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中國
中國歷史 / 中國歷史年表 |
世紀: 19世紀中國 / 20世紀中國 / 21世紀中國 |
年代: 1880年代中國 / 1890年代中國 / 1900年代中國 / 1910年代中國 / 1920年代中國 / 1930年代中國 / 1940年代中國 |
年份: 1913年中國 / 1914年中國 / 1915年中國 / 1916年中國 / 1917年中國 / 1918年中國 / 1919年中國 / 1920年中國 / 1921年中國 |
紀年: 丁巳年(蛇年)、中華民國6年 |
大事記
- 1月1日——黎元洪令准浙江督軍兼署省長呂公望辭職,特任楊善德為浙江督軍,齊耀珊為省長;黎元洪特任范源濂兼署內務總長;《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出版發行,載有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倡白話文體,提出文學改良八事:「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路。六曰,不用農。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1]:807
- 2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出版發行,載有陳獨秀《文學革命論》一文:「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據於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發表吳虞《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一文,指斥儒家學說[1]:813。
- 11月1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張群為大元帥府參軍[1]:891。
- 11月7日——北洋政府駐俄羅斯公使劉鏡人給北京發回一封電報:「近俄內爭益烈,廣義派(應譯為多數派,即布爾什維克)勢力益張,要求操政權,主和議,並以暴動相挾制。政府力弱,鎮壓為難,恐變在旦夕。」[2]:18
- 11月8日——北洋政府駐俄羅斯公使劉鏡人再發電報:「廣義派聯合兵、工反抗政府,經新組之革命軍事會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經該會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奪國庫,佔車站……現城內各機關盡歸革黨掌握,民間尚無騷擾情事。」[2]:18
逝世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韓信夫、劉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齊福霖、范明禮、張允侯、張友坤、章伯鋒、胡柏立、耿來金、劉壽林、鍾碧容、鍾卓安、陳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澤全、蔡靜儀、丁啟予、陳永福、嚴如平、柏宏文、吳以群、羅文起、查建瑜、婁獻閣、白吉庵、李靜之、張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紹貞、熊尚厚、吳以群、劉一凡、郭光、郭大鈞、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軍、劉敬坤、陳道真、李振民、張振德、梁星亮、陳仁庚、董國芳、張守憲、王榮斌、陳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躍、賈維、陳民、朱宗震編著.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 2.0 2.1 金一南. 《走向輝煌》 初版.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 2014. ISBN 978-988-826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