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朱加黛·納帕爾賈里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0年7月1日) |
黛西·朱加黛·納帕爾賈里 | |
---|---|
出生 | 約1955年 澳大利亞北領地哈斯茨崖 |
逝世 | 2008年(52—53歲) |
國籍 | 澳大利亞 |
知名於 | 繪畫 |
獎項 | 入選澳洲國家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獎1995、1998、2001的決賽 澳洲國家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獎2000年冠軍 |
黛西·朱加黛·納帕爾賈里(Daisy Jugadai Napaltjarri,約1955年—2008年),澳大利亞的西部沙漠地區一個使用賓土比-魯利賈語的原住民藝術家,姐姐是藝術家莫莉·朱加黛·納帕爾賈里。朱加黛居住在哈斯茨崖並在此繪畫。她在這裡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建立了有許多地區的藝術家工作的伊昆吉婦女中心(Ikuntji Women's Centre)。
受到赫爾曼斯堡學派的影響,朱加黛的畫作皆帶有名為「夢創」的特色,一種體現她與土地間複雜的靈性智慧以及情感連結的原住民文化精神。這些畫作同時也反映了她對植被與環境結構入微的觀察。朱加黛的作品在1993年到2001年期間五次入選澳洲國家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獎展覽,並於2000年獲得該獎項的冠軍。其繪畫多作重要館藏藏於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澳洲國立美術館以及北領地博物館暨美術館中。
生活
黛西·朱加黛大約在1955年出生於哈斯茨崖的北領地,是藝術家Narputta Nangala和蒂米·賈加黛的女兒。[1] 出生年份的不確定是因為澳洲原住民會使用與非土著澳人不同的時間概念來計算,他們經常會通過與其他事件發生時間前後的比較來估算日期。[2]
位於帕普尼亞和哈斯茨崖的原住民會使用一種名為賓土比-魯利賈語的賓土比語方言,[1]屬西澳沙漠語群。「納帕爾賈里」(Napaltjarri,西澳沙漠語言)或作「納帕利亞里」(Napaljarri,瓦爾皮利語)是澳洲中部原住民用來區分親屬制度中十六個氏族之一的膚名。這些名稱會定調親屬之間的親緣關係,而影響伴侶的首選對象,並且可能會與特定圖騰作聯繫。儘管它們可以用作稱呼用語,但以歐洲人的角度它們仍不被視為姓氏。[3] [4] 因此,「黛西·朱加黛」才是這位藝術家屬於本名的部分。
朱加黛的童年時光是在哈斯茨崖和附近的一個名為「五英里」的營地中度過的,她與凱利·穆爾塔(Kelly Multa)結婚,並育有一女,名為艾格尼絲。他們住在孔卡雲蒂(Kungkayunti)的外站,凱利死後,黛西又搬回了哈斯茨崖。[5]直到1990年代她才與一個埃爾科島人再婚。再婚之後朱加黛會定期在阿納姆地和哈斯茨崖之間旅行。朱加黛於2008年去世,她的葬禮在她出生地哈斯茨崖舉行。[5] 朱加黛的姐姐是藝術家莫莉·朱加黛·納帕爾賈里,[6]還有另一個姐姐埃斯特,現已接替朱加黛的工作。
藝術
當代澳洲原住民藝術運動在1971年始於西澳沙漠,當時在長者們(如卡帕·賈姆皮金帕)的領導和傑弗里·巴頓老師的指導下,帕普尼亞的原住民開始學習作畫。[7]該場運動倡議使用丙烯酸塗料創作人體彩繪和設計地面雕塑,並迅速傳播至澳大利亞中部的土著社區。尤其在1983年政府批准了澳大利亞中部的藝術計劃後,傳播速度大為加快。[8]到80年代和90年代時,此類作品已開始在國際上展出。[9]包括帕普尼亞圖拉藝術公司所有創始人在內的第一批藝術家都是男性,而且澳大利亞中部的男性對女性參與比較牴觸。[10]儘管如此,社區中的許多婦女仍希望參與進來。因此在90年代,許多婦女也開始創作畫作。而在西澳沙漠的社區(如金托雷、勇多姆、巴爾戈和分站),人們開始專門為展覽創作作品並販售。
黛西·朱加黛來自一個畫家家庭,家裡的畫家包括她的叔叔宇太·坦加拉和她的母親。[11] 她在帕普尼亞和哈斯茨崖求學期間學會了繪畫,[12]但她第一次做畫家是為父親所創造的照片做背景畫。 來自「賓土比/魯里賈」語言小組的黛西·朱加黛是90年代初期依託伊昆吉婦女中心來繪畫的藝術家之一。[1]她為該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貢獻。朱加黛一開始做絲網印刷和切刀版畫,但很快轉向丙烯酸繪畫,並在90年代中期創作了許多她最優秀的作品。諸如黛西·朱加黛之類的西澳沙漠畫家經常會繪製有個人責任或權利的特定的「夢創」。 [13] 夢創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指的是與風景之間的靈性知識關係,還指人們必須在其社區中維護和複製的法律、規則或故事。[14] [15] 黛西·朱加黛在她的藝術作品中既描繪了她個人責任的藝術,又描繪了已故的丈夫和父親的藝術。其中包括蜜蟻、菠菜和夢境。[16]設置這些畫作的地理位置包括穆倫吉水洞、塔拉巴迪以及她的家人居住多年的孔卡雲蒂附近的其他地區。[17]
