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韓祖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韓祖念(510年—568年3月7日),字師賢昌黎郡龍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人,北魏、東魏、北齊官員。

生平

韓祖念以寧朔將軍步兵校尉起家官,很快轉任安遠將軍,升任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封昌陽縣子、帳內都督,又轉任右廂都督、領親信。韓陵之戰後,韓祖念出任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涇州刺史,進爵為昌陽縣開國侯,很快出任征北將軍蔚州刺史,又進號車騎將軍,另封開封縣開國侯,升任儀同三司驃騎將軍。北齊建國後,韓祖念加開府儀同三司,增封雲陽縣開國子,兼領左衛大將軍。當時齊文宣帝多次北征,韓祖念多次立下戰功,以本官出任建州諸軍事、建州刺史,又轉任晉州諸軍事、晉州刺史,其餘官職如故,又徵召回朝出任特進皇建初年,韓祖念封武功王,出任寧州刺史,食干汾陰郡,被徵召回朝出任領軍將軍,又外任瀛州諸軍事刺史、瀛州刺史,任期滿後改任南朔州刺史、兼領大都督。韓祖念又加特進,食干浮陽郡[1]天統二年十月乙卯(566年11月9日),韓祖念出任司徒公[2][3][4]。天統三年八月辛未(567年9月21日),太上皇高湛詔令司徒韓祖念轉任大將軍[5][6][7]。韓祖念又外任南雲州刺史。天統四年正月二十三日(568年3月7日),韓祖念在南雲州去世,虛歲五十八,齊後主詔令贈予使持節、都督青冀瀛滄濟趙汾七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太保尚書令、武功王如故,諡號忠武王,同年十一月廿九日(569年1月2日)葬於五泉山[1]

韓祖念墓在今山西省太原市發現,出土文物有大型壁畫、玻璃杯、鎏金銅器等,其墓誌銘刊行於《晉陽古刻選》中。

家庭

祖父

  • 韓是突,北魏雁門郡太守[1]

父親

  • 韓羅察,北魏儀同三司、雲中郡開國公[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周富年,彭娟英,龍真. 《太原北齐韩祖念墓》. 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2020年6月: 87–105. ISBN 978-7-03-065384-0 (中文(簡體)). 
  2.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湝為太保,太尉婁睿為大司馬,徙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
  3.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 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湝為太保;太尉婁睿為大司馬,徙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冬,十月,齊以侯莫陳相為大傅,任城王湝為太保,婁睿為大司馬,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
  5.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儼為司徒。
  6.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儼為司徒。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八月,齊以任城王湝為太師,馮翊王潤為大司馬,段韶為左丞相,賀拔仁為右丞相,侯莫陳相為太宰,婁睿為太傅,斛律光為太保,韓祖念為大將軍,趙郡王睿為太尉,東平王儼為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