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区
开元区是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市辖区,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市的鼓浪屿区、思明区和开元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1]
原开元区位于厦门岛中部,是厦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面濒临五老峰、虎溪岩、西姑岭、金山、云顶岩、石胄头与思明区接壤;西南面与鼓浪屿仅一水之隔;北面以狐尾山、仙岳山、仙洞山、石鼓山和虎仔山为界,与湖里区毗邻。辖区总面积49.45平方公里。
历史
开元区以路得名。民国初期,厦门岛上建设了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马路——即今辖区内的开元路。1945年10月,设厦西区。1946年6月1日,厦西区与厦南区合并为中心区。1948年3月,中心区拆分出开元区[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民国时期区划,仍称开元区。当时的开元区,地处厦门城区的北半部。区境东至后江埭的小文灶、塔厝社、模范村,与禾山区梧村乡的文灶社接壤;南沿靖山头、民国路(现新华路)、大同路直至海滨,与思明区毗连;西临鹭江道、龙船礁的滨海地带,与鼓浪屿(北段)隔海相峙。全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左右,设15个街公所,有居民56102人。
1961年初,原属前线人民公社莲坂大队的几个自然村划归开元区管辖,建立开元农场(后改东风农场、又改红卫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开元区改名为东风区,并将所辖街道办事处恢复为人民公社并改名,公园街道改名为红星公社,鹭江街道改名为东风公社,厦禾街道改名为延风公社。1970年9月,在东风公社的梧村一带增设红卫公社。1979年8月,东风区和3个公社恢复原名,城市人民公社复称街道办事处[3][4][5]。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开元区辖区范围不断扩大。1981年9月,禾山公社的湖里、东渡大队划归开元区管辖,设立湖里街道办事处。1985年4月,原郊区禾山乡的吕厝村、乌林村划归开元区,建成莲花新村。1987年8月,湖里街道办事处划归新设立的湖里区。同年9月,原郊区禾山乡管辖的何厝、前埔、洪文、西林、莲坂等5个行政村划归开元区管辖,设立莲前街道办事处。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市的鼓浪屿区、思明区和开元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原开元区核心地区——公园街道,改称开元街道,作为纪念。
参考资料
- ^ 行政区划 中国厦门.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 ^ 厦门市志 卷九 第一章 第一节 区情述要.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厦门市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4年1月 [2024-04-15]. ISBN 7-80192-02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 ^ 厦行政建置和政区演变.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 ^ 思明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2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