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國公列表
下表列出宋朝可考的國公爵。關於宋朝的其他各类公爵,見宋朝公爵列表。
宣祖系
高密郡王房
- 申國公趙德恭(追封),後追封謚高密郡慈惠王
- 循國公(追封)趙承慶
- 建國章靖公(追封)趙克繼
- 榮國公(追封)趙叔敖
- 惠國公(追封)趙克孝
- 祁國公(追封)趙克頠
- 和國公(追封)趙叔彖
- 建國章靖公(追封)趙克繼
- 武當侯趙承壽
- 饒陽侯趙克巳
- 會稽郡公趙叔韶
- 房國公(追封)趙檢之
- 會稽郡公趙叔韶
- 馮翊侯趙克修
- 尹國孝齊公(追封)趙叔充
- 洋國公(追封)趙百之
- 嘉國公(追封)趙叔于
- 榮國公(追封)趙叔急
- 尹國孝齊公(追封)趙叔充
- 濟陰郡公趙克淑
- 景國公(追封)趙叔夏
- 饒陽侯趙克巳
- 循國公(追封)趙承慶
廣平郡王房
- 廣平郡恭肅王趙德隆
- 趙承訓
- 儀國公(追封)趙克勤
- 南陽郡公趙克懋
- 惠國公(追封)趙叔紇
- 趙承訓
潁川郡王房
- 潁川郡安簡王趙德彝
- 廣平侯趙承矩
- 光國公(追封)趙克廣
- 建國公(追封)趙叔亞
- 昌國公(追封)趙叔萌
- 崇國公(追封)趙叔蘭
- 濟國公(追封)趙克彰
- 欽國公(追封)趙叔完
- 濟國公(追封)趙叔尊
- 濟國公(追封)趙叔峙
- 吉國公(追封)趙克紹
- 崇國公(追封)趙叔寓
- 高陽侯趙克循
- 惠國公(追封)趙叔參
- 榮國公(追封)趙叔悝
- 光國公(追封)趙克廣
- 趙承漠
- 新平侯趙克構
- 馮翊侯趙叔璨
- 魏國平恪公(追封)趙退之
- 馮翊侯趙叔璨
- 新平侯趙克構
- 遂寧郡僖溫王趙承範
- 昌國孝裕公(追封)趙克思
- 康國公(追封)趙叔嶠
- 榮國孝僖公(追封)趙叔混
- 東陽郡公趙克聰
- 房國恭公(追封)趙叔紞
- 南康侯趙克備
- 遂國恭僖公(追封)趙叔封
- 祁國公(追封)趙克楊
- 昌國孝裕公(追封)趙克思
- 陳國榮僖公(追封)趙承錫
- 昌國公(追封)趙克疆
- 廣平侯趙承矩
廣陵郡王房
- 廣陵郡康簡王趙德雍
- 南康侯趙承睦
- 成國公(追封)趙克戒
- 溫國公(追封)趙叔杲
- 建國公(追封)趙叔滿
- 洋國公(追封)趙叔涉
- 昌國良安公(追封)趙克彙
- 成國公(追封)趙克戒
- 原國公(追封)趙承炳
- 通義侯趙克咸
- 建國公(追封)趙叔獳
- 崇國公(追封)趙克懼
- 通義侯趙克咸
- 昌國公→榮國公 (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3])→秦國公趙承亮,追封謚樂平郡恭靖王
- 趙克冲
- 信國榮敏公(追封)趙叔暰
- 嘉國公(追封)趙叔皮
- 魏國公趙叔莪
- 秦國公→魏國文思公(追封)趙克愉
- 秦國公→魏國公趙叔才/牙
- 溫國公(追封)趙叔董
- 信國靖惠公(追封)趙克顓
- 建國公(追封)趙叔儺
- 房國公(追封)趙叔勻
- 榮國良孝公(追封)趙克類
- 趙克冲
- 安定侯趙承操
- 常山郡孝良公趙克助
- 建國孝良公(追封)趙叔復
- 建國公(追封)趙克勍
- 常山郡孝良公趙克助
- 南康侯趙承睦
鄖國公房
- 鄖國公(追封)趙德鈞
- 趙承震
- 河內侯趙克明
- 趙叔璘
- 鄖國公(追封)趙汎之
- 趙叔璘
- 河內侯趙克明
- 徐國公趙承簡,追封謚安定郡和懿王
- 蕭國公(追封)趙承幹,後追封東平郡王
- 和國公(追封)趙克敦
- 東平侯趙克臻
- 崇國公(追封)趙叔炤
- 建國公(追封)趙叔戍
- 榮國公(追封)趙叔倡
- 趙承偉
- 歷陽侯趙克周
- 華國公(追封)趙叔毗
- 榮國公(追封)趙叔何
- 歷陽侯趙克周
- 宣城侯趙承雅
- 永嘉郡王趙克端
- 建國公(追封)趙叔虨
- 榮國公(追封)趙克用
- 永嘉郡王趙克端
- 祁國公(追封)趙承裔
- 榮國公(追封)趙克勇
- 東陽侯趙承鑒
- 濟南侯趙克悚
- 德國公(追封)趙叔盾
- 濟南侯趙克悚
- 建安郡王趙承裕
- 莘國公(追封)趙克諶
- 房國公(追封)趙克敢
- 崇國公(追封)趙克嶷
- 閬中郡公趙承翊
- 房陵郡公趙克勁
- 洋國公(追封)趙叔夷
- 房陵郡公趙克勁
- 趙承震
江國公房
- 江國公(追封)趙德欽
- 樂安侯趙承遵
- 趙克虔
- 房國公(追封)趙叔武
- 趙克觀
- 舒國公(追封)趙叔海
- 高陽侯趙克偃
- 和國公(追封)趙叔玩
- 趙克虔
- 樂安侯趙承遵
申王房
- 申恭裕王趙德文
- 康國公趙承顯,追封樂平郡王
- 樂平郡王趙克柔
- 溫國公(追封)趙叔雉
- 淮南侯趙克恂
- 崇國公(追封)趙叔諏
- 盛國公(追封)趙叔黔
- 樂平郡王趙克柔
- 舒國恭僖公(追封)趙承蘊
- 奉化郡公趙克賢
- 崇國公(追封)趙叔巢
- 永國公(追封)趙克常
- 吉國公(追封)趙克務
- 榮國公(追封)趙叔傳
- 奉化郡公趙克賢
- 博陵郡王趙承選
- 建國公(追封)趙克菑
- 康國公趙承顯,追封樂平郡王
紀國公房
- 紀國公(追封)趙德存
- 河東郡王趙承衍
- 越國公(追封)趙克暢
- 榮國公(追封)趙叔秦
- 榮國公(追封)趙克奮
- 英國公(追封)趙克監
- 洋國公(追封)趙克依
- 建國公(追封)趙克一
- 欽國公(追封)趙克綏
- 嘉國公(追封)趙克施
- 越國公(追封)趙克暢
- 河東郡王趙承衍
太祖系
燕王房
- 燕懿王趙德昭
- 魏王趙惟正
- 馮翊侯趙從讜(繼子)
- 榮國公(追封)趙世程
- 申國公(追封)趙世智
- 馮翊侯趙世覃
- 建國公(追封)趙令辟
- 洋國公(追封)趙令瑑
- 榮國公(追封)趙世卓
- 馮翊侯趙從讜(繼子)
- 冀康孝王趙惟吉
- 丹陽郡僖穆王趙從節
