奉土地公作为守护神。过去被称为“埤仑土地公”,新福圳管理单位至今仍会定期登岛祭拜、整理环境。[15]
桥梁
陂圳系统一带的打铁寮古道共有三座地方人士捐建的糯米桥,作为当地交通要道使用:[16]
- 太平桥建于公元1926年,该桥梁为三孔桥构造,桥前空地左侧,立有“太平、济安二桥的造桥纪念碑”,后曾于被大水冲毁二孔,在重建后只剩下单孔旧桥蹲,其余二孔用水泥重建。
- 济安桥因其特殊的造型被称为“翘龟桥”或“驼龟桥”。桥的两端桥柱顶部采用十四面体造型,由六个菱形和八个正三角形组成。
- 东兴桥为糯米古桥,采用用糯米、红砖、石块堆砌而成的半圆拱桥构成,在溪旁立有一块“白石山东兴桥造桥纪念碑”。
参考文献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6-19] (中文(台湾)).
- ^ 陈其澎. 桃園台地埤塘行腳地圖. 桃园县: 桃园县政府文化局. 2000. ISBN 9860066175.
-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 新渠之水-三層圳與新福圳的歷史. 桃园市. 2022. ISBN 9786267110355.
- ^ 特色埤圳-. 163.13.238.182. [2023-06-19].
-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文化景觀.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2022-02-22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许倬勋. 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 登錄文化景觀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1-12-24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台湾)).
- ^ 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www.iatyu.nat.gov.tw.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白石埤-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6-19] (中文(台湾)).
- ^ 後慈湖. 桃园观光导览网.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中文(台湾)).
-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 標租標售.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 2023-05-11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www.iatyu.nat.gov.tw.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大溪新福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6-19] (中文(台湾)).
- ^ 中央社. 湖心土地公廟屢豐宮景觀獨特 探訪須搭船 | 地方. 中央社 CNA.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台湾)).
- ^ 吴书纬. 【台灣奇廟】桃園池中廟:埤崙屢豐宮 - 生活週報.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02-10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台湾)).
- ^ 【桃園誌】隱水之中 與環境共存的土地公. 镜周刊 Mirror Media. 2022-03-08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中文(繁体)).
- ^ 大溪打鐵寮古道~白石山,有古橋、古石碑、土地公石棚,歷史人文遺跡豐富 - 登山補給站. www.keepon.com.tw.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