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文澤爾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文澤爾!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Tianxiaozhang 13:25 2006年7月31日 (UTC)

您好

Hi,我是豆瓣上的「gzdavidwong」。就是這位(User:Wing)資深德國維基人,行政員來的哦,騷擾他吧...哈哈。—瓜皮仔Canton 2008年1月24日 (四) 17:18 (UTC)[回覆]

人家很正經的...在異國他鄉認識多一個中國朋友也不錯嘛。—瓜皮仔Canton 2008年1月28日 (一) 15:44 (UTC)[回覆]

第六次動員令將在12月16日開始,1月15日結束,歡迎各位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經濟、金融動員令科技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4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六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

Hosenta012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14:41 (UTC)[回覆]

啊啦,文澤爾大大……居然在WIKI上偶然撞見……

Sunakai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21:21 (UTC)[回覆]

文澤爾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文澤爾已被列入頁面存廢討論列表中,正在投票表決是否應該刪除。有編者認為條目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方針,並已經解釋了原因。(參見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我們歡迎您參與討論並留下關於條目是否符合方針、應當如何處理的意見;請在WP:頁面存廢討論#文澤爾中留下您的意見。記得使用~~~~簽名。您也可以在討論期間改寫您原先的條目,但請不要移除條目頂端的條目刪除模板。謝謝合作,祝編輯愉快!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10月23日 (五) 05:09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Fws karte.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1月4日 (三) 03:48 (UTC)[回覆]

關於閣下的條目

通常來說,維基百科對自我介紹持負評價(無論是你自己介紹自己還是你的廣告商),在維基百科中有一些編輯會特別關注廣告類的條目,很不幸那天由在下發現您的條目。按照您說的,您創建條目的目的是為了宣傳新書,這點上已經違反了規則:維基百科不是什麼。另外一點小建議,維基這裡真的不適合做宣傳。—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6日 (一) 23:47 (UTC)[回覆]

  • 前幾天的速刪不是我操作的,按道理我所有的提刪和速刪都會同時提醒條目創建者。不過在下當初發現那個條目的時候,質量真的不敢恭維。因為沒有拜讀過閣下的著作,所以僅憑當時條目質量的推斷了。不過閣下可以在您用戶的臨時頁面,比如User:文澤爾/temp修改完善,然後等修改妥當後再行複製轉移到一個新條目中。關注度的標準現在只能說在緩慢的推動中,況且並不是每個涉及關注度的條目作者都能和您一樣平心氣和地對話,我們在每次提刪的時候都是冒著被辱罵的風險。—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8日 (三) 17:25 (UTC)[回覆]
    • 謝謝您能夠理解。我雖然有時候說話不好聽,但是凡事就事論事,如果針對人的話,我表示道歉。作為回退員和巡查員,我在維基基本上每天都要刪除至少10個廣告,其實我們很清楚發廣告的人可能和廣告宣傳的內容並無聯繫,所以我們不應該去遷怒於條目的內容本身。正如您說的,以前維基百科沒有關照度標準,而事實在06年以前,維基百科自身並無足夠關注度。我也是維基百科:侵權拯救工作小組成員,曾經整理調查過從03年到現在的所有侵權條目,發現到後面,值得拯救的就很少,而絕大多數為廣告。維基百科的理念應該是彼此友善,但是現在的維基百科:善意推定並沒有成為共識方針,很大原因就是管理員經常要和很多「熟悉」的、用新帳戶進行破壞的某些「老朋友」要做對抗;現在維基百科每天的新條目中有一半都是廣告,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巡查員很難做到善意推定;而作為回退員就是直接面對破壞(比如我的對話頁面就有回退員剛剛發現破壞、並進行回退的紀錄)。現在的工作是變得越來越繁冗了,這無法避免,為了不要維基百科作為囤積各類良莠不齊的倉庫,只能增加各種規則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制,但至少現在的運作是良性的。無論如何,希望您能夠理解,最後在下祝願您能夠寫出更多的留世之作。—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8日 (三) 19:53 (UTC)[回覆]
      • 如果能夠親手拜讀您的著作,當然是在下的殊勝榮幸了。家父曾經是報社編輯,現在則進行出版事業,所以我從小都耳濡目染很多文學知識。只不過家裡打著我不讓我學文學,所以我也心裡痒痒,只能是發表點學術論文而已。您能兼顧文學,自然很是難得。其實我來維基百科前自己為人也並不苛刻,後來當上巡查員後就多生嗔怒了,這點要改。另外,是否能夠請求閣下留下聯繫方式,比如MSN之類的,我們可以私下交談。請在這裡:Special:電郵用戶/Walter_Grassroot,以免外人看到,招致無端麻煩。—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9日 (四) 03:50 (UTC)[回覆]

向您詢問關於此項信息的情況:

可以很容易搜索到的《科學家如何談論進化論 》(述不作所查到的作者是佚名)裡非常詳盡的列舉了大量可供查證信息,針對這5大事實: 「因此,作為結論,我們再次列出進化論的五個主要問題﹕1.生物前液的存在缺乏證據。2.中間型化石的缺乏。3.複雜生命形式的突然出現(尤其在最底地質層)。4.自然過程不能使無生命變成有生命。5.沒有合理的機制,總結及評論。

其所列舉的科學家主要包括:

 *    生化学家奥裴林( Alexander Oparin),和英国生化学家赫戴纳
 *    科学家派德森 (Colin Patterson)博士。
 *    生化学家莎比罗( Robert Shapiro )博士〈火花和液〉“生物前液的奥秘”。
 *    泰克森(Thaxon)布莱里(Bradley ),和奥尔森( Olsen )博士。
 *    罗普(David Raup)博士。
 *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哥德(Stephen Gould)博士。
 *    分子生物学博士和医学博士但顿(Michael Denton)博士
 *    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和数学几率专家约克(Hubert Yocky)博士
 *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科瑞克 (Francis Crick)博士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厄尔德(N iles Eldridge)博士
 *    放射学家和基因突变专家莫勒(Heribert Nillson)博士。
 *    前法国科学院院长保罗( Pierre Paul)博士
 *    米 歇尔·拜赫博士的《达尔文的黑盒子﹕生物化学对进化论的挑战》(New York: Free Press, 1996)等等。
 

述不作正在詢問、交流、探究關於以上信息的情況,幷期待著閣下的回應!「述不作留言2012年4月29日 (日) 15:32 (UTC)[回覆]

送給您一枚金星章!

金星章
感謝你對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 曾蔭權,俞正聲 研究! --鄧小平複制人黃魯宏(user:cn223)()(★) 2013年3月20日 (三) 01:09 (UTC)[回覆]

斯圖加特城鐵

斯圖加特城鐵條目目前長度僅2,591位元,有大幅擴充的空間,可列入下一波德語條目翻譯名單。Cysj1024留言2020年10月22日 (四) 05:1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