- 邢國公趙世永,追封謚南康郡修孝王
- 崇國溫獻公(追封)趙令圖
- 榮國良懿公(追封)趙令瑤
- 房國公(追封)趙令滓
- 建國公(追封)趙令朔
- 邢國公趙世永,追封謚南康郡修孝王
- 淮陽侯趙守約
- 北海郡公趙世靜
- 昌國孝良公(追封)趙令遽
- 洋國公(追封)趙世綿
- 德國良僖公(追封)趙令熅
- 高密侯趙令□
- 趙子堅
- 趙伯仁
- 趙师雯
- 成國正惠公(追封)趙希懌[4]
- 趙师雯
- 趙伯仁
- 趙子堅
- 榮國公(追封)趙令蟾
- 昌國公(追封)趙令柯
- 昌國公(追封)趙世滋
- 北海郡公趙世靜
- 楚國公(追封)趙守巽
- 申國公→越國公趙世清,後進封會稽郡王,追封謚虢恭安王
- 越國公→燕國公趙令廓
- 榮國公(追封)趙令軌
- 遂國公(追封)趙世該
- 申國公→越國公趙世清,後進封會稽郡王,追封謚虢恭安王
- 廬江侯趙守度
- 嘉國公(追封)趙世括
- 房國孝恪公(追封)趙令稼
- 吳國公(追封)趙子奭
- 益國公(追封)趙伯旿
- 越國公(追封)趙師意[5]
- 益國公(追封)趙伯旿
- 吳國公(追封)趙子奭
- 房國孝恪公(追封)趙令稼
- 某國公(追封)趙世著
- 嘉國公(追封)趙令出
- 嘉國公(追封)趙世括
- 丹陽郡僖穆王趙從節
- 舒國公(追封)趙惟忠
- 東萊侯趙從恪
- 博平侯趙世融
- 華陰侯趙令葴
- 嘉國公(追封)趙子劇
- 華陰侯趙令葴
- 崇國公→魯國公(追封)趙世規
- 洋國公(追封)趙令蕆
- 博平侯趙世融
- 潁國公→韓國公(追封)趙從藹
- 武當侯趙世宣
- 和國孝榮公(追封)趙令鐸
- 定國公(追封)趙世綱
- 嘉國公(追封)趙世瓞
- 武當侯趙世宣
- 齊陽侯趙從潁
- 昌國公(追封)趙世膺
- 宣城侯趙從謹
- 昌國公(追封)趙世享
- 襄國公(追封)趙令𥚚
- 榮國公(追封)趙世恬
- 嘉國公(追封)趙令晙
- 昌國公(追封)趙世享
- 博陵侯趙從質
- 趙世侹
- 富國公(追封)趙令挨
- 昌國公(追封)趙世表
- 房國公(追封)趙世家
- 房國公(追封)趙世疆
- 東陽侯趙世敞
- 洋國孝靖公(追封)趙令奧
- 趙世侹
- 榮國公→楚國安僖公(追封)趙從信
- 康國公(追封)趙世顯
- 建國公(追封)趙令貫
- 北海侯趙世爽
- 洋國公(追封)趙令洋
- 惠王趙令懬
- 趙子游
- 趙伯㭉
- 趙師璹
- 越國忠憲公(追封)趙希言
- 趙師璹
- 趙伯㭉
- 趙子游
- 華國公(追封)趙世鴻
- 惠國公(追封)趙世耀
- 榮國公(追封)趙世闡
- 永國公(追封)趙令撎
- 建國公(追封)趙世朏
- 房國公(追封)趙世芃
- 康國公(追封)趙世顯
- 東萊侯趙從恪
- 清源郡公趙惟和
- 襄陽侯趙從誨
- 信王趙世開
- 簡國公(追封)趙令戈
- 信王趙世開
- 襄陽侯趙從誨
- 魏王趙惟正
秦王房
- 秦康惠王趙德芳
- 高平郡公趙惟敍
- 趙從溥
- 潤國公(追封)趙世堯
- 安國公→齊國公(追封)趙從貺/照
- 惠國公(追封)趙世逸
- 趙從溥
- 英國公(追封)趙惟憲
- 新興侯趙從郁
- 華陰侯趙世將
- 順國良恪公(追封)趙令璀
- 成國公(追封)趙令譮
- 華陰侯趙世將
- 舒國公趙從式,後進封安定郡王,追封謚榮安僖王
- 譙國公(追封)趙世采
- 楚國良僖公趙世恩
- 惠國公(追封)趙令勔
- 秦國公(追封)趙子㮒
- 惠國公(追封)趙令勔
- 遂寧侯趙從湜
- 崇國公(追封)趙世瓌
- 燕國公(追封)趙從賁
- 新興侯趙從郁
- 南康郡公趙惟能
- 安國公→楚國惠恪公(追封)趙從古,後追封遂寧郡王
- 崇國公(追封)趙世設
- 河間侯趙從□
- 吳興侯趙世經
- 榮國恭敏公(追封)趙令穰
- 昌國公(追封)趙世豪
- 洋國公(追封)趙世奬
- 吳興侯趙世經
- 安國公→楚國惠恪公(追封)趙從古,後追封遂寧郡王
- 高平郡公趙惟敍
太宗系
漢王房
- 漢恭憲王趙元佐
- 漢懿恭王趙允升
- 成國公→韓國恭簡公(追封)趙宗禮
- 通義侯趙仲翹
- 惠國公(追封)趙士翦
- 趙仲髦
- 崇國義□公(追封)趙士競
- 惠國公(追封)趙仲軏
- 通義侯趙仲翹
- 高密侯趙宗道
- 欽國公(追封)趙仲詧
- 滕恭孝王趙宗旦
- 榮國安恪公(追封)趙仲玘
- 沂國敏□公(追封)趙仲淹
- 建國榮安公(追封)趙仲浹
- 房國良□公(追封)趙仲戡
- 漢東侯趙宗楷
- 榮國孝良公(追封)趙仲臯
- 高密侯趙仲侔
- 建國公(追封)趙士極
- 景國孝恭公(追封)趙仲廖
- 遂國□密公(追封)趙宗愨
- 榮國良靖公(追封)趙仲處
- 漢東郡公趙宗回
- 婺國孝修公(追封)趙仲革
- 房國僖孝公(追封)趙仲洽
- 東陽郡孝憲王趙宗悌
- 榮國修惠公(追封)趙仲顗
- 潤國恭惠公(追封)趙仲微
- 榮國良公(追封)趙士雷
- 嘉國公(追封)趙仲玉
- 平陽郡王趙宗彥
- 華陰侯趙仲寂
- 洋國修榮公(追封)趙士編
- 惠國恭安公(追封)趙仲集
- 榮國公(追封)趙仲號
- 華陰侯趙仲寂
- 魏國公趙宗惠,後以旁支黜,後封江夏郡王,追封謚郯勤孝王
- 華陰侯趙宗本
- 房國孝修公(追封)趙仲方
- 東陽郡公趙宗辯
- 榮國敏僖公(追封)趙仲綰
- 洋國公(追封)趙士託
- 信國公(追封)趙仲瑝
- 榮國恭孝公(追封)趙仲緎
- 榮國敏僖公(追封)趙仲綰
- 彭城郡公趙宗厚
- 康國敦恪公(追封)趙仲慘
- 嘉國修簡公(追封)趙仲葩
- 成國公→韓國恭簡公(追封)趙宗禮
- 密國公(追封)趙允言
- 祁國公趙宗說
- 魏國公趙宗立,追封謚南康郡純僖王
- 福國公(追封)趙仲纂
- 崇國公(追封)趙士异
- 魏國公趙仲來
- 魏國公趙士俔[7]
- 魏國公→漢國公趙不儻
- 漢國公趙彥清
