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桿埔
掃桿埔(英語:So Kon Po,舊寫 Soo Kun Poo),又名掃管莆[註 1],舊稱箒管莆[註 2],是位於香港港島灣仔區的小山谷,鄰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連山,西接跑馬地。名稱源自該處從前盛產作帚(即掃桿)用的樹木。當地主要設施有香港大球場、奧運大樓、掃桿埔運動場、運輸署掃桿埔駕駛考試中心、印度遊樂會、東華東院、萬靈塔、馬場先友公墓[1](馬棚先難友紀念碑)、正民村、衛斯理村及咖啡園墳場等。
1918年,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死難者安葬於掃桿埔一帶。至二戰結束後,港英政府將掃桿埔的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並進行清理工作後,在原址興建政府大球場,於1955年啟用,至於咖啡園墳場則獲得保留。
歷史
清朝時,掃桿埔一帶稱爲「箒管莆」,當地原來的地主為上水廖氏族人。廖氏掌有箒管莆後,未對該地進行開荒,而是按俗例將土地租予彭氏,約定首10年不收租,待彭氏族人將荒土種成熟田後,方始收租。由於此地位處海邊[註 3],必須靠海堤防止漲潮海水淹浸農田破壞農作物,然而每當廖氏族人前往箒管莆巡視時,都會看見海堤有缺損,導致荒田一直受海水侵蝕,無法種成熟田,而彭氏則藉口海堤有缺而拒付田租,並要廖氏修葺海堤。廖氏懷疑彭氏故意毀損海堤以逃避繳租,但由於從上水到箒管莆路途遙遠,廖氏難以長期派人監控彭氏,最終決定將田地贈與當地社學,箒管莆變爲公有社田,由官府向彭氏收取田租,彭氏後來就在該地建成箒管莆村。[2][3]
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包括大坑、禮頓山、加路連山、掃桿埔、渣甸山等範圍,即由紀利華木球會禮頓道交界起計禮頓道、高士威道以南至沿大坑道全段為範圍。
年度/範圍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連道、樂活道沿線 | 樂活選區
| |||||
加路連山道、東院道沿線 | ||||||
高士威道以南至大坑道香港真光中學為止 | 大坑選區
| |||||
大坑道自香港真光中學沿線 | 渣甸山選區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