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州天主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通州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區通州聖方濟各堂,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翠屏里20號樓商30號2樓,隸屬天主教北京教區

簡介

通州城區的天主教教友歷來較多。清朝順治年間,賈后疃賈某(號半仙)在北京順治門一帶艱難謀生,多次到宣武門天主堂聽神父講道,並受洗入教。後來回到家鄉傳教,從此賈后疃的教友逐漸增加。20年後,北京西什庫天主堂主教樊國良法國人)先後派王、李、鄒等神父來到賈后疃村中及通州城內外傳教。1873年,先後在賈后疃牛牧屯、通州西門外興建天主教堂,並且在通州設立教區,管轄房山良鄉長辛店琉璃河順義寶坻香河等地的傳教、建堂事宜。[1]

1948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通州西門外天主堂毀於戰亂。此後幾十年間,通州城區的教友多到北京市區的教堂參加彌撒。2005年,賈后疃天主堂的賀斌神父、孫徐森神父以及通州教友史秀靜、齊富、史宗蘭、張宗等人在北京教區的支持下,於同年5月28日起在史宗蘭教友家成立彌撒點。三個月後,齊富教友提供住房四間,成立通州祈禱所(通州西門祈禱所),從此通州城區有了比較穩定的天主教宗教活動場所,參加主日彌撒的教友自起初的30多人逐漸發展至80多人,每逢大瞻禮時參加彌撒的教友可達120人。截至2009年11月,通州祈禱所已開設4年半,張洪波神父、龐若望神父、閆一傑神父等人為通州祈禱所送彌撒。

2009年底,因為都市計畫需要,西門地區即將拆遷。通州祈禱所暫遷至宋莊鎮六合村。因六合村離通州城區較遠且交通不便,所以參加彌撒的人數下降。為此,北京教區出資租賃了一處房屋,作為通州祈禱所用房。經神父及教友努力,租賃到通州區雲景南大街32號商住樓二層,經簡單裝修,報政府有關部門同意後,於2011年3月27日奉獻了首台彌撒,彌撒由趙慶龍神父主持。此後,閆一傑神父、羅茂英神父、趙亮神父、趙祥東神父先後負責通州祈禱所(通州城區祈禱所)的福傳工作。參加彌撒的教友從起初的60多人增至100多人,每逢大瞻禮時達200多人。其間,郭文武神父、張曉卓神父、李建民神父、李先敬神父、甄雪斌神父、鮑靜坡神父、白國良神父等人都曾為通州祈禱所主持過彌撒。通州祈禱所的教友多數是外地教友,其中骨幹是年輕教友。堂區活動豐富,設備也日趨完善,唱經班購置了義大利進口的四排鍵管風琴,教友捐贈了電腦、電視等設備。

通州祈禱所主廳堂面積僅90平米,隨著教友人數增多,已逐漸不能滿足需要,且祈禱所的場地租賃合同即將到期。為此,2011年起開始新址選擇工作,最終選定翠屏里20號樓商30號2樓的新址。北京教區甄雪斌神父、鮑靜坡神父等人多次到新址現場勘查,時任賈后疃本堂的閆一傑神父也非常支持。最終,北京教區出資購得該處房產,作為北京教區的固定資產,交由通州祈禱所使用。教友們在短短數月便捐獻30餘萬元人民幣。經過設計施工,在新址建成小聖堂,建築面積236.9平方米,主殿堂面積180平方米,二層閣樓面積60平方米,附屬用房面積40平方米,可容納平時200人,大瞻禮400人參加彌撒。除基本的教堂設施外,還有電腦、LED顯示屏、管風琴等設備。2014年1月21日,通州祈禱所遷至新址,舊址停用。2014年1月26日,新教堂臨時啟用。2014年6月8日聖神降臨瞻禮日,通州祈禱所主體裝修完工,正式向教友開放。[2]2014年10月11日,北京教區通州聖方濟各堂舉行祝聖典禮,北京教區李山主教主禮,來自北京教區及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的17位神父參與共祭彌撒,南堂(宣武門天主堂)副本堂龐文賢神父和通州聖方濟各堂本堂趙祥東神父襄禮。[3]

主任司鐸

  1. 趙祥東神父(2014年—2016年)[4][2]
  2. 於太勇神父(2016年3月—)[5]

參考文獻

  1. ^ 京东最大的教堂——通州贾后疃天主堂. 大運通州網. 2012-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20日). 
  2. ^ 2.0 2.1 通州祈祷所喜迎瞻礼正式启用. 天光.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7). 
  3. ^ 李山主教为通州区圣方济各堂主持祝圣典礼. 天光. 2014-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7). 
  4. ^ 通州祈祷所庆祝天主圣三节. 天光.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7). 
  5. ^ 北京:天主教北京教区神职人员2016年最新调动名单. 信德網. 2016-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