- 魏國公→漢國公趙不儻
- 魏國公趙士俔[7]
- 福國公(追封)趙仲纂
- 郇國公(追封)趙允成
- 遂國昭裕公(追封)趙宗顏
- 華陰侯趙宗鼎
- 申國良僖公(追封)趙仲嬰
- 彭城郡公趙宗嚴
- 洋國公(追封)趙仲防
- 安陸侯趙宗魯
- 洋國公(追封)趙仲銑
- 南康侯趙宗仁
- 景國公(追封)趙仲箎
- 簡國良顯公(追封)趙仲談
- 漢懿恭王趙允升
許王房
- 昭成太子趙元僖
- 燕國公趙宗保,追封謚新平郡恭靖王(繼孫)
- 燕國純僖公趙仲恕
- 燕國公趙士盉
- 燕國純僖公趙仲恕
- 燕國公趙宗保,追封謚新平郡恭靖王(繼孫)
商王房
- 商恭靖王趙元份
- 信安郡僖簡王趙允寧
- 虢國公(食邑九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3])趙宗諤,後進封豫章郡王,追封謚韓榮思王
- 惠國公(追封)趙仲迁
- 惠國敦孝公(追封)趙仲越
- 房國良僖公(追封)趙士窋
- 會稽侯趙宗敏
- 呂國思公(追封)趙仲騑
- 榮國榮良公(追封)趙仲突
- 越國公(追封)趙士歡
- 順國惠穆公(追封)趙仲當
- 嘉國公(追封)趙仲暹
- 欽國密靖公(追封)趙仲胡
- 魯國公趙宗肅,追封謚舒安孝王
- 魯國公→商國公趙仲先
- 華陰侯趙士稷
- 商國公趙不屈
- 華陰侯趙士稷
- 房國公(追封)趙仲曉
- 魯國公→商國公趙仲先
- 虢國公(食邑九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3])趙宗諤,後進封豫章郡王,追封謚韓榮思王
- 濮安懿王趙允讓
- 和國公趙宗懿,追封謚舒良靖王
- 趙仲辰
- 洋國公(追封)趙士徤
- 建國愿恪公(追封)趙士宥
- 洋國良公(追封)趙仲鸞
- 榮國僖惠公(追封)趙仲隗
- 惠國公(追封)趙士洞
- 榮國僖安公(追封)趙仲汾
- 惠國公(追封)趙士䅳
- 惠國公(追封)趙不淩
- 舒國公(追封)趙士阫
- 惠國公(追封)趙士䅳
- 趙仲辰
- 岐國公→濮國公(食邑三千四百户,食实封六百户→食邑四千一百户,食实封九百户→食邑六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3])趙宗樸,後進封濮陽郡王,追封謚定僖穆王
- 榮國和思公(追封)趙仲僴
- 永國公(追封)趙士芑
- 榮國和思公(追封)趙仲僴
- 濮國公(食邑五千九百户、食实封二千户[3])趙宗誼,追封謚廣陵郡莊孝王
- 英國孝僖公(追封)趙仲諭
- 餘姚郡王趙宗詠
- 濮國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食邑六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3])趙宗暉,後進封濮陽郡王→嗣濮王,追封謚懷榮穆王
- 沂恭憲王趙仲損
- 趙士圃
- 崇國宣簡公(追封)趙不𢙯
- 趙士圃
- 濟國良公(追封)趙仲沈
- 景城侯趙仲璲
- 潤國公(追封)趙士筏
- 沂恭憲王趙仲損
- 樊榮王趙宗輔
- 華國孝公(追封)趙仲𣀈
- 趙仲瑈
- 永國公(追封)趙士𧧸
- 儀恭孝王趙仲湜
- 吉國公(追封)趙士從
- 威義郡王趙士街
- 申國公(追封)趙不遡
- 永國公(追封)趙士術
- 趙士石
- 惠國公(追封)趙不嫖
- 咸寧郡王趙仲羽
- 永國公(追封)趙士矩
- 永寧郡敦惠王趙仲譙
- 趙士𢜬
- 蔣國公(追封)趙不𥞋
- 趙士𢜬
- 趙仲理
- 永國公(追封)趙士豢
- 嘉國孝恭公(追封)趙仲篤
- 淄王趙宗邈
- 沂國良信公(追封)趙仲覽
- 滕國溫公(追封)趙仲翩
- 昌端孝王趙宗晟
- 郇康孝王趙仲御
- 循王趙士㒟
- 萊國公(追封)趙不怞
- 和國公(追封)趙士嵰
- 循王趙士㒟
- 北海郡王趙仲聘
- 郇康孝王趙仲御
- 蕭恭僖王趙宗博
- 崇國公(追封)趙仲孴
- 崇孝溫王趙宗瑗
- 華陰侯趙仲詔
- 永國公(追封)趙士洪
- 華陰侯趙仲詔
- 潤僖惠王趙宗隱
- 福國純僖公(追封)趙仲麗
- 賀孝敏王趙士夽
- 滕國恭靖公(追封)趙不微
- 建國公(追封)趙士奇
- 賀孝敏王趙士夽
- 洋國孝修公(追封)趙仲𥜃
- 趙仲青
- 永國公(追封)趙士諳
- 福國純僖公(追封)趙仲麗
- 信康王趙宗治
- 岐簡獻王趙仲忽
- 趙士籟
- 永國恭靖公(追封)趙不黯
- 和義郡王趙士珸
- 申國公(追封)趙不流
- 趙士籟
- 岐簡獻王趙仲忽
- 建孝良王趙宗藎
- 昌國公(追封)趙仲江
- 榮國孝節公(追封)趙仲的
- 和國公(追封)趙士慷
- 永國公(追封)趙士穆
- 永國公(追封)趙士秀
- 袁僖孝王趙宗勝
- 昌國良孝公(追封)趙仲并
- 嘉國公(追封)趙仲佽
- 鄖國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3])趙宗楚,後進封南陽郡王,追封謚惠僖節王
- 昌國公(追封)趙仲疇
- 惠國公(追封)趙仲璩
- 鞏國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食邑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3])趙宗祐,後進封景城郡王,追封謚欽穆恪王
- 簡國榮孝公(追封)趙仲瑳
- 沂國公(追封)趙仲玲
- 鄴國公趙宗漢,後進封東陽郡王→安康郡王→嗣濮王,追封謚景孝簡王
- 榮國公(追封)趙仲璝
- 瓊恭憲王趙仲儡
- 和國公(追封)趙士周
- 和國公趙宗懿,追封謚舒良靖王
- 信安郡僖簡王趙允寧
越王房
- 越文惠王趙元傑
- 高密郡公趙宗望(繼孫)
- 陳國良僖公趙仲郃
