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俊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秀俊墓
內湖林秀俊墓
位置台北市內湖區舊宗路二段101號旁[1](民權大橋旁[2]
坐标25°04′04″N 121°34′30″E / 25.067821°N 121.574981°E / 25.067821; 121.574981坐标25°04′04″N 121°34′30″E / 25.067821°N 121.574981°E / 25.067821; 121.574981
建成时间 清朝乾隆39年(1774年)[3]
持有者祭祀公業林成祖[1]、林秀俊文教基金會[4]
官方名称林秀俊墓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1]
登錄種類:墓葬[1]
评定时间1991年11月23日[1]
參觀費用免費(開放空間)
林秀俊墓在台北市的位置
林秀俊墓
林秀俊墓
林秀俊墓在台北市的位置
詳細登錄資料
材料觀音山石[1]、花磚[5]
開放全天

林秀俊墓十八世紀台北盆地(範圍包含今板橋新莊土城永和內湖[2])開台祖林秀俊的墳墓,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林秀俊文教基金會大樓旁的草地上,占地面積871.5坪,由林秀俊文教基金會管理。[2][4]

林秀俊墓是清代的閩南墓葬,也是少數保存在都市的墓葬建築。

於1991年內湖土地重劃時預定拆除,同年11月23日登陸為臺北市直轄市定古蹟而得以保留,並於2002年4月26日修復遺跡。[1][2]

墓主

林秀俊(1699年-1771年)墾號:林成祖,福建漳州人,自幼聰穎、善交際,渡海來台後與原住民和朝廷的信任,任職通事五十年久,財富與權力皆為當時無出其右,推行「贌墾」進行開墾,並主導大安圳[6]永豐圳[7]等水利工程。[5][8]

墓葬

林秀俊卒於1771年5月14日,葬於內湖新里族粉寮。[9]林秀俊生前認為此地風水極佳,原有意在此地蓋房子定居,因此子孫便將林秀俊葬於此地。墓園於林秀俊死後三年(1774年)完工,墓園坐東朝西偏南28.5度。[5]

結構

林秀俊墓為傳統閩南式墓地[1],為台北盆地少數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墓[1]

以墓碑中心為分金線,左右對呈,由內而外分別是墓領巾、墓規、墓冠、墓冠柱、墓肩、供桌、螺鼓柱、內墓埕(印斗柱)、中墓埕(木筆柱、南瓜柱)、外墓埕(石獅柱、避邪金鎗、避邪金剛鎚)[5]。墓埕共分三層,外墓埕呈半圓形,各墓埕皆為「肚大口小」整體呈現「葫蘆型」[5]

墓埕外為接有曲手(墓手)環繞,曲手上方鑲有南洋進口的花紋磁磚[10],而在其第一曲手上安置有砂岩材質的石獅;第二曲手石柱安置著石筆,兩柱上皆有墓聯[11]

墓冠浮刻雙龍戲珠紋飾[12],是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年),管理人林慶仲與董事相議重修時所添加的作品[2]

構建 材質[5] 說明[5] 圖片
墓碑 觀音山石 碑文為陰刻,參考右圖
墓冠柱 觀音山石 陽刻浮雕,雕有「牡丹桂花荷花花瓶如意」紋
墓冠 觀音山石 浮雕「螭形雙龍戲珠」瑞獸一對與「海波浪」
墓肩牆 多種材質 內側砌紅磚牆構成,並貼上立體水果花磚
墓領巾、枕頭、螺鼓、南瓜柱 洗石子 洗石子
印斗柱 黑色觀音山安山岩 陽刻花鳥一對與陰刻墓聯(見下題詩一節)
木筆柱 灰黑色觀音山安山岩 陽刻花鳥一對與陰刻墓聯(見下題詩一節)
石獅柱 觀音山安山岩 陽刻花鳥與陰刻墓聯(見下題詩一節)
避邪金鎗 洗石子磚柱 外型為立體四方錐形
避邪金剛鎚 洗石子磚柱加貼紫蘇花磚 外型為十四面立方體,相傳為李元霸的武器。

墓聯與題聯

碑文(墓碑尺寸65×143×10公分[13][5]

