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 |
---|---|
成立 | 1991年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 |
坐標 | 34°15′18″N 108°56′54″E / 34.25509°N 108.94820°E |
類型 | 公益性事業單位 |
網站 | www |
地圖 | |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文廟舊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誌及其它古代石刻藝術品的博物館。薈萃中國古代精美碑石藝術,石碑眾多,猶如「碑林」,因此得名。碑林內有豐富的碑石墓誌、石刻藝術以及文廟古代建築的部分遺存。
歷史沿革
1944年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成立,館址設在西安碑林,負責全省各地的文物,同時監管碑林前的孔廟。1949年5月20日,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被陝甘寧邊區政府接收。1950年5月,由於陝西劃歸西北大區管理,改名為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1952年1月又改名為西北歷史博物館。1953年3月,孔廟被擴充為館區。1955年6月,由於西北大區撤銷,西北歷史博物館又歸屬陝西省政府管理,館名定為陝西省博物館。1963年陝西省博物館的西安石刻藝術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內容為陝西歷史、石刻藝術和碑林。由於陝西是個文物大省,境內出土文物數量巨大,為了解決西安碑林館舍的侷促,陝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館從1977年開始籌建新館,新館即是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後,原陝西省博物館即分成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安碑林博物館兩館,互不隸屬。
建築特色
現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館由西安碑林和孔廟舊址的建築組成。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餘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館藏文物
孔廟舊址,其建置可追溯至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櫺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廡等多為明清的建築,並遵循著孔廟固有建築格局。陳列於小殿兩側的有唐景雲鍾、大夏石馬。前者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已有1200多年歷史。鐘上還鑄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銘文一段。後者大夏石馬,是十六國時代匈奴鐵弗部建立的大夏國作品。
西安碑林始建於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人為保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市井的唐《石台孝經》、《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碑林現收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誌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誌的數量為中國之最,時間跨度約2000年。
這裡碑石含篆、隸、楷、行、草各體。藏品中的精品包括秦《嶧山刻石》的宋摹本、東漢《曹全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司馬芳殘碑》、《廣武將軍口產碑》、北魏《暉福寺碑》以及《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魏墓誌。
隋唐時期的碑刻藏品在碑林中最多,有隋《孟顯達碑》、《智永千字文碑》、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歐陽詢《皇甫誕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李陽冰《三墳記碑》、懷素《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僧懷仁集王羲之的《集王聖教序碑》等,尤其是收藏顏真卿的七塊豐碑,即他44歲時寫的《多寶塔碑》、54歲前後的《臧懷恪碑》、55歲時寫的《郭家廟碑》和《爭座位帖》、70歲寫的《顏勤禮碑》、71歲的《馬璘殘碑》、72歲時寫的《顏家廟碑》。
還包括僧懷仁花費24年心血,從內府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刻成的《聖教序碑》,碑文另由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記。唐以後的書法名家黃庭堅、米芾、趙佶、趙孟頫、董其昌、何紹基以至近代于右任等,也在碑林留下詩文墨跡。碑林中的許多碑石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唐《開成石經》刊刻儒家十二經114石,228面,共65萬多字,是研究唐代儒學經籍的實物資料。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了基督教聶斯脫里派的教規、教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僧侶在唐朝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活動情況,碑側及下部刻有古敘利亞文字的職名,對研究宗教史及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歷史資料。唐代書法家徐浩書寫的《不空和尚碑》對於研究佛教秘宗的傳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價值。此外,碑林還保留有諸如《王維畫竹》、《達摩面壁》、《道因法師》碑座人物像、《興福寺殘碑》碑側等大量古代石刻圖案。
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文物包括西安碑林的書法碑刻,以及陝西各地各時期的時刻藝術品,還有書畫墨跡等。
參考文獻
- 譚前學編著. 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3. ISBN 7-80628-729-9.