事業
在整個90年代,黛西·朱加黛經常在愛麗絲泉的阿拉魯恩藝術中心和其他大型展覽中參加定期展覽,例如1994年在坎培拉舉辦的澳大利亞傳統藝術獎。[1] 1993年表彰以兩種形式發出,分別是:授予北領地婦女研究金[5] 和由阿拉魯恩藝術中心購買的其年度藝術獎中展示的作品。[11] 在朱加黛的社區中,她既是管理員又是藝術家。黛西是伊昆吉婦女中心的成員,也是伊昆吉社區委員會的代表。她是90年代初參與將藝術家瑪麗娜·特羅斯基聘請為藝術中心協調員的遊說人之一。 [18] 兩位女士互相尊重:黛西的作品有一次和一群藝術家的作品皆被選中參加展覽。這場展覽在1999–2000兩年在澳大利亞地區的公共畫廊伊昆吉巡展,由藝術中心的協調員瑪麗娜·斯特羅基籌劃,曾在幾年前哈斯特斯布魯夫的伊昆吉中心被首次提出。 [19]
黛西·朱加黛的作品被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20]、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和北領地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1] 它們也正在被私人收藏,例如南加拉(也稱為埃比斯收藏)[21]以及伊迪斯科文大學。[22] 她於1993年首次參加評選美國國家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藝術獎,[16]包括1995、1998和2001年曾多次入圍決賽, 並曾於2000年獲得冠軍。 [5] 她1994年的獲獎作品《雨後的小溪》現屬於北領地博物館和美術館。[23] 她的作品還與其他土著藝術家(如於1996年完成墨爾本國際機場航站樓的格洛麗亞·佩蒂亞爾)一起展出。[24] 1998年《 五英里》左右所作的《安提提》,曾被作為《澳大利亞醫學雜誌》的封面。
風格
黛西·朱加黛是伊昆吉的一個藝術家,曾在一個畫架上工作。 她的畫曾引用《赫爾曼斯堡學校》,這是一群土著藝術家(包括阿爾伯特·納馬吉拉)的作品。阿爾伯特·納馬吉拉從1930年代開始在赫爾曼斯堡傳教團繪畫。[12]《記憶與五里溪》(1995)代表了她童年時代的祖國。它顯示的是該地區的丘陵,而不是平面圖,並且展示了該國典型的植被範圍。[20] 策展人瑪麗娜·斯特羅基注意到黛西·朱加黛的畫作反映出了對植被和環境複雜結構的密切觀察,表示其「痴迷於細節」以及「致力於描繪該地區的所有灌木叢」。[19] 朱加黛用修剪過的刷子仔細地為植被塗漆,細緻地使用塗料(例如花粉)渲染火柴梗。 雲永遠是最後一道工序。儘管熱衷於細節,但黛西更喜歡畫大型畫布。[5]《記憶與五里溪》被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2004-05年度的展覽「 1984年土著藝術展」展出,評論家米里亞姆·科西奇注意到它的「天真魅力」,同時也提醒人們像其他作品一樣注意該作品的名稱及其寓意。更明確地說她是那個時代的政治畫家,「她也談論暴力剝奪」。 [25]
藝術家曼迪·馬丁參加了2005年與哈斯特斯布拉夫地區的幾位畫家的合作,他認為黛西的「布什塔克渲染」是通過「風格鮮明但令人眼花繚亂的個人語言」實現的。[26] 作家兼評論家莫拉格·弗雷澤將黛西的作品描述為「非凡的」,並觀察到黛西的繪畫中「自然被完全內在化,其表現是如此地不受抑制」。 [27] 她在社區中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她的去世同繼任者們藝術表現形式的蓬勃發展相符。 [28]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Birnberg, Margo; Janusz Kreczmanski. Aboriginal Artist Dictionary of Biographies: Australian Western, Central Desert and Kimberley Region. Marleston, South Australia: J.B. Publishing. 2004: 213–214. ISBN 978-1-876622-47-3.
