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 (三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周(2世纪—3世纪),字伯南沛國竹邑(今安徽宿州市北)人,曹魏衛尉侍中光祿大夫[1]被封南昌侯

生平

武周擔任下邳令時,臧霸很敬重武周,常到他家作客。後來武周部從事總詷不法,武周得知其罪行将其逮捕刑讯致死,臧霸待武周更加親善。[2]

張遼與當時擔任他的護軍的武周有嫌隙。張遼見刺史溫恢,請求讓胡質擔任幕僚,胡質稱病推託。張遼對胡質說:「我有心任你作官,爲什要辜負我的好意呢?」胡質回答:「古人結交朋友,看他索取多,仍相信他不貪,臨陣脫逃仍相信他不怯,聽聞流言而不信,交情才可以長久。武伯南身為雅士,將軍以往都讚賞他,今為一點小事,居然就成嫌隙。何況我胡質才能淺薄,怎麼能得到你的信任?所以我不願意就職。」張遼感其言,於是便與武周和好。[3]

家庭

  • 武端,九江太守、臨潁侯。

子女

参考资料

  1. ^ 裴注《三國志·胡質傳》引《虞預晉書》:周字伯南,沛國竹邑人。位至光祿大夫。
  2. ^ 三國志·臧霸傳》: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總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3. ^ 三國志·胡質傳》:將軍張遼與其護軍武周有隙。遼見刺史溫恢求請質,質辭以疾。遼出謂質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質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武伯南身為雅士,往者將軍稱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眥之恨,乃成嫌隙。況質才薄,豈能終好?是以不原也。」遼感言,復與周平。
  4. ^ 晉書·武陔傳》:武陔,字元夏,沛國竹邑人也。父周,魏衛尉。
  5. ^ 新唐書·宰相世系四上》:端生魏侍中、南昌侯周,字伯南。周三子:陔、韶、茂。
  6. ^ 世說新語》引《劉氏譜》:劉邠(字令元,本名炎,避諱司馬炎。按《華芳墓誌》當為劉芬,字含元)妻,武周女,生粹、宏、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