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雅各布斯·卡普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荷蘭天文學家雅各布斯·卡普坦

雅各布斯·科爾內留斯·卡普坦荷蘭語Jacobus Cornelius Kapteyn,1851年1月19日—1922年6月18日),荷蘭天文學家

生平

卡普坦1851年出生於荷蘭的巴訥費爾德,1868年進入烏特勒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1875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前往萊頓天文台工作。1878年,卡普坦成為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天文學教授,直到1921年退休。

1896年到1900年期間,卡普坦研究了英國科學家大衛·吉爾(David Gill)在南非拍攝的照片,於1900年發表了第一份專門針對南天的照相星表——好望角照相星表CPD),刊載了南天極周圍19度範圍內的454,875顆恆星。這份星表是研究銀河系結構的重要資料。1897年,卡普坦還發現了一顆自行很高的矮星,這顆星被命名為卡普坦星,是目前已知的具有第二高自行的恆星,僅次於巴納德星。1904年,卡普坦提出了恆星的二流理論,認為全天的恆星大體上朝著兩個方向流動。這個理論為瑞典天文學家林德布拉德和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日後建立銀河系自轉的理論奠定了基礎。1906年,卡普坦提議在天空中均勻、隨機地選出206個區域(卡普坦選區),由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分工協作進行恆星計數。這些工作開創了統計天文學的先河,促進了恆星天文學星系動力學的發展,為人們了解銀河繫結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恆星計數的結果,卡普坦建立了島宇宙的模型,並且認為銀河系是透鏡狀的,直徑為55,000光年,厚11,000光年,太陽位於其中心附近,距離銀心2,000光年[1][2]。由於未考慮到星際消光的影響,他得到的銀河系大小僅為現在所知的一半左右,但是比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給出的結果大了9倍。人們把他建立的宇宙模型稱為「卡普坦宇宙」。在他去世後,羅伯特·尤利烏斯·川普勒才由星際紅化估計出與目前結構較為接近的銀河系大小。

1922年,卡普坦在阿姆斯特丹去世。為紀念他,第81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卡普坦」,月球上一座環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丹麥天文學家埃希納·赫茨普龍是卡普坦的女婿。

參見

參考文獻

  1. ^ Kapteyn, J.C. & van Rhijn, P.J., 1920, Astrophysical Journal, 52, 23. NASA ADS
  2. ^ Kapteyn, J.C., 1922, Astrophysical Journal, 55, 302. NASA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