- ^ Birnberg, Margo; Janusz Kreczmanski. Aboriginal Artist Dictionary of Biographies: Australian Western, Central Desert and Kimberley Region. Marleston, South Australia: J.B. Publishing. 2004: 10–12. ISBN 978-1-876622-47-3.
- ^ Kinship and skin names. People and culture. Central Land Council. [23 Octo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0).
- ^ De Brabander, Dallas. David Horton , 編. Sections 2. Canberra: Aboriginal Studies Press for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Studies. 1994: 977. ISBN 978-0-85575-234-7.
- ^ 5.0 5.1 5.2 5.3 5.4 Strocchi, Marina. Daisy Napaltjarri Jugadai (art tribute). Art and Australia. 2008, 46 (1): 61.
- ^ Martin, Mandy; Robin, Libby; Smith, Mike. Strata: deser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DF). Canberra: Land & Water Australia. 2005 [2020-03-01]. ISBN 978-0-9577481-4-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2-20).
- ^ Bardon, Geoffrey; James Bardon. Papunya – A place made after the story: The beginnings of the Western Desert painting movement.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iegunyah Press. 2007. ISBN 978-0-522-85434-3.
- ^ Dussart, Francoise. Canvassing identities: reflecting on the acrylic art movement in an Australian Aboriginal settlement. Aboriginal History. 2006, 30: 156–168.
- ^ Morphy, Howard. Aboriginal Art. London: Phaidon. 1999: 261–316. ISBN 978-0-7148-3752-9.
- ^ Strocchi, Marina. Minyma Tjukurrpa: Kintore / Haasts Bluff Canvas Project: Dancing women to famous painters. Artlink. 2006, 26 (4): 104–107.
- ^ 11.0 11.1 Johnson, Vivien. Daisy Napaltjarri Jugadai b. 1956 Haasts Bluff, NT. Biography. Design & Art Australia Online. 1994 [23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 ^ 12.0 12.1 Kleinert, Sylvia; Margot Neale.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boriginal art and cul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613. ISBN 978-0-19-550649-5.
- ^ Johnson, Vivien. Introduction. Roseville East, NSW: Craftsman House. 1994: 7–12.
- ^ Tjukurpa – Anangu culture. Uluru – 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Water, Heritage and the Arts. 2009 [18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1).
- ^ San Roque, Craig. On Tjukurrpa, Painting Up, and Building Thought. Social Analysis. 2006, 50 (2): 148–172. doi:10.3167/015597706780810862.
- ^ 16.0 16.1 Johnson, Vivien. Aboriginal Artists of the Western Deser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Roseville East, NSW: Craftsman House. 1994: 116.
- ^ Napaltjarri Jugadai, Daisy. Kumantjai Rockhole. Collection search.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1996 [5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4).
- ^ Strocchi, Marina. Ikuntji: paintings from Haasts Bluff 1992 – 1994. Alice Springs: IAD Press. 1995: 8. ISBN 978-0-949659-86-6.
- ^ 19.0 19.1 Strocchi, Marina. Ikuntji tjuta: touring. Campbelltown, NSW: Campbelltown City Bicentennial Art Gallery. 1999.
- ^ 20.0 20.1 Daisy Napaljarri Jugadai – Memory and Five Mile Creek 1995. NGV Collection.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2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0).
- ^ The artists. Nangara: the Australian Aboriginal art exhibition. [2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3).
- ^ [Cover image] (PDF).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 May 2002, 176 (10): 453 [23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0).
- ^ Jugadai, Daisy Napaltjarri. Karu kapingku pungu (Creek after rain). The MAGNT National Aboriginal & Torres Strait Islander Art Award (NATSIAA) Collection.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of the Northern Territory. 1994 [23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1).
- ^ Battersby, Jean. Art and Airports 2. Craft Arts International. 1996, 37: 49–64.
- ^ Cosic, Miriam. A revolutionary shift in tone. The Australian. 20 December 2004: 14.
- ^ Martin, Mandy. http://fennerschool.anu.edu.au/files/panel/317/strata_pdf_31320.pdf
|chapterurl=
缺少標題 (幫助) (PDF). Mandy Martin, Libby Robin and Mike Smith (編). Desert of the mind's eye. Canberra: Land & Water Australia. 2005: 15 [23 October 2012]. ISBN 978-0-9577481-4-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20). - ^ Fraser, Morag. Substance and illusion: crosscurrents in Australian landscape painting and Australian literature. LiNQ. 1999, 26 (1): 30.
- ^ Griffin, Sasha. Ikuntji Art Centre: Haasts Bluff. Australian Art Collector. 2008, 46 [23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