- 陳國公趙士關
- 陳國公→越國公趙不器
- 陳國公趙士關
- 陳國良僖公趙仲郃
- 高密郡公趙宗望(繼孫)
鎮王房
- 徐國公趙元偓,後進封彭城郡王→寧王→相王→徐王,追封謚鄧恭懿王,後追改封密王→蘇王→韓王→鎮王
- 相孝定王趙允弼
- 祁國良公(追封)趙宗述
- 潤國公(追封)趙仲俶
- 嘉國公(追封)趙仲醻
- 韓國公趙宗繢,追封謚南陽郡良孝王
- 韓國公→鎮國公趙仲黁
- 循思王趙宗景
- 嘉國公(追封)趙仲獬
- 陳國孝修公(追封)趙宗孺
- 溫國孝恪公(追封)趙仲芮
- 崇國公(追封)趙仲諲
- 祁國良公(追封)趙宗述
- 相孝定王趙允弼
楚王房
- 涇國公趙元偁,後進封安定郡王→舒王,追封謚曹恭惠王,後追改封華王→蔡王→楚王
- 蔡國公趙宗達,追封謚高密郡孝老王(繼孫)
- 東陽郡公趙仲烈
- 惠國公(追封)趙士岌
- 建國公(追封)趙士紘
- 蔡國公→楚國公趙仲約
- 趙仲湯
- 楚國公趙士擐
- 東陽郡公趙仲烈
- 蔡國公趙宗達,追封謚高密郡孝老王(繼孫)
周王房
- 曹國公趙元儼,後改封廣陵郡王→榮王→端王→彭王→通王→涇王→定王→鎮王→孟王→荊王,追封謚燕恭肅王,後追改封吳王→周王
- 定榮易王允良
- 吳國公→周國公趙宗絳
- 永嘉郡思恪王趙允迪
- 簡康惠王趙宗粹
- 榮國公(追封)趙仲輗
- 永國公(追封)趙仲𢐮
- 簡康惠王趙宗粹
- 定榮易王允良
崇王房
- 代國公(追封)趙元億,後追進封安定郡王→崇王
真宗系
仁宗系
英宗系
- 光國公(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3])趙頊,後進封淮陽郡王→潁王,後立為皇太子,後即皇帝位
- 祁國公(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3])趙顥,後進封東陽郡王→昌王→雍王→揚王→徐王→冀王→楚王,追封謚燕榮王,後追改封吳王
- 永國公(追封)趙孝錫
- 鄠國公趙頵,後進封樂安郡王→嘉王→曹王→荊王,追封謚魏端獻王,後追改封益王
- 平原郡王趙孝奕
- 惠國公(追封)趙安信
- 平原郡王趙孝奕
神宗系
- 永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俊,追封謚唐哀獻王
- 景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千户[3])趙儼
- 均國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一百户[3])趙傭,後進封延安郡王,後立為皇太子,後即皇帝位
- 建國公趙價,追封謚豫悼惠王[3]
- 儀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佖,後進封大寧郡王→申王→陳王,追封謚燕榮穆王,後追改封吳王
- 寧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佶,後進封遂寧郡王→端王,後即皇帝位
- 成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俁,後進封咸寧郡王→莘王→衞王→魏王→燕王
- 祁國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一千户→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食邑六千八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3])趙偲,後進封永寧郡王→睦王→定王→鄧王→越王
- 和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似,後進封普寧郡王→簡王→蔡王,追封謚韓榮憲王,後追改封楚王
徽宗系
- 韓國公趙桓,後進封京兆郡王→定王,後立為皇太子,後即皇帝位
- 魏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3])趙楷,後進封高密郡王→嘉王→鄆王
- 楚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楫,後進封南陽郡王→荊王
- 吳國公趙樞,後進封建安郡王→肅王
- 冀國公趙杞,後進封文安郡王→景王
- 魯國公趙栩,後進封安康郡王→濟王
- 揚國公趙棫,後進封濟陽郡王→益王
- 蜀國公趙構,後進封廣平郡王→康王,後即皇帝位
- 魏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3])趙材,追封邠王
- 鎮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邑六千四百户,食实封二千户[3])趙模,後進封祁王
- 吳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3])趙植,後進封信都郡王→莘王
- 雍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邑七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3])趙朴,後進封華原郡王→儀王
- 徐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邑七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3])趙棣,後進封高平郡王→徐王
