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竹丹(1882年—1911年)名,又名,号竹丹江苏省上元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安徽支部长。[1]

生平

孙竹丹原籍江苏省上元县,后来移居安徽省寿州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自江南陆军学堂肄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留学日本振武学堂学习军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竹丹加入该会,被任命为中国同盟会安徽支部长。在日本期间,孙竹丹不仅学习军事,还曾研究《易经》、翻译日本小说,以宣传革命。他和宋教仁王九龄何天炯钱兆湘等人来往密切。[1]

宣统三年(1911年),宋教仁等人陆续回中国。孙竹丹在1911年6月间,译书成册之后,准备动身回国。但其他革命党人误将他认作清廷的密探,又怀疑革命党人熊成基在中国哈尔滨遇害和他有关,遂设计将他诱至东京郊外,以下棋之名,用铁哑铃击打其脑部将其杀害,随后分尸盛进箱中,抛入大海。[1]孙竹丹遇害时年仅29岁。冯自由的《革命逸史》对此有详细记载:[2]

民国二年(1913年),孙竹丹的死因经过专案查结发布公启,其冤情方才大白。[1]

孙竹丹为南社成员。柳亚子曾经撰写《孙竹丹传》,又根据钱兆湘所说撰写《孙竹丹事略》,还作有《为孙竹丹昭雪启》。后来将《熊案始末记》、《熊烈士供词签注》与柳亚子所作孙竹丹各稿汇为一卷,题为《孙烈士竹丹遗事》。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孙竹丹,六安新闻网,于2015-01-30.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冯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09年

延伸阅读

  • 柳弃疾等辑,孙烈士竹丹遗事,19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