承重孫登墀
海籌仝孫
杖期孫彤雲

登貴

菼曾孫
天驥
憲章誥立
紹丕

顯考秀俊林君墓
乾隆甲午
 
陽月
碑文照片

林秀俊墓共有三篇對聯,皆為陰刻楷書[11]

墓聯 位置[4] 備註[4]
窀穸安先求

欲計兒孫福

內墓埕印斗柱 描述先祖安穩、庇佑兒孫
文光射斗牛

浩氣凌霄漢

一曲手木筆柱 勉勵後人浩然正氣
堂內山局水

案外萬廷山

二曲手石獅柱 描述此墓風水與形勢

風水

墓園格局由傳統風水構建[1],正後方為公館山、白鷺山,左後方有基隆河由內湖環繞至南港,這符合風水中的「背山面水」,而二曲手的題詩印證此區寫照。[5][11]

林秀俊第十九後裔暨墓園管理員林俊宏表示此墓屬於「螃蟹穴」[4],因為內墓埕呈八角螃蟹型、外墓埕終年潮濕,時有氣泡如同螃蟹。[5]

福神

林秀俊墓福神

位於墓園右前方45度角有一座福神(后土石碑),石碑兩側墓肩、墓手均為紅磚砌成,不同於主墓的是雕刻書法使用行書,與主墓的楷書雕刻不同。[13][5]

保護

林秀俊家族原本擁有附近3千多坪的土地[14],現今只留下林秀俊墓園[15],因1985年台北內湖六期市地重劃區規劃,林秀俊墓有被破壞的風險,林秀俊家族後人遂將林秀俊墓提報文化資產,1991年內政部公告林秀俊墓為第三級古蹟,方得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避免都市計畫破壞古蹟。林秀俊墓因年久失修,在2000年因遭遇颱風導致墓葬有毀損、土壤流失等情況,因此台北市文化局主導「林秀俊墓古蹟調查研究及修復計劃」進行保護加強結構。[5]林秀俊墓是少數保存在都市的墓葬建築。[14]

資料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林秀俊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2. ^ 2.0 2.1 2.2 2.3 2.4 陳仕賢. 《台灣的古墓》. 臺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10: 49、50頁. ISBN 978-986-6731-01-3. 
  3. ^ 林秀俊墓. 文化部iCulture.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林洧楨. 獨家揭開內湖地王家族神祕面紗坐擁全台最貴、十三億墓園 林豐正是後代子孫 -. 財訊雙週刊. 2014-12-03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英语).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翁清源. 臺北市第三級古蹟: 林秀俊墓古蹟調查研究及修復計劃. 祭祀公業林成祖,林秀俊,林三合,林海籌,林春記等五公業管理委員. 2001-05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 
  6. ^ 《淡水廳志》水利篇. 大安陂圳…圳長三里餘,一帶旱溪植樹。顧圳業戶林成祖等鳩佃所置。 
  7. ^ 《淡水廳志》水利篇. 永豐陂圳…圳長五里餘。業戶林成祖等鳩佃所置。 
  8. ^ 蔡金鼎. 跟著嘉慶君走趟奇幻之旅 愛上大安海口味 (PDF). 臺中好生活. 2017, (26): 40 [2018-09-11]. ISSN 2410-536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1). 
  9. ^ 內湖區志. 臺北市內湖區公所. 2018-04-12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臺灣)). 
  10. ^ 鄧慧純. 花磚與紅磚的呢喃.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 Panorama. 2017-12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臺灣)). 位居內湖工業區內、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林秀俊墓地,曾於1928年遷墓,也用上了當時最流行的花磚裝飾在墓園左右的屈手上 
  11. ^ 11.0 11.1 11.2 林柏伸. 臺灣古墓對聯之調查研究. 2009 (中文). 
  12. ^ 清朝古墓 ----- 林秀俊墓. 臺灣殯葬資訊網.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 
  13. ^ 13.0 13.1 林秀俊墓-林秀俊墓. 臺北市內湖區公所. 2018-04-12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吳御曄; 余苓瑀. 238年清朝古墓 藏北市內科園區!. ETtoday新聞雲. 2016-02-11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臺灣)). 
  15. ^ 口述歷史(五).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5. ISBN 978986045880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