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夏帆 (香港演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帆(1933年—2017年10月21日),原名鍾惠蘭祖籍廣東省潮州市,著名潮劇花旦,潮語粵語電影雙棲演員,制片家。夏帆是第一位潮劇制片家,1954年自资制作並參演第一部潮语电影《王金龍》[1]。1954年夏帆獨資成立「舵江影業公」拍攝潮語電影,行銷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 先后成立了繁荣、藝業、丽华、夏帆电影工作室等电影公司,在中国大陸、香港、台灣和東南亞地区拍制了超过40部国、粤、潮語电影。同期亦經营电影批發 (日语电影、鬼谷怪談、日本金瓶梅等),於70年代亦曾辧港潮日報。

生平

夏帆在1964年10月2日(星期五)晚上8時,與粵劇艷旦雪艷梅接受香港麗的映聲電視臺的《中國電影雜誌》節目主持人梁紹恆先生訪問,談及「藝業公司」第三齣粵語文藝片《情海幽蘭》(1964年10月7日香港首映);並表示會在1964年11月擁帶潮語片《秋戀》及《雙奪妻》及粵語片《情海幽蘭》,赴南洋隨片登臺演唱[2]。1964年11月11日(星期三)晚上8時在香港中環大會堂音樂廳,夏帆與「樂聲潮劇團」為香港《華僑日報》的「救童助學運動」義演潮劇籌款[3]。1964年11月22日(星期日)早上8時,夏帆的誼妹陳寶珠啟德機場送機吻別誼姊夏帆,夏帆與藝業公司副導演:良鳴、攝影師:趙群、演員:高亮、鄭純英、鳳子、陳文昌等聯袖搭乘國泰航空公司第703號航班到泰國潮語電影《雙奪妻》拍攝一星期外景[4]

1962年夏帆獨自隨潮語電影狄青大鬧萬花樓》在星馬隨片登臺;1964年12月14日(星期一)下午4時從曼谷飛抵新加坡,與藝業公司基本演員:鄭純英、陳文昌、周樂及陳梅坤等潮語電影演員,隨潮語文藝片《秋戀》在南洋隨片登臺三個月[5]。夏帆開設「繁榮公司」拍粵語電影,創業作為《玉女追兇》(1966年),其它作品有《血羅巾》(1969年)及《飛劍神童》(1970年);更到臺灣省拍攝國語電影《鬼符》[6]。夏帆被導演吳思遠力邀參演最後一齣電影《藝壇照妖鏡》(1977年),客串戲中戲裡的「慈禧太后」[7]。 1977 年夏帆在臺灣投資監制 吳思遠導演, 袁和平作武指的经典功夫片(鹰爪铁布衫)。

1986年夏帆成為中国改革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後第一个往中国投资电影制作的香港电影制片人。
1987年参与和赞助第一屆中国艺术節。
1993 年受聘爲中国艺术節基金會理事。
1990 - 2012年被委任爲数屆汕頭市政協委員和汕头海外联谊会理事会名誉会长。

2013年10月1日,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夢逐潮聲去——潮語電影賞析》活動,該日放映夏帆有份參演的「剪月蓉」,她身穿紅色波點衣服,在放映前曾到台前發言「支持祖國」,希望國泰民安,獲得全場不少潮語戲迷的掌聲。

個人生活

夏帆的親生父母僑居泰國,並有一位籍貫客家義母[8]。夏帆曾經與一位退職高級警務員結婚,後離異,育有兩位兒子, 一位女兒[9]陳寶珠在1965年12月6日(星期一)晚上在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的《戲劇生涯》節目裡,接受鄭孟霞訪問,表示夏帆是她的誼姊[10]

部分夏帆的電影

  • 潮語:《林桂蘭》(?年,擔任演員)
  • 潮語:《王金龍》(1955年,飾蘇三)
  • 潮語:《趙五娘》(1956年,飾趙五娘
  • 潮語:時裝片《薄命花》(1958年,分飾施南思、方淑嫻)
  • 潮語:《剪月蓉》(1958年,飾黃月蓉)
  • 潮語:《雙玉魚》(1958年,飾玉蘭)
  • 潮語:《玉釵記》(1959年,飾王瓊珍)
  • 潮語:《何文秀庵堂會妻》(1959年,飾王瓊珍)
  • 潮語:《狄青大鬧萬花樓》(1962年,擔任演員)
  • 粵語:《金屋雙嬌》(1963年,飾夏夫人)
  • 潮語:《秋戀》(1964年,飾芸娘;「藝業公司」創業作,根據文學名著《浮生六記》改編)[11]
  • 潮語:時裝片《雙奪妻》(1964年,「藝業公司」第二齣電影根據泰國實事改編,在泰國曼谷清邁府宋卡府拍攝「三寶廟」、「是樂園」、「三聘街」及「孟呷必(挽甲必縣)」等外景)[12][13]
    • 監制:林瑞德、制片:許堅、導演:吳回、副導演:良鳴、攝影師:趙群、演員:高亮、鄭純英、鳳子、陳文昌、吳澤等。
  • 潮語:《豬八戒招親》(1964年,飾唐三藏)
  • 粵語:《玉龍三戲胭脂虎》(1964年,擔任演員)
  • 粵語:《香城艷屍》(1964年,飾黃美蘭)
  • 粵語:《情海幽蘭》(1964年,飾二小姐施麗珊)
  • 粵語:《萬里追縱》(1965年,擔任策劃人)
  • 粵語:《一劍情》(1966年,飾許夏蘭)
  • 粵語:《玉女追兇》(1966年,擔任監製)
  • 粵語:《神弓》(1968年,飾周鳳祥)
  • 粵語:《血羅巾》(1969年,飾冷元宵)
  • 粵語:《飛劍神童》(1970年,擔任制片人)
  • 國語:《鷹爪鐵布衫》(1977年,擔任監製)
  • 粵語:《藝壇照妖鏡》(1977年,客串戲中戲裡的「慈禧太后」)

參考

  1. ^ 1968年6月7日(星期五),香港《華僑日報》,第四張,第四頁。
  2. ^ 1964年10月3日(星期六),香港《華僑日報》,第四張;第四頁:娛樂圈。
  3. ^ 1964年11月12日(星期四),香港《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一頁。
  4. ^ 1964年11月23日(星期一),香港《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
  5. ^ 1964年12月17日(星期四),香港《華僑日報》,第八張,第一頁。
  6. ^ 1969年6月19日(星期四),香港《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
  7. ^ 1977年10月28日(星期五),香港《華僑日報》,第七張,第三頁。
  8. ^ 1957年10月20日(星期日),香港《大公報》,第一張,第四版。
  9. ^ 1957年10月20日(星期日),香港《大公報》,第一張,第四版。
  10. ^ 1965年12月6日(星期一),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戲劇生涯》訪問陳寶珠(3:32開始). [2010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10日). 
  11. ^ 1964年7月22日(星期三),香港《華僑日報》,第六張,第四頁。
  12. ^ 1964年11月16日(星期一),香港《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
  13. ^ 1964年8月12日(星期二),香港《華僑日報》,第四張,第四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