- 冀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3])趙㮙,後進封河間郡王→沂王
- 定國公趙栱,追封鄆王
- 廣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栻,後進封南康郡王→和王
- 褔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榛,後進封平陽郡王→信王
- 慶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椿,追封漢王
- 衞國公→鄆國公趙楃,後進封安康郡王
- 韓國公趙楗,後進封廣平郡王
- 陳國公趙機
- 相國公趙梴
- 瀛國公趙樾
- 惠國公趙楧,後進封建安郡王
- 嘉國公趙椅
- 溫國公趙棟
- 英國公趙橞
- 儀國公趙桐
- 昌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3])趙柄
- 潤國公趙樅
欽宗系
- 崇國公趙諶,後進封大寧郡王,後立為皇太子
高宗系
孝宗系
光宗系
- 英國公趙擴,後進封平陽郡王→嘉王,後即皇帝位
寧宗系
理宗系
度宗系
非宗室
五代初封(入宋)
- 魯國公→楚國公→齊國公侯益[11]
- 蕭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四百戶[3])→魯國公范質[12]
- 滕國公→趙國公→韓國公王晏[13]
- 譙國公→宋國公→韓國公→魏國公武行德[13]
- 杞國公→韓國公→魯國公→趙國公楊承信[13]
- 申國公→楚國公侯章[13]
- 褒國公→許國公張從恩[11]
- 杞國公薛懷讓[11]
- 薛國公→燕國公劉重進[14]
- 沂國公竇貞[15]
- 趙國公李穀[15]
- 莒國公李濤[15]
- 舒國公→鄭國公→陳國公張昭[16]
太祖封
太宗封
- 祁國公王溥[12]
- 衞國公石守信[20]
- 冀國公高懷德[20]
- 梁國公馮繼業[21]
- 衞國公趙贊[11]
- 邢國公宋偓[18]
- 邠國公王彥超[18]
- 鄧國公→衞國公張永德[18]
- 梁國公→許國公→魏國公趙普[22]
- 代國公→韓國公潘美[23]
- 魯國公曹彬[23]
- 滕國公孟玄喆[24]
- 蕭國公錢惟濬[25]
- 衞國公劉鋹[26]
- 杞國公→岐國公陳洪進[27]
- 韓國公(追封)李昉[28]
真宗封
- 萊國公→徐國公→許國公呂蒙正[29]
- 魯國公(追封)王超[30]
- 萊國公寇準[31]
- 魏國公(追封)王旦[32]
- 晉國公(食邑七千七百戶,食實封二千八百戶→食邑八千七百戶,食實封三千二百戶[3])丁謂[33]
- 魏國公(食邑七千七百戶,食實封二千八百戶→食邑八千七百戶,食實封三千二百戶→食邑九千七百戶,食實封三千六百戶[3])馮拯[34]
- 韓國公曹利用[35]
- 齊國公(追封)叔梁紇[36]
仁宗封
- 英國公(追封)郭崇[18]
- 祁國公→冀國公→魯國公王德用[30]
- 冀國公王欽若[33]
- 英國公→鄭國公夏竦[33]
- 英國公→岐國公陳執中[34]
- 許國公→魏國公賈昌朝[34]
- 鄧國公→徐國公張耆[37]
- 沂國公(食邑一萬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千八百戶→食邑一萬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五千一百戶[3])王曾[38]
- 祁國公杜衍[38]
- 郇國公章得象[39]
- 申國公(食邑一萬二千戶,食實封四千九百戶→食邑一萬三千戶,食實封五千三百戶→食邑一萬四千七百戶,食實封六千一百戶[3])→許國公(食邑一萬五千七百戶,食實封六千五百戶→食邑一萬六千七百戶,食實封六千九百戶→食邑一萬八千六百戶,食實封七千三百戶→食邑一萬九千三百戶,食實封七千六百戶[3])呂夷簡[39]
- 郢國公→鄧國公(食邑一萬二千戶,食實封五千一百戶→食邑一萬二千七百戶[3])張士遜[39]
- 潁國公龐籍[39]
- 儀國公→衞國公(食邑九千七百戶,食實封三千四百戶→食邑一萬七百戶,食實封三千八百戶[3])→魏國公(食邑一萬二千七百戶,食實封四千六百戶→食邑一萬三千七百戶,食實封五千戶[3])韓琦[40]
- 潞國公(食邑一萬七千二百戶,食實封六千七百戶→食邑二万五千一百戶,食實封一萬六百戶→食邑二万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一萬一千戶→食邑二万八千一百戶,食實封一萬一千八百戶→食邑二万九千一百戶,食實封一萬二千二百戶[3])文彥博[41]
- 許國公(追封)劉延慶[42]
- 榮國公(追封)劉從德[42]
英宗封
神宗封
- 英國公(食邑九千一百戶,食實封三千戶[3])→兗國公(食邑一萬一百戶,食實封三千四百戶[3])→魯國公(食邑一萬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三千八百戶→食邑一萬二千一百戶,食實封四千二百戶[3])曾公亮[40]
- 秀國公陳升之[40]
- 舒國公→荊國公王安石[44][45]
- 郇國公→岐國公王珪[7][40]
- 兗國公(追封)顏回[46]
- 鄒國公(追封)孟軻[45]
哲宗封
徽宗封
- 申國公(食邑八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3])章惇[49]
- 儀國公韓忠彥[40]
