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純一 (國民革命軍少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純一(1903年—1938年3月),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少將,為將驍勇,字靜宇,號慶榕(另一說為慶蓉[1]),湖南新寧人,1938年3月在台兒莊戰役中力戰殉國。[2]

生平

1903年,陳純一出生在湖南省新寧縣黃龍鎮峰佳山的一戶大戶人家,另有8個兄弟姐妹,祖父為清末抗法名將陳展堂。雖然家境優越,但是陳純一的雙親並沒有溺愛兒子。陳純一10歲時進入私塾讀書,15歲進入新寧縣縣立高等小學,1921年從高小畢業後回到老家陳家山[3]

1925年初,陳純一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後參加第一次東征和第二次東征。在第二次東征時,陳純一報名參加敢死隊,因作戰英勇晉升國民革命軍第1軍連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期間屢立戰功,晉升為副團長。1932年2月,陳純一率領1個營參加一·二八事變,與日軍血戰兩晝夜,擊退日軍多次猛攻,受到中華民國政府嘉獎。[1]

1935年,陳純一任第4師23團團長,駐湖北棗陽[4]1937年,陳純一調任第13軍第4師第23團團長[5],奉命開赴華北前線與日軍作戰。面對妻子的牽掛,陳純一在信中對妻子說:「當此國難當頭之際,正吾人出力之時,此去前方,當固守國土,雖馬革裹屍亦所願也」。[1]抵達華北後,陳純一率領部隊在南口張家口一帶多次與日軍交戰,期間膝蓋受重傷,但傷未痊癒即返回戰場。1938年3月,陳純一率部到魯南參加台兒莊戰役。[6]

1938年3月,陳純一率部駐守嶧縣,剛進入陣地就與日軍第10師團步兵第63聯隊遭遇。面對強敵,陳純一臨危不懼,率領全團發動衝鋒,與日軍展開慘烈的白刃戰。開戰第二天,陳純一手腕負傷;開戰第三天,陳純一的半隻耳朵被子彈打掉,血流如注;開戰第四天,陳純一遭受日軍炮擊,肚腸外溢,但強忍劇痛將腸子塞回肚子裡並繼續指揮戰鬥。部下見狀勸陳純一後撤,陳純一則表示要與陣地共存亡,終殉國成仁,年僅35歲。[7]

逝後

1986年3月,陳純一經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7]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呂東來. 台儿庄大战之黄埔师生录 下. 2015: 386. 
  2. ^ 陳予歡. 黄埔军校将帅录. 1998: 605. 
  3. ^ 劉維瑤. 古今中外宝庆人. 2005: 668. 
  4. ^ 編委會. 湖南名人志 第1卷. 1999: 865. 
  5. ^ 何蘭生. 中国抗日将领英烈谱 上. 2014: 155. 
  6. ^ 劉育鋼. 黄埔骁将 国民党抗战殉难黄埔将领. 2013: 67. 
  7. ^ 7.0 7.1 鍾啟河、周錦濤. 湖南抗战阵亡将士事略. 2011: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