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祖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祖蔭

鄭祖蔭(1872年—1944年),字蘭蓀,生於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中國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中國國民黨黨員。

生平

鄭祖蔭於1872年出生在福建省閩縣倉前山龍潭角,父親經營草藥鋪。鄭祖蔭自幼勤於讀書,甲午戰爭後傾向於改革,1896年曾協助黃乃裳創辦《福報》,宣傳變革。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後轉向革命。1902年在福州組織「益聞社」,設閱報所宣傳革命。1903年加入林斯琛等人組織的共和山堂,1905年因謀劃與福建學生聯合會聯誼共濟而被政府搜查,暫避外地,後又返回福州成立「公益社」,1908年,公益社更名「橋南公益社」,成為被清政府承認並備案的社團。1906年,鄭祖蔭代替鄭權擔任漢族獨立會會長,並將漢族獨立會改組為中國同盟會福建支會,鄭祖蔭任會長。1910年,鄭祖蔭當選為福建省諮議局常駐議員。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動員駐福建的新軍將領孫道仁加入同盟會。11月9日,他又參與指揮了福州光復起義,並在勝利之後擔任福建省都督府參事員會參事員,後任福建省政務院副院長。

中華民國成立後,鄭祖蔭當選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員,後隨參議院北京任職,不久因不滿袁世凱的國會而離職返回福州任都督府秘書長。1913年因參與福建的二次革命而一度被捕。1917年為了逃避軍閥李厚基的迫害而離開福建,到廣東投奔方聲濤。1920年12月,受林森之邀到廣州護法國會非常會議秘書廳秘書。李厚基被驅逐出福建後,林森任省長,鄭祖蔭任省公署秘書,但僅兩個月後就隨著林森的失勢而離任。1927年北伐軍占領福建,鄭祖蔭先到省政務委員會工作,後任省主席公署秘書。1933年福建事變期間暫避南京,事變失敗後回福州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9月,鄭祖蔭在永安縣當選為福建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並任議長,任內反對福建省主席陳儀的經濟政策,兩度敦促林森罷免陳儀,終於導致1941年陳儀調離福建。1941年日軍占領福州,鄭祖蔭遷居永泰縣。1943年復任福建省第二屆臨時參議會議長。1944年病逝於永泰縣。[1]

參考文獻

  1. ^ 人物志. 福建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