- 莘國公鄧洵武[50]
- 康國公劉正夫[51]
- 榮國公何執中[51]
- 崇國公→宿國公→燕國公鄭居中[51]
- 豐國公→衞國公(食邑一萬一千八百戶,食實封三千八百戶[3])余深[52]
- 崇國公→慶國公白時中[53]
- 涇國公→楚國公→徐豫國公童貫[54][55]
- 吳國公(追封)楊戩[54]
- 崇國公(食邑七千七百戶,食實封二千四百戶[3])→楚國公王黼[56]
- 嘉國公→魏國公→楚國公→魯國公(食邑一萬四千九百戶,食實封五千二百戶[3])→陳魯國公蔡京[57][58]
- 英國公蔡攸[57]
- 沂國公鄭紳[59]
欽宗封
高宗封
- 榮國公(追封)鄭藻[60]
- 和國公潘正夫[61]
- 宣國公(追封)呂大防[62]
- 和國公→魏國公張浚[63]
- 成國公→秦國公(追封)呂頤浩[64]
- 英國公→福國公→潭國公韓世忠[65]
- 恭國公楊存中[66]
- 濟國公→廣國公→益國公張俊[67]
- 榮國公→雍國公→楊國公劉光世[67]
- 榮國公錢忱[68]
- 嘉國公(追封)邢煥[68]
- 莘國公→慶國公→冀國公→魏國公 (食邑一萬一千四百戶,食實封四千四百戶) [→秦魏國公(未拜)]→益國公秦檜[69]
- 嘉國公秦熺[70]
孝宗封
- 豐國公(追封)趙鼎[71]
- 魏國公陳俊卿[72]
- 雍國公虞允文[72]
- 信國公→福國公→魯國公陳康伯[73]
- 儀國公梁克家[73]
- 溫國公(追封)李燾[74]
- 濟國公→許國公→益國公周必大[19]
- 永國公→魏國公史浩[75][76]
- 秦國公(追封)鄭覃[77]
光宗封
寧宗封
理宗封
- 魏國公→魯國公史彌遠[82]
- 崇國公(追封)張九成[83]
- 吉國公(追封)孟珙[84]
- 信國公(追封)→徽國公(追封)朱熹[85]
- 申國公→衞國公→越國公→齊國公鄭清之[82]
- 永國公→魯國公史嵩之[82]
- 吉國公→許國公董槐[82]
- 越國公(追封)袁韶[86]
- 和國公薛極[87]
- 肅國公→益國公→魯國公喬行簡[88][89]
- 某國公范鍾[88]
- 信國公→魏國公→魯國公→冀國公趙葵[88]
- 惠國公謝方叔[88]
- 崇國公→相國公→慶國公→許國公吳潛[90]
- 吉國公程元鳳[90]
- 秦國公(追封)魏了翁[91]
- 魯國公安丙[89]
- 茂國公→肅國公→衞國公賈似道[92][10]
度宗封
- 信國公葉夢鼎[82]
- 崇國公→衞國公呂文德[93]
- 郕國公(追封)曾參[46]
- 沂國公(追封)孔伋[46]
- 費國公(追封)閔損[46]
- 鄆國公(追封)冉耕[46]
- 薛國公(追封)冉雍[46]
- 齊國公(追封)宰予[46]
- 黎國公(追封)端木賜[46]
- 徐國公(追封)冉求[46]
- 衞國公(追封)仲由[46]
- 吳國公(追封)言偃[46]
- 魏國公(追封)卜商[46]
- 陳國公(追封)顓孫師[46]
恭帝封
帝昺封
參考文獻
- ^ 《宋史 卷二百一十五—卷二百四十一 宗室世系表》
- ^ 《宋史 卷二百四十四—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第六》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宋大詔令集》
- ^ 《宋宗室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
- ^ 《宋史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 ^ 《宋史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 ^ 7.0 7.1 《宋史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
- ^ 《宋史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 ^ 9.0 9.1 9.2 9.3 9.4 《宋史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 ^ 10.0 10.1 《宋史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 ^ 11.0 11.1 11.2 11.3 《宋史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 ^ 12.0 12.1 《宋史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 ^ 13.0 13.1 13.2 13.3 《宋史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 ^ 《宋史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 ^ 15.0 15.1 15.2 《宋史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 ^ 《宋史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 ^ 《宋史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 ^ 18.0 18.1 18.2 18.3 18.4 《宋史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 ^ 19.0 19.1 19.2 《宋史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 ^ 20.0 20.1 《宋史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 ^ 《宋史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 ^ 《宋史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 ^ 23.0 23.1 《宋史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 ^ 《宋史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 ^ 《宋史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 ^ 《宋史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 ^ 《宋史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 ^ 《全宋文》第16冊
- ^ 《宋史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 ^ 30.0 30.1 《宋史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 ^ 《宋史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 ^ 《宋史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 ^ 33.0 33.1 33.2 《宋史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 ^ 34.0 34.1 34.2 《宋史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 ^ 《宋史 卷八 本紀第八 真宗三》
- ^ 《宋史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 ^ 《宋史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 ^ 38.0 38.1 《宋史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 ^ 39.0 39.1 39.2 39.3 《宋史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 ^ 40.0 40.1 40.2 40.3 40.4 《宋史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 ^ 41.0 41.1 《宋史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 ^ 42.0 42.1 《宋史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 ^ 《宋史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 ^ 《宋史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 ^ 45.0 45.1 《宋史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
- ^ 46.00 46.01 46.02 46.03 46.04 46.05 46.06 46.07 46.08 46.09 46.10 46.11 46.12 《宋史 卷一百零五 志第五十八 禮八》
- ^ 《宋史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 ^ 48.0 48.1 《宋史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 ^ 《宋史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 ^ 《宋史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 ^ 51.0 51.1 51.2 《宋史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 ^ 《宋史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 ^ 《宋史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 ^ 54.0 54.1 《宋史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 ^ 《宋史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徽宗四》
