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華陽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秦国成为东周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积极开展对外战争,加快了兼并六国的进程[1][2]。公元前280年,秦国通过司马错攻占楚国黔中,迫使楚国割让上庸及汉水以北地区。随后,白起率军攻克鄢城和郢都,楚顷襄王逃亡并迁都陈。秦楚暂告一段落后,秦国转向魏国。公元前275年,魏冉大败魏军,魏国割让八城求和。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魏冉白起胡阳率秦军大胜赵、魏联军,斩首15万,魏国割让南阳。这是白起最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其他为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完全屈服于秦国。同时,秦国暂停扩张,与楚国恢复友好,进一步稳固了其优势。

伊阙之战后,秦国大败韩、魏联军,扩张至宛、南阳和魏河东、河内。相反,华阳之战后领土变化不大,因韩魏领土已大幅缩减,难以再大规模割让[3]

華陽之戰
日期前275年~前273年
地点
韓國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
结果 秦軍大勝,取魏國的卷縣、蔡陽和長社和趙國的觀津。
参战方
秦國
韓國
魏國
趙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白起
魏冉
胡陽
魏:芒卯
趙:賈偃
兵力
约十萬人 约十九萬人
伤亡与损失
数万人 魏軍:十三萬人
趙軍:兩萬人

背景

前280年,秦国重新进攻楚国,命令司马错征发陇西士卒,通过蜀地东进,攻占黔中。楚顷襄王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水以北的地区给秦国。

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造白起率军南下,迅速占领邓城(今湖北襄阳),并越过汉水逼近鄢城(今湖北宜城),这是楚国的北方门户。白起采用引水灌城的战术,成功摧毁鄢城。

前278年,白起继续南进,攻克郢都,向西夺取夷陵(今湖北宜昌),焚烧楚国先王的陵园,向东占领竟陵(今湖北潜江),清除郢都周围的楚军。面对秦军的猛烈攻击,楚军纷纷溃散,楚顷襄王逃往东北,并将都城迁至陈(今河南周口淮阳区),改名郢陈。秦昭襄王以郢城为郡府,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4]

秦楚战争告一段落后,秦国开始东扩进攻韩国和魏国。前276年,武安君白起在占领楚国郢都后率军攻向魏国,夺取了两座城,拉开了中原大战的序幕。

前275年,秦相魏冉率军进攻魏国,直抵大梁。魏安釐王向韩国求助,韩釐王任命暴鸢为主将,率军救援魏国。魏冉大败韩军,斩杀4万人,暴鸢逃至开封,魏安釐王被迫割让八座城。魏冉随后继续进攻,击败魏将芒卯,进入北宅(今河南荥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成功说服魏冉同意割让温邑(今河南温县),之后魏冉解除对大梁的围攻,与魏国讲和。

华阳之战

華陽之戰發生於前273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魏國趙國的一場戰爭。

前273年,趙、魏两國联合進攻韓國,逼近韩都新郑北面的重要城邑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韩釐王意识到危急,派使者请求秦国援救,但秦昭襄王不愿出兵。韩相国因此召见谋士陈筮(田苓)[5],要求他前往咸阳再次请求支援。

陈筮抵达咸阳,见秦相魏冉。魏冉傲慢地问:“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答:“未急也。”魏冉愤怒地质问:“韩国急则会变,你为何说未急?”陈筮解释:“如果韩国真的急,会向他国求援,所以我才说未急。”这暗示秦国若不出兵,韩国可能会背弃他们。魏冉领悟后,立即对陈筮说:“公无见王,请立即发兵救韩。”

于是,秦昭襄王便派遣穰侯魏冉为主将,与武安君白起和客卿胡陽率军紧急驰援韩国。

秦军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以每天急行百里的速度进行长途奔袭。经过八天急行军,秦军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攻击,大败敌军。此战,秦军斩首魏军13万,俘获魏将3名,魏将芒卯[6]逃遁,赵国将领贾偃也被击败,导致赵军逃入黄河,淹死2万人[7]

秦軍魏國的卷縣、蔡陽和長社,以及趙國的觀津,迫使魏國向秦國求和,獻出南陽地區。

秦軍隨後攻取了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舊原武西北)、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中陽(在今河南郑州市东)[8]和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9],以及趙國的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東部審坡鎮),迫使魏國向秦國求和,獻出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10][11]

华阳之战是秦国战争史上的一场激烈战役,白起运用速战速决的战法,歼灭了魏、赵联军15万人。虽然韩国得以解救,但胜利属于秦国。

战后,魏国惨败,魏大夫段干子建议魏安釐王割让南阳向秦国求和,属于不得已的做法。然而,苏代(苏秦的弟弟)对此并不赞同,他劝魏安釐王说:

“欲玺者段干子,欲地者秦也。王若让欲地者掌相印,让欲印者掌地,魏国的领土将会丧失殆尽。通过献地讨好秦国,如同抱着干柴救火,干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

魏安釐王理解这一道理,但认为事情已无法改变,最终选择割让修武(今河南修武),向秦国求和。这样,魏国成为继韩国之后又一个被迫屈服于秦国的国家。

余旭

华阳之战结束后,韩、魏两国被迫屈服于秦国。秦昭襄王将注意力转向齐、楚两国,命令魏冉归还观津并增派军队攻击齐国,同时命令武安君白起与韩、魏联军共同进攻楚国,以扩大胜利。

齐襄王得知秦国将援助赵国攻打齐国后,派苏代暗中劝阻穰侯魏冉。苏代分析认为,韩、赵、魏三国的联合是秦国所痛恨的,尽管他们之间多次背叛,但并不算不讲信义。因此,秦国应集中力量治理安邑,而非攻打齐国。魏冉采纳了这一分析,决定撤兵回国。

黄歇作为楚国使者来到咸阳,担心白起会攻打楚国。他上书秦昭襄王,分析了秦、楚与韩、魏的关系,认为秦国攻楚如同两只猛虎相斗,可能给韩、魏带来机会,建议善待楚国以换取安全。秦昭襄王读后表示赞同,命令白起停止进攻,撤回韩、魏军队,并派使者与楚顷襄王建立友好关系。

黄歇接受盟约返回楚国,被楚顷襄王任命为左徒,参与朝廷事务。

前272年,楚顷襄王派太子熊完前往秦国做质子,黄歇随同辅佐。此后近十年,秦楚两国维持友好关系。

文献记录

《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史记·穰侯列传》: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史记·韩世家》:(韩厘王)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战国策·韩策》:赵、魏攻华阳,韩谒急于秦。冠盖相望,秦不救。韩相国谓田苓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田苓见穰侯,穰侯曰:“韩急乎?何国外使公来?”田苓对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何以为公之王使乎?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辟韩急,则将变矣。”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发兵救韩。”八日中,大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史记·魏世家》:(魏安厘王)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

《史记·赵世家》: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

《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七年,... ... 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

《史记·春申君列传》: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

《史记·六国年表》(前281年至前273年):

公元前
公元前281 魏冉复为丞相。     秦拔我石城。    
公元前280 击赵,斩首三万。地动,坏城。     秦败我军,斩首三万。 秦击我,与秦汉北及上庸地。  
公元前279       与秦会黾池,蔺相如从。 秦拔冲、西陵。 杀燕骑劫。
公元前278 白起击楚,拔郢,更东至竟陵,以为南郡。       秦拔我郢,烧夷陵,王亡走陈。  
公元前277 白起封为武安君。       秦拔我巫、黔中。  
公元前276   魏安厘王元年。秦拔我两城。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秦所拔我江旁反秦。  
公元前275   秦拔我两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与秦温以和。 暴鸢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      
公元前274   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        
公元前273 白起击魏华阳军,芒卯走,得三晋将,斩首十五万。 与秦南阳以和。        

參考文獻

  1. ^ 卜宪群. 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华夏出版社. 2016-5-1. ISBN 9787508086620. 
  2. ^ 赵国华; 叶秋菊. 秦战争史.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0-12. ISBN 9787560446585. 
  3. ^ 王子今. 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11. ISBN 9787520310291. 
  4. ^ 《史记·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张守节注:​“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5. ^ 《史记·韩世家》中作“陈筮”,司马贞《索隐》提到徐广的版本写作“筌”,而《战国策》中则作“田荼”。目前《战国策》卷二十八《韩三》作“田苓”。
  6. ^ 芒卯在《战国策》中作“孟卯”,在《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五卷中也作“孟卯”。高诱在《淮南子·泛论训》中注释道:“孟卯是齐人,后成为魏臣,能安定其危机,解决其困扰。”芒、孟二字发音相同。
  7. ^ 《史记·穰侯列传》提到:“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对此,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指出:“当时秦国是为了救韩而攻打赵、魏,文中提到的攻韩应为误写。”《白起列传》中提到:“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追赶芒卯,俘获三晋将,斩首十三万。”梁玉绳对此考证称:“这场战役是穰侯、白起、胡阳共同指挥的,不应只提白起。华阳是韩国的领土,不能称为魏国的,而是秦军在华阳击败了魏国。秦国攻打赵、魏是为了救韩,不能与韩国相干,因此不应提到三晋将。”
  8. ^ 《史记·秦本纪》:​“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 《穰侯列传》:​“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此均称攻取魏国三城。杨宽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考辨:​“以秦简《编年纪》与《史记》比勘,可知《秦本纪》与《穰侯列传》之‘蔡阳’当是‘蔡、中阳’之误。……是时蔡为魏地,中阳亦为魏地。……《魏世家》​《六国表》谓‘秦拔我四城’,四城当即卷、蔡、中阳、长社。卷在今河南原阳县西,中阳在今河南郑州市东,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蔡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皆在韩魏接境之边缘,盖秦兵据韩地以攻取魏西边之城邑。​”
  9. ^ 史記 卷五 秦本紀第五》:三十三年,客卿胡(傷)[陽]攻魏卷、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斬首十五萬。魏入南陽以和。
  10. ^ 史記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明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復攻趙、韓、魏,破芒卯於華陽下,斬首十萬,取魏之卷、蔡陽、長社,趙氏觀津。
  11. ^ 資治通鑑 卷四 周紀第四》:趙人、魏人伐韓華陽。韓人告急於秦,秦王弗救。韓相國謂陳筮曰:「事急矣!願公雖病,為一宿之行。」陳筮如秦,見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來。」陳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陳筮曰:「彼韓急則將變而他從;以未急,故復來耳。」穰侯曰:「請發兵矣。」乃與武安君及客卿胡陽救韓,八日而至,敗魏軍於華陽之下,走芒卯,虜三將,斬首十三萬。武安君又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魏段干子請割南陽予秦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欲璽者制地,魏地盡矣!夫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夫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魏王不聽,卒以南陽為和,實修武。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