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坝
戴村坝 | |
---|---|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彭集街道南城子村东北 35°53′33″N 116°32′49″E / 35.89250°N 116.54694°E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 |
时代 | 明、清 |
编号 | 2-30 |
认定时间 | 1992年6月12日 |
戴村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彭集街道南城子村,为京杭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中的重要工程设施。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被称为“运河之心”。坝主体位于东平县城东部20多华里南城子村附近,大坝横截大汶河,坝下为大清河。
历史
- 1441年(永乐九年),戴村坝始建,是土坝。
- 1573年(万历元年),戴村坝开始逐渐加固为石坝。
- 1822年(道光二年),维修大坝,于坝东北增筑三合土坝。
- 1904年(光绪三十年),堤的迎水面改为石砌。
- 1992年6月12日,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
景区
故事
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在原武决口,河水漫没曹州、梁山,切断会通河,造成南北漕运瘫痪。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征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四府民工治水。即是南旺水利枢纽。一开始,宋礼试图改用会通河水系济漕但是因水量不足失败了。此后他寻访遇到民夫队长、汶上县农民白英(1363-1419)[2]。白英熟悉水文、地理,提出用汶水为源、筑堤引水往运河高点汶上县南旺,再由南旺北流入卫河、设水闸,南流至济宁、经水闸通淮泗。戴村坝由此兴建。
工程按照白英的计划实施,最终成功完成并使得运河服务通达南北数百年,直到清末才逐渐被海运替代后废弃。白英数次随工部进行水利整治工作,最终在德州劳累过世,享年56岁,葬于汶上彩山之阳。死后,明朝封他为“功漕神”进行神格化、在彩山村为白英立祠[2]、赐田500亩、子孙守祠奉祀。此外在南旺建宋公祠、白公祠、分水龙王庙。今日的戴村坝博物馆亦有白英胸像。
评价
“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康熙皇帝
参考
-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鲁政发[2006]136号). 法搜.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2.0 2.1 明代水利专家白英_东平湖史话_山东黄河河务局. sdb.yrcc.gov.cn.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