- ^ 《宋史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 ^ 57.0 57.1 《宋史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 ^ 《宋史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徽宗三》
- ^ 59.0 59.1 《宋史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 ^ 60.0 60.1 《宋史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 ^ 《宋史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 ^ 《宋史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 ^ 《宋史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 ^ 《宋史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 ^ 《宋史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 ^ 《宋史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 ^ 67.0 67.1 《宋史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 ^ 68.0 68.1 《宋史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 ^ 《宋史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高宗八》
- ^ 《宋史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 ^ 《宋史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 ^ 72.0 72.1 《宋史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 ^ 73.0 73.1 《宋史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 ^ 《宋史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 ^ 《宋史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孝宗二》
- ^ 76.0 76.1 《宋史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 ^ 《宋史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 ^ 78.0 78.1 《宋史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 ^ 《宋史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 ^ 《宋史 卷四百〇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 ^ 《宋史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 ^ 82.0 82.1 82.2 82.3 82.4 《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 ^ 《宋史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 ^ 《宋史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 ^ 《宋史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 ^ 《宋史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 ^ 《宋史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 ^ 88.0 88.1 88.2 88.3 《宋史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 ^ 89.0 89.1 《宋史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 ^ 90.0 90.1 90.2 90.3 《宋史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 ^ 《宋史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 ^ 《宋史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理宗四》
- ^ 《宋史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 